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周|神奇的文脉传承 ——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

两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黄梅有个女民警赵琳,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十年有余,她挖到的第一桶金是诗歌,获得了公安部“梦想与共和国同行”诗歌散文征文二等奖。同时,她又是全国公安文联网站原创文学版块版主,且从2009年开始,连续五年荣获“十佳版主”,还先后两度被邀请到北京,参与公安部基层文化建设座谈会,并赴人民大会堂,观看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如今赵琳已经能够突破文体界限:小说、散文、诗歌,还有杂文、评论、曲艺文本等,都写得不差。

经验告诉我:这样一个女孩子的成功,应该会有个人努力之外的因素。例如我的所谓成功,既得益于遗传基因,也得益于生存环境极差的“苦苦相逼”:我的父亲既在当地是读书较多的“土秀才”和“算盘顶到头上打”的聪明人;母亲虽斗大字难识三升,却有讲不完的民间故事。因此,我从小爱听故事,长大会写故事——这里理应有遗传基因;我的父亲原本是县城里的税务警,因不愿当日伪保长而带领全家背井离乡,先在陈家岭生下我哥周成岭,后在濯港街生下我周濯街,并因长期东躲西藏地“跑日本佬”而积劳成疾,35岁便卧病在床,因生活所迫,父母三次将我送人未果,父亲去世时我年仅12岁,生活留给我的“二选一”是:要么努力、要么等死。

后来我才知道,赵琳同样得益于优秀的“遗传基因”与生活的“苦苦相逼”:她父亲是人民警察,因聪明能干、表现出色,而从乡镇派出所调到局里当预审科长;母亲出身于书香世家——遗传基因更优于我;赵琳的父亲为了破案,被别人打的遍体鳞伤;为了救百姓的孩子,而从屋梁上掉下来摔晕了等原因,39岁便患病逝世,丢下了年迈老母、35岁的妻子、9岁的赵琳、3岁的妹妹——生存环境之艰难亦甚于我。

因此,赵琳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的字时行间,写满了“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无形却助人成长”。所以她在《警察爸爸,生日快乐》中写道:

我一直在埋怨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好人会不长寿呢?直到有一天在书上看到了一段话,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老天爷怕好人留在世上吃苦,所以才提前把他们接到天堂里去的。爸爸,如果真是这样才是女儿最欣慰的,天堂里没有警察,您就好好的享享福,补偿一下人间的劳碌和辛苦吧。

……

癌症是个什么慨念于我一直都是懵懂的,却因了您的病才认识到它狰狞的面目。……最奇怪的事情还是您去世的时候,一向聪明的女儿仿佛一夜之间变傻了,总以为您是睡着了,醒来后一切还会一如从前,居然都没怎么哭。爸爸,是不是您不忍心女儿太伤心了,所以才把女儿变傻的?您可知道,这悲哀在这随后的二十几年里一点一点渗透进我的血液,让我日日夜夜心痛难安?

有人评论说:“赵琳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讲真话,能够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能够打动人心。”其实,真话并不是一般作家想说便能说得出来的。没有切肤之痛者,说出来的所谓真话,亦不过隔靴搔痒。赵琳能说出催人泪下的真话来,有“苦命的孩子成熟早”的缘故,也有家庭环境的“苦苦相逼”的缘故。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所写的是身外事,散文写的却大都是作家心中的事,小说容易碰到,散文却几乎是作家“等”来的,也是作家放下虚构的武器而对自己的“纪实”。从本质上说,散文真正是心灵的袒露,因此,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真切是散文的灵魂,真诚是散文的根基。

而赵琳这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因生存环境的“苦苦相逼”,从九岁开始其心志已经向成熟“迈进”。因此她的《年轮》又一次让我读出了眼泪:

母亲说:她第一眼看到父亲时,他手执一本语录,正在慷慨激昂的演讲。……落日的余晖,照亮了他的眉眼,身上洗至发白的衬衣,蓝色卡其布裤子,更显得眉眼极其动人,身姿极其挺拔。母亲一时看呆了。这一年,母亲十九岁。”

……

自父亲离开人世,时已五年。父亲的影子于不经意间,时常便会出现在天空和心里。生命中的一幕幕回放成记忆中的老电影,无数纷纭的路人来了又回,终至淡去。那主角,始终只有她和他。由此,母亲决定,此生,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取代父亲。这一年,母亲三十九岁……

(这一年13岁的赵琳已经体会到):生活和命运,时常便会掀起狂风暴雨。幸而母亲总以甜柔沉静的气息给我抚慰,伴我成长。

然,赵琳的成功,靠的不仅仅的基因环境。用她自己的话说:还有家乡黄梅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样氛围下成长的我,自幼便深受熏陶喜爱文学”。我在默认赵琳见解的同时,想要说的是,象演员的嗓子、长相主要是一代代“血脉”传承的道理一样,作家也存在某种代代传承的现象。不同的是,前者凭借“血脉”,后者凭借“文脉”。

凭借“血脉”的有点象四祖之前以衣钵袈裟为凭据的“一衣一钵一脉单传”的“方便法门”;而凭借“文脉”的则好象不传有形的衣钵袈裟,只传无形佛法“东山法门”——这竟暗合了赵琳的散文集的书名《在那东山顶上》。于是,我很想用“愿文学的光芒,恰似东山山顶冉冉升起的那轮皎洁明月,照亮黄梅文学爱好者们在文学之路上前行的每一步”结束全文

不过,这句话刚写完,我突然想起一件更神奇的事:二十三年前我的老家、赵琳的娘家与废名的老家成等边三角形“”而立——最上边的一点是废名老家,左边的一点是赵琳娘家,右边的一点是“神话周”老家,三者间的直线距离都不足百米。我真不知道这是某种巧合,还是冥冥中存在某种神奇的文脉传承!

作者:周濯街,湖北黄梅人,国家一级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周濯街从1982年至今他已经出版长篇神话小说99部,中短篇小说800余篇,约3700多万字。根据其作品《天仙配》、《黄梅戏一代宗师——邢绣娘传奇》改编的电视剧《天仙配》、《邢绣娘》在央视播出,深受观众喜爱。

一册在手,游遍黄梅不用愁!

《穿越时空赏黄梅》,是黄梅本土文学爱好者共同推出的力作,是黄梅县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第一个结集成册的纯文学小辑。

本书共分梅香梅韵、梅风梅俗、梅友梅情三个小辑,收录文章104篇,合计15万字。作者有国家、省市级作家,文学博士,也有草根写手,内容涵盖了黄梅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风景名胜、风情民俗、特产美食、方言俚语、古村古道古遗址、乡情乡恋和乡愁……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

  caojingjun197312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