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93:长三角城市群
在全国卷高考地理学术情境试题中,曾出现过试题背景素材在高考前没有公开发表的情况,以下这组试题就是这样的情况。
(2019全国文综卷Ⅱ,1~3)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请注意这篇论文发表的时间,2019年第8期。《自然资源学报》是月刊,第8月期的杂志就算是在7月底能够出版,也是在高考之后,换言之,这是一组高考之并没有公开发表的素材,只有命题者才知道。
试题中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1与图3,如下所示:
该题组的图1“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方向”可参照论文《协调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自然资源学报,2019年第34卷第8期)中的图3“2001-2016年长三角城镇化协调水平空间演化”,论文中的图像在图名上方注明了实线箭头与虚线箭头的含义,而命题者在命制该组高考试题时将其统一为实线箭头,这就需要考生在答题时特别注意。
例如按照箭头的方向,第1题“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除了包括上海、南京、合肥外,还包括杭州、苏州、宁波,共四个省级行政中心与两个地级市行政中心,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通过读图发现,多数城市并非沿长江分布与集聚长江口,并非多数城市都处于沿海位置,自然也就无法得出海港规模大的结论。换言之,本题考查的是城市化协调水平与城市等级的密切联系。同时也需要关注论文指出的: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镇化高协调水平区显现出以上海为中心的“Z型”分布态势。
2016年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0)》对原来“15+1”的长三角范围进行了重新调整,最终形成涵盖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26个城市的空间集聚格局,其目的是为了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第2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设问部分已明确提到“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包括盐城、滁州、池州、安庆、宣城,这些新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与上海在空间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关系。因此,基于城镇化协调水平类型空间差异的视角,新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江苏省盐城和安徽省的大多数城市在未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只有不断提高这些城市的城镇化水平,才能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均衡性与集中性通常是用于描述地理事物整体分布特征,对称性存在的前提是有明显的参照物,这些都与题设的“以上海为核心”不符合。
第3题“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包括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升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升为Ⅱ型)与舟山(由Ⅳ型升为Ⅲ型),这些城市多数与上海空间位置邻近。由于城市等级不同,职能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不可能相同。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上海是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与上海的性质不同,产业部门存在显明差异。通核心城市的发展,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产业分布合作,协同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水平。该题也可以理解为考查上海作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空间邻近,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协调发展水平上升。
参考答案:1.D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