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西汉耕地数据引发的思考
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西汉的国土面积如果算上河套地区与西域,大概是6263120平方公里,跟《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出入不算大。可耕种地一种说法是23.8亿亩,跟建国初期20亿亩也差不多。
历史一直在发展,耕地应该越来越多才对,为何会一直没什么变化呢?我认为,这可能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有关,这一带的耕地面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减少,与之后的朝代在开垦的耕地面积差不多相互抵消。
不过西汉的时候人口才5000万左右,清朝末年则增长到4亿了,这基本不变的耕地面积又是如何满足这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历朝历代对种子不断改良以及水利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其二是不断地引入新的以及高产的粮食作物,丰富了粮食的种类,弥补了一部分耕地不足的缺陷。
不管是古今中外,农业都是立国之本,如果没有管理好农业,国家的战略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甚至有可能灭国。现如今,我们还得实行一部分退耕还林的举措,耕地面积其实还会进一步缩小的。我们为了弥补这一部分损失,也只有提高单位粮食的产量才能解决。
想到这一点,我突然意识到袁隆平、邓华凤、李振声这一批科学家真是很伟大,正是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不为粮食问题发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