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换雅阁【走进山西窑口:红绿彩瓷发源地——长治八义窑 】

山西省长治八义窑

长治窑是古代著名民间瓷窑,窑址在晋东南地区长治县八义镇,瓷窑分布于八义村、东山村、南泉庄一带,故文献中也称之为八义窑。1965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的由来要从战国秦赵的长平大战说起,当时赵国的主帅是刚愎自用、乱搬兵法的赵适,而秦国是深谋远虑的白起,当时山西有个先生叫史正,他带着七位徒弟去向赵括劝谏,结果赵括不听还把他们杀了。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的40万大军被活埋,从此赵国走向了灭亡的道路。人们为了纪念这八位义士在当地竖起了“八义士谏赵处”的牌子,从此八义村的地名也就流传开来。后来在这个村子附近,挖掘出了许多宋元时期的窑址,后人称之为八义窑。

瓷器烧制历史

长治八义窑不仅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瓷窑之一,而且其率先创烧了红绿彩瓷,开创了我国瓷器史上多彩装饰的先河,为以后的五彩、斗粉、粉彩、浅绛彩瓷的出现,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红绿彩瓷作为彩瓷装饰的“鼻祖”,起源于宋金,兴盛于元明,衰亡于明末清初,虽然仅作了短暂的停留,但对中国的制瓷业影响与贡献却是巨大的。

1959年侯马出土金代红绿彩清字碗

长治窑烧瓷品神有白釉、白釉红绿彩、白釉黑花及黑釉四种,以白釉红绿彩绘碗最富特色,碗心多画折枝花卉,有画鱼纹者,碗心及圈足都有五支烧痕,这种碗晋南地区金墓出土过。白釉有刻花及画黑花装饰,刻花纹饰较简练,黑花多绘于碗内或壤外,纹饰多为折枝花卉,也有鱼鸭等纹,但为数较少。

长治市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碗

白釉红绿彩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品种之一,是北方民间瓷窑继白地黑花瓷之后,在宋金时期的又一重大贡献,开创了瓷绘艺术的新纪元。《中国古陶瓷图典》解释:“红绿彩,瓷器釉上彩之一,是北方磁州窑系所开创的一种装饰方法”。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馆藏红绿彩碗

金代红绿彩瓷器的烧造,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河北的磁州窑和山西长治的八义窑最具典型。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史》中记载:“山西长治八义窑,在窑址采集到一些红绿黄彩绘碗的标本,纹饰布局具有地区特色,以花卉为主,多数画折枝花,里口红彩画粗线纹二至三道,线纹之间以绿彩点饰,分布在四面,外部露胎呈紫色,足上有五个支钉”。

长治八义窑红绿彩瓷器,是低温釉上彩,其烧制方法为:在瓷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再施透明釉后,入窑烧制白釉瓷器。白瓷成品后,瓷绘艺人用毛笔蘸上红绿黄彩在釉面上描绘纹饰,然后二次入窑,用800度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呈现鲜艳的红绿彩。

红绿彩瓷在配色装饰上风格独特,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红、绿、黄为彩绘主色,洁白的瓷器上,呈现大红大绿的纹饰,色彩明快、艳丽,绘画古朴、豪放、率意、生动,显现出浓郁的民间韵味。这种画风热烈的彩绘瓷器,洋溢着喜庆气,符合大俗大雅的社会审美观念,因而深受广大民众喜好。

长治窑红绿彩瓷,绘画题材丰富,以花卉、鱼鸟、文字、人物为主,最具特色的是开光文字图案。瓷上绘画以写意为主,兼有工笔、勾画、填涂技法娴熟,多以红彩勾边,内填深浅不同的红色,绿彩绘叶或点花心,黄彩或点或线辅以装饰。红绿彩碗轮旋规整,底足间有沟槽,胎色多为土黄,碗外施半釉,碗心及圈足留有五个支烧痕。红绿彩塑像彩绘以红色为主,绿色为辅,形象自然生动、纹饰线条流畅,极具艺术性。红艳绿翠的红绿彩瓷,不仅满足了民众对陶瓷的日用所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热烈喜庆祥和的美的享受。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馆藏八义窑老虎枕

综观红绿彩瓷的工艺技术、彩绘艺术,我们可以看到金元时期长治窑在瓷器成型、艺术水平、烧制水准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对后代彩瓷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如《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文物精华》所述:“长治八义窑烧制的红绿彩瓷,色泽鲜艳,笔意豪放、充溢着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磁州窑系中的名贵品种,为后世彩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