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满贯瓦尔德内尔(10):马文革苦撑国乒危局,老瓦称霸天下

今时今日,年轻的乒乓球迷们恐怕很难相信,三十多年前的中国队曾是那样的虚弱,尤其在男子领域,那更是惨败连连,令人唏嘘不已。
1988年汉城奥运会,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出战男子单打,结果无人挺进半决赛,连铜牌都没拿到;1989年世乒赛,国乒男团决赛0-5惨败输瑞典队,男单、男双、混双全部止步季军之位,总教练许绍发也在不久后宣布下课。
如果算上女子的话,问题就更多了:一个何智丽就把全队搅得天翻地覆,再加上其她一些人才流失海外、朝韩选手崛起等事情,她们的日子也不好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女乒领域的竞争压力原本就相对更小,所以稍有波浪也能很快风平浪静;但男乒就不同了,一代人的崩溃可能要用几代人的时间来弥补,强如中国乒乓球队也在那段时间元气大伤,而以瓦尔德内尔为首的瑞典队则迅速崛起,填补了国乒留下的空白。
1989年世乒赛,瑞典人在男团5-0暴击中国队,男单又包揽了冠亚军,最终瓦尔德内尔3-2险胜队友佩尔森登顶,成为了当年的“地表最强”乒乓球选手。
难道国乒就没人能站出来挽救危局了?
一位来自天津的男人默默拿起了自己的球拍,踏上了强敌环伺的赛场。而他,也将成为当年唯一能与瑞典、欧洲最顶级高手同台对垒的国乒名将!
请记住他的名字,那就是——马文革!
1968年出生的马文革是国乒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位人物:论成绩,他既不如前面的江嘉良、陈龙灿,也比不了后面的刘国梁、孔令辉;但要是论在中国乒坛的地位,他却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全面崩溃,被欧洲横拍两面弧圈球技术给彻底打垮,输得一塌糊涂。直到这时,各级教练员们才开始充分重视新技术、新器材的作用,同时加大对新打法运动员的扶持。
不过临时抱佛脚、急病乱投医的举动,往往只能适得其反。
当是时也,大量直拍正胶快攻运动员被改成了反胶打法,结果太过急于求成,新的没学会、旧的也丢了个干净;大量横拍颗粒弹击型运动员也被要求换成两面反胶,结果同样是邯郸学步,收效甚微。
唯有一人,通过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强行死磕下了这一技术转型难题,由此而成为了国乒男队的首位真正意义上的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球打法大师。
而他,就是马文革。
马文革原本是正手反胶、反手生胶打法运动员,这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在当年非常流行,也算是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完美结合,既强调了速度、也兼容了旋转,看起来很完美,但实际成绩其实并不理想。
原因无他:高不成、低不就!
要速度,那就去打直拍正胶;要旋转,那就去打横拍双反。强行一手抱两个西瓜,结果只能是两个都抱不住!
其实早在70年代的时候,器材的更新与有机胶水的使用已经让反胶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近台速度基本不输正胶、旋转又强了不知道多少,可以说是取得了全方面的优势,只是国外运动员们的技术还没完全跟上来,所以才不断输球。
全言注:有机胶水能够使套胶的海绵膨胀,刷得越多、膨胀效果越好,打球的时候也更有弹性,所以便出现了“灌胶”的概念,但这种胶水存在一定毒性(虽然不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国际乒联决定用无机胶水取代有机胶水,灌胶也成为了历史。
当时的中国乒坛虽然目睹了外界的变化,但却因为连连不断的胜利而没有特别在意器材的革新,许多教练甚至还将刷有机胶水等事情斥为奇技淫巧,连郗恩庭、郭跃华等前辈好不容易摸索出的直拍反胶打法门派也中道崩殂、后继无人。
面对新形势,时任国乒总教练许绍发也做过许多创新努力,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面对整个中国乒坛的风气,他终究还是无力回天,最后也只能带头吞下失败的苦果。
幸运的是,一路坚持下来的人还是存在的,马文革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他很早就开始效仿欧洲人、给自己的球拍灌胶,甚至还被人误解为故意拖延上场时间。在不被认可的那段时间里,马文革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新事物的成长都是充满曲折的,欧洲人用了十多年时间才琢磨透的新弧圈球道路,马文革不可能一学就会;再加上他毕竟是生胶打法出身,所以在技战术理念上还带有太多的旧思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和身边的队友比起来,马文革终归是已经踏入了新时代大门的人了,所以不用多久,他便将大放异彩、成为当时中国男乒的新希望。
果然,1989年世乒赛的时候马文革便一鸣惊人,单打3-2淘汰阿佩依伦(也就是在团体决赛中击败江嘉良、陈龙灿两大主力,连拿国乒2分的那位顶级对手),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不过随后马文革却又遭遇溃败,被波兰名将格鲁巴3-0横扫,止步于16强的位置。
但紧接,马文革又在年底的世界杯比赛中彻底爆发,夺得了男单的冠军金牌!
有意思的是,马文革的世界杯战况和世乒赛打了个倒,这次他是小组赛0-2惨败输给阿佩依伦、但决赛却3-2战胜了格鲁巴——果然竞技场上无常胜将军啊!
与马文革相对的,是瑞典队的两只领头羊的惨败:
新科世乒赛单打亚军佩尔森在小组赛被马文革2-0横扫,直接没出线;至于新科世乒赛单打冠军瓦尔德内尔的话更惨,在小组赛被比利时、波兰、美国选手轮番暴击,最后算总名次的时候居然排到第15位(总共16人参赛),仅比一位肯尼亚选手要强,也是无语了。
但是呢,欧洲运动员对世界杯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国乒选手,所以我们不能以此来断定老瓦就不行了,毕竟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这不,1990年世界杯开打后,老瓦正式决定露一手,随后便在小组赛成功复仇上届打败过自己的运动员、以第一名出线,然后1/4决赛拿下格鲁巴、半决赛淘汰陈龙灿、决赛击溃马文革,全胜拿下冠军金牌!
那次比赛国乒只有两人参赛,结果被老瓦一人给“全歼”,他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才是男乒真正的霸主!
真的是这样吗?
老瓦的身旁,另一人正冷眼旁观着乒坛的动态,同时开始加紧训练,准备迎接着1991年千叶世乒赛的到来——到那个时候,他将给瓦尔德内尔致命一击,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
这些,我们后面再说。
下面聊些题外话。
当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开始执世界乒坛之牛耳,马文革异军突起的时候,世界各地的新生代们也已开始逐渐成长,崭露头角。
首先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年轻人,他在1988年的欧锦赛单打比赛中淘汰了上届冠军佩尔森,随后1990年欧锦赛又淘汰了瓦尔德内尔,的确不简单!燃热不久后,此人将与史上的首个乒乓球大满贯头衔擦肩而过,留下永远的遗憾。
其次是一位来自比利时的小伙子,他就是1989年世界杯小组赛打败瓦尔德内尔的3人之一,不过紧接着次年就输给了老瓦。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迎来了一位中国教练,不久后师徒二人就将实现屌丝逆袭的故事,留下一段乒坛传奇佳话。
接下来地点挪到了巴尔干半岛,风雨飘摇的前南斯拉夫已经走到了解体的前夜,但他们的乒乓球队却仍然很争气,不但此前多次拿到了世界冠军,而且还有两位新秀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冲进了决赛,差点摘得了金牌!
只可惜,这二人的合作将在不久后随着国家的分裂戛然而止,但其中天赋更高的那位将继续崛起,成为欧洲乒坛的重要一员,同时与国乒对抗二十余年,被誉为猛虎一般的对手!
最后,让我们把目光拉回中国——马文革的身旁,也出现了一位很特别的队友。此人身高不过1米6几,横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打法,一度也改成了两面反胶,结果他实在接受不了,最后还是改了回去。
有的人选择坚持,成为了传奇,比如马文革;有的人选择放弃,但同样成为了英雄,比如刚提到的这位前辈。
多年后,他俩将拼尽全力、带领国乒男队走出低谷,迎接新的辉煌!
以上四位运动员都是谁?你猜到了吗?欢迎留言写下自己的答案吧!
连载未完待续,欢迎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