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髓内钉应用原则及手术技术,100%干货!
髓内钉应用的基本原则
基本类型和技术
1、带锁及非带锁能力的髓内钉
2、动力及静力型带锁髓内钉
3、扩髓及不扩髓固定技术
4、开放及闭合固定技术
交锁与非交锁
普通髓内钉轴向稳定性差,抗扭转强度相对较低,但髓内钉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后能够恢复,仅造成少量骨内的滑动。
交锁髓内钉则具有较好的抗旋转、抗压缩作用,固定稳定性好,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在四肢长骨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多段、粉碎性骨折,相对普通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静力固定动力化
静力锁定髓内钉产生非常小的应力遮挡,当前多提倡不常规行动力化。
对于骨折术后6~8个月未愈合者,通常采用原位植骨或更换扩髓髓内钉并动力化。
动力化可以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手段。因其可能导致肢体短缩和旋转畸形,不推荐常规进行。
扩髓与非扩髓
扩髓可以插入直径更粗、强度更大的髓内钉,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断钉率。
扩髓可产生大量具有骨诱导作用的骨碎屑,利于骨折愈合。
扩髓会损害滋养血管与骨内膜血运,但血管可沿髓内钉的腔隙再生。扩髓也可以使周围软组织肌肉血循环增加,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扩髓相对增加了感染和栓塞的机会,对开放骨折、多发伤、复合伤等要慎用。
扩髓的优点:①扩髓后置入的髓内钉与骨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②扩髓后可应用直径较大的髓内钉,增加了髓内钉的强度,降低了断钉率。③扩髓后骨碎屑可以诱导新骨形成,有利于骨折愈合。
非扩髓髓内钉与扩髓髓内钉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手术时间短、出血少。②对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能够更少地干扰骨内膜的血运。
髓内钉的应用
肱骨交锁髓内钉
肱骨钉适应症:
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适应证为: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多发伤、不稳定型骨折、病理性骨折、近端肱骨骨折。
能够固定的范围自肱骨头下2cm到鹰嘴窝上3cm,可以选择顺行髓内钉从肩部固定,又可逆行从肘部固定。
肱骨钉的特点:
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固定方式基本为钢板内固定及髓内钉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抗旋转、抗弯曲性能强,固定牢固,但手术创伤大、感染机率多,易损伤桡神经。
现代肱骨交锁、自锁钉克服了普通髓内钉轴向不稳定,旋转控制差,需要附加固定等缺点,使骨折固定牢固,失血量小,软组织剥离少,扩髓后相当于局部骨移植,负荷分配均匀,骨痂出现早,术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
股骨交锁髓内钉
股骨交锁钉适应症:
股骨粗隆下2cm距膝关节9cm以上的各种类型骨折。
股骨干中段陈旧性骨折。
钢板内固定失败者。
股骨交锁钉的特点:
力学优势
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的力臂比钢板长,作用力均匀分散在整个骨干的中轴上,不易发生折弯变形。
经髓内钉两端的锁钉使骨干从上到下形成一体,其远端的锁钉可减少髓内钉在骨干内的扭力臂,能防止缩短和旋转,对骨折的固定达到最大的稳定和坚固性。
Gamma交锁髓内钉
Gamma钉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特别是转子下骨折。
加长Gamma钉(重建钉)适应症: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转子合并股骨干骨折。
Gamma钉的优点:
由滑动髋螺钉结合髓内钉技术研制而成,主钉在髓腔中较动力髋钢板更靠近内侧,所以伽玛钉对病人体重的传导比动力髋钢板更靠近股骨距,增加了植入物的力学强度,对于涉及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转子下骨折,伽玛钉避免了骨折解剖重建的需要,因此有益于转子间骨折或转子下骨折。
股骨逆行髓内钉
股骨逆行钉的适应症:
主要用于股骨髁上骨折,包括髁上粉碎性骨折和累及关节面的髁间 “T”和“Y”形粉碎性骨折。
也可用于股骨峡部以下的股骨骨折。
距膝关节20CM以内的股骨干、股骨髁上、髁间骨折。
钢板固定失败者。
股骨逆行钉的特点:
股骨髁上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一是复位困难、二是难以达到坚强内固定的要求。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逆行交锁髓内钉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有效控制骨折远端的后方移位和旋转移位,有助于早期关节活动。
髁上合并股骨干骨折采用加长髁上髓内钉固定,解决了股骨交锁髓内钉难以解决的问题。该器械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固定可靠,术后病人可以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胫骨交锁髓内钉
胫骨钉的适应症:
胫骨中1/3稳定型骨折:横形骨折、短斜形骨折、假关节。
胫骨中部60%长度内的不稳定性骨折:干骺端附近的骨折、长螺旋形骨折、节段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伴骨缺损。
胫骨钉的特点:
胫骨交锁髓内钉多用于胫骨中段骨折。
尽管也可用于胫骨近端和远端骨折,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发生畸形愈合,1/2的病例骨折端有≧1cm的移动,1/4固定失效。
文献报道常规对腓骨进行固定后,胫骨远端骨折比胫骨近端骨折有更好的疗效。
手术技术
术前准备
特殊设备:骨科床(牵引床)或标准透X光手术床;牵开器;影像增强仪。
术前内植物的正确选择
髓内钉长度:X线片;对侧肢体测长
髓内钉直径:X线片峡部宽度
髓内钉长度测定:
1、C-臂机下透光尺测定:骨远近端在射线中心线上;尺与骨干平行。
2、据体表标记测长:股骨:大粗隆尖→膝外侧间隙或髌骨上极;胫骨:膝内外侧间隙→足背屈踝关节前侧。
髓内钉插入技术-进针点入路
髓腔纵轴在一直线上
毋太靠近进针点
长度适当:扩髓-长;不扩髓-短
(进针点间接确认;不扩髓,不需要软组织保护)
顺行股骨髓内钉进针点
顺行股骨髓内钉进针点的准备:
髋关节屈曲内收
大粗隆近端纵切口
不能太靠后
安放导针
安放软组织保护挡板
屈膝30° 导针长轴与股骨干远段髓腔方向一致 经髌韧带通过保护套筒插入克氏针到远端股骨:正位-股骨髁间窝中间;侧位-Blumensaat's线 毋伤PCL起点
顺行胫骨髓内钉进针点:
在髓腔的中心线上
胫骨平台前缘
尽可能高,但不损伤平台
最大限度屈膝
切口胫骨结节-髌骨下极沿髓腔方向
打开髓腔:导针与胫骨干纵轴矢状面呈15°
影像增强仪检查位置
扩髓技术
电动扩髓:新鲜骨折
手动扩髓:陈旧骨折有假关节、髓腔内有硬化
禁止血带充气下扩髓:血液循环是最好的冷却剂
复位技术
顺行股骨髓内钉
股骨骨折复位困难的原因:
软组织包裹厚不能直接到骨
进针点不能直视
髋关节内收→髂筋束紧张→骨折短缩
胫骨骨折复位
手法复位
绝大部分在皮下容易摸到
稳定骨折-中段或远段A型和B型骨折
斜形骨折-矫枉过正
髓内钉→复位工具
辅助复位措施
点状复位钳:胫骨;经皮或伤口用
大牵开器(支架):延迟复位;肢体短缩
临时Schanz螺钉:①股骨、胫骨;② 尽可能靠近骨折线;③近端骨折单皮质使用;④用带T型手柄的万用卡盘便于操作。
Poller钉:①干骺端骨折(纠正力线、稳定复位、复位操作);②胫骨或股骨远端斜形骨折(剪式应力→压力);③位置差的髓内钉二次手术时钉进入旧髓腔通道;④进针点不好,近端骨折位线差(螺钉放在与内植物可能移位的垂直方向)。
超宽止血带:①胫骨;②辅以牵引或牵开器;③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时慎用;④时间要短;⑤禁止充气状态下扩髓。
锁钉顺序:先远后近
优点:便于回敲,骨折断端加压;消除分离;复位操作。
延迟&不愈合手术的复位技术
延迟手术可能遇到的问题:
轴向畸形(短缩、成角和或移位)
肉芽组织长入
早期骨痂
骨折断端硬化,髓腔封闭
骨质疏松
防止力线异常的方法:
可点击大图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