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涉县第四中学教师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作者:春花秋实

教师姓名____        分数___

一、填空

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5.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7.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8.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9.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0.欣赏文学作品,能有本人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本人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本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1.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12.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14.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15.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进步学生的语文能力。

16.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方式。

17.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进步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8.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1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20.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1.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22.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23.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程度。

2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是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5.提倡为学生构建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26、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 判断

1、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 )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终结性评价。( × )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课程评价更应重视定量评价。(×)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5、语文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学习语音、语法知识和规则入手,逐渐训练阅读与写作,努力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6、新课程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教学任务调整到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去,它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多写少认。(×)

9、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0、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

三、单选(15题   30分)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A )

A. 语文实践     B.知识传授     C.积累感悟   D.语感训练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   B )

A. 楷体     B.行楷       C.行草      D.草书

3、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的语言修养和(  A  )

A. 文明态度    B.文学修养     C.科学素养      D.人文素养

4、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C  )

A. 母语情感      B.审美意识    C.创新精神        D.爱国热情

5、按照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 D )

A.合作关系  B.传授关系     C.交际关系   D.对话关系

6、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 B )

A. 良好的语感   B.一定的鉴赏力    C.较高的审美力  D.较高的理解力

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B  )

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D.言语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8、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它属于(  D  )

A.自然科学   B.历史科学    C.社会科学     D.人文科学

9、全日制义务教育第四学段要求学生45分钟完成的习作不少于(   C )

A. 300字      B.400字       C.500字       D.600字

10、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C )

A. 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11、语文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即文学作品教学应强调(  D  )

A. 审美意识     B.审美创造    C.审美体验     D.审美感受

1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D )

A. 实施者     B.促进者      C.参与者        D.引导者

1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评价应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不作为考试内容的有语法和(  C )

A. 文学常识      B.逻辑知识     C.修辞知识        D.文体知识

14、《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   A )

A.表达方式写作 B.实用文体写作 C.修辞方法写作  D.文学体裁写作

15、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整体发展(  D  )

A. 认知与情感            B.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D.听说读写能力

四、判断改错题(5题   30分)

16、教材的体例与呈现方式应尽量模式化。

答:错。教材的体例与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阅读资源。

答:错。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8、写作评价应注意对写作过程的评价。

答:错。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19、“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答:对。

2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答:对。

 、简答:

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是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是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是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本人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综合性学习 :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昔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构建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进步学生的语文能力。

5.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单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