唐朝能涌现出众多著名胡将,是何原因呢?与这个因素紧密相连

  唐朝是封建时代民族融合的一个小高峰,在军事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胡将。不过这些胡将的出现,也跟大唐的国力变化有关,他们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时期:

  一、唐高祖至唐太宗时期三大胡将

  1.屈突通,奚族人,隋末唐初人,原本为隋朝名将,后降唐,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功劳显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信,追随其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凌烟阁排名第十二,可见其地位之高,我认为后世的唐朝胡将地位都没能超过他。可惜年龄偏大,贞观二年就过世了,享年72岁。

  2.契苾何力,铁勒族人,可以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胡将(没有之一),功绩也不错,征讨吐谷浑、高昌、龟兹、薛延陀、西突厥、安抚铁勒九姓、灭高句丽等等,也是初唐时期功劳最高的胡将。

  3.阿史那·社尔,(东)突厥族人,叔叔是大名鼎鼎的颉利可汗, 征高句丽,平高昌国,平定龟兹,功劳也不小,深受唐太宗李世民信任。太宗驾崩的时候,曾跟契苾何力先后一起表示想殉葬追随。

  以上三位都无比忠诚,受到的待遇也很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唐高祖、唐太宗用人手段高明。而且初唐这段时期也是政治比较开明的时期,很少冤假错案,胡人、胡将的忠诚较容易获得回报,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唐高宗至武周时期

  这个时期只有一个比较出名的胡将,就是黑齿常之——百济人,征讨吐蕃抗击后突厥有功。但后来受到酷吏周兴诬陷,被迫自缢,下场不太好。

  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跟国力与军事变化有关,唐高宗时期急速扩张疆域达到唐朝历史最大,所以跟周边的胡人冲突很大,使得胡将的数量减少;到了武周时期,因为疆域需要时间消化,军事转为防御,一直忙于平定领土范围内的胡人叛乱,对胡将十分不信任。

  可以说黑齿常之是这个大局势的政治牺牲品,这也说明这段时期是唐朝对胡将最不信任的时期之一。

  三、唐玄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军事上重新扩张,任用胡将明显变得大胆起来,所以这个时期胡将的数量最多。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几位:

  1.高仙芝,高句丽人,智取小勃律国,攻略西域有功劳,善于使用兵法,在怛罗斯之战之前一直是常胜将军,可惜的是安史之乱的时候被唐玄宗冤杀。

  2.哥舒翰,(西)突厥人 ,数次击败吐蕃,也是常胜将军,在安史之乱之前没有败绩。曾经他积极营救名将王忠嗣,获得世人仰慕。可惜的是潼关之战被唐玄宗强逼出关迎战,最终轻敌中伏被俘;而后委曲求全,晚节不保,但最终还是被叛军杀害,下场比较可悲。

  3.李光弼,契丹人,郭子仪挚友,齐名为“李郭”,一起成为平定安史之乱首功。晚年被宦官程元振、鱼朝恩诬陷,含恨而终,享年57岁,远不如郭子仪高寿。

  4.仆固怀恩,铁勒族人,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仅次于李光弼、郭子仪。但也很可惜,后来被宦官骆奉先陷害,举兵反唐,兵败暴病而死,也是晚节不保的类型。

  5.安禄山,粟特族人,安史之乱元凶之一,妇孺皆知。

  6.史思明,突厥人,也是安史之乱元凶之一,妇孺皆知。

  从以上不难看出安史之乱是一个分水岭,从大胆任用胡将,急速转为不信任,胡将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性命不保。

  四、中唐、晚唐时期

  较为出名的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与朱温齐名,均是藩镇首领,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有很多人喜欢将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列为大唐的忠臣,这个不敢苟同。因为自安史之乱之后,就逐渐不信任胡人、胡将了,晚唐时期基本都是敌对关系。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所用之人基本上也是沙陀族人,说明也不亲近大唐,又谈何忠臣呢?仅仅只是割据军阀的叛唐势力而已!

  所以说,到了中唐、晚唐基本就没有出现忠诚的胡将了,互相猜疑越来越重。

  总结

  总的来说,胡将的地位与命运跟大唐的国力紧密相连。胡将地位最高的时期在唐高祖至唐太宗时期,其次是唐玄宗时期,唐高宗至武周时期略差;就数量与重用程度而言,唐玄宗时期最多且最受重用,其次是唐高祖至唐太宗时期,然后是唐高宗至武周时期;至于中唐、晚唐已经谈不上信任与重用了,确切地说是极不信任,而且基本处于敌对的状态。

  而这种不信任的现状又进一步改变了从五胡十六国到盛唐之间的胡汉融合趋势,出现一定程度衰退,一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缓和过来——可以说不要小看这几个胡将,影响的可是好几个世纪的历史格局。

  另外从以上四个时期,我们不难看出,国力强盛的时候,是民族融合最好的时机,也是胡将大量涌现的时候;同时拥有开明的统治者与政治环境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才能达到互相信任的地步。

这也说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论断是错误的,重要是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同化或者融合,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政治环境,让二者利益一体,一起提高国力,这才是正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