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如何学习写诗词
诗词写作入门与进阶指南
网络上常常会读到类似标题的文章,如“一篇文章教会写诗词”“一篇文章快速学会写诗词”云云,点进去一看,全是在讲格律。
不得不说,这样的标题取得非常好,深谙数字对比夸张之道,只需少少的付出,便有大大的回报,预设了一个充满诱惑力的结果,直击好逸恶劳这一人性弱点。
而且读完也确实能了解一些格律知识,倒也不算白费时间一场空。
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哪怕是买个理财,看见低投入高收益的产品都不免警惕一下风险,生怕上当。
怎么换到学习这么严肃紧张的事情上,就忍心让这种宣扬低投入便有高收益的错误论调泛滥而不加怀疑了呢?
所以不免要泼个冷水:
一篇文章不可能让人学会写诗词。
而真相其实是:
学会写诗词,是一个漫长又困难重重的过程。
这应该是每个有志于学写诗词的爱好者,都要在心里明确的一个认识。至少先要有这个认识,尊重诗词这门文字艺术。只有先“看得起诗词”,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肉体疲劳,不怕挫败失落,敢于自我否定,不断鞭策自己。
之所以频频出现各种问题、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多爱好者根本就“看不起诗词”,不知道这个学科有多难。既然认为它没有难度,自然也就不肯为之殚精竭虑。
但凡稍稍“看得起诗词”,就会明白,光凭读一篇文章就想学会诗词实在无比天真,还不如老实读书学习来得实在。
当然,通过一篇文章来了解一些学习方法、学习方向,倒是有可能的。至少做起事情不至于白费劲。
如前文所说,点开这种“一篇文章学会系列”网文,往往会收获一份诗词格律介绍。
格律知识,堪称世界上最廉价最易得的知识了,是搜韵做成网络课程都懒得收费的东西。
而且各大出版社出版的相关书籍也很多,很好找,王力写的,启功写的,龙榆生写的,应有尽有,都可以参考。而且定价都很便宜。
可是,这些学者写书时,往往冠以入门、浅说、讲稿之类,很谦虚很谨慎的书名,谁说过看了我这一本书你就学会写诗填词了。
怎么一旦把这些内容编成网络文章,就敢打包票说能学会了?
这种不负责任的表述,很容易给人误导,让人误认为:记住格律=学会诗词。
那么,如果学习能像偷换概念这样轻而易举,怎么还会有很多爱好者一看就懂、一学就跪了呢?
很多人写诗词面临的痛点是什么?
这一句的平仄老是协调不上啊!
这一句的韵不知道要怎么押啊!
这一联的对仗不知道要怎么对啊!
对仗好难!
押韵好难!!
合格律好难!!!
明明都已经学会格律了,为什么一写就满足不了要求呢?
如果格律是诗词的全部,那格律执行起来都困难重重、跌跌撞撞,又怎么好意思说学会写诗词呢?
显而易见的矛盾嘛。
尽管由于学海无涯,我们不知道学会写诗词的尽头在哪里,但是以上所述情况,绝对不会是学会诗词之后该有水平吧。
其实以上这些痛点难点,无非都指向一个“词汇量匮乏”的老问题,而只要通过深入学习就会发现:
学诗词,你要面临的困难远不止一个词汇积累问题。
既然要做一份指南,我们不妨把学习诗词一整个过程规划成几个阶段,罗列一下每个阶段你需要掌握的技能、具备的能力:
*初级内容主要针对近体诗、词的学习
点开可看大图
学习过程中,只要把每个技能点,视为一个小目标,许多个小目标慢慢积累,也能积少成多。
其实,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能把初级和中级的能力攒齐,就要耗费无数脑细胞了,高级及更高级的创新可徐图之……
初级中的格律要求、对仗规则,这些近体诗的基本要求,被许多入门教材强调过无数遍了,许多人都知道,许多人也都知道从这里学,但是如前所述,掌握规则离学会还很遥远。
况且,记住这个规则难度实在不高,不用刻意死记硬背,大致了解之后,完全可以通过多读古人诗词、多思考、多对比,来熟练理解掌握。
反而是初级里第三个技能点,其实非常重要,但又经常被无视,就是要学会查资料。
学会查资料,检索文献,遇到问题知道去翻哪本书,去哪里找答案验证解答,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大学里很多专业都要给学生开个文献检索课,就是因为,学会检索资料是以后一切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
但有些初学者尚未意识到这个能力有多重要,遇到看不懂的问题,盲目使用搜索引擎,盲目信任网络上一些三无内容(无出处,无参考文献,无论证……),而当别人指导他去查什么资料时,才恍然知道这么个途径。
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号称热爱诗词的人,却连学习的基础都不愿意夯实,实在令人质疑这份热爱的真实。
其实用搜索引擎不是坏事,只要对搜出来的资料细心辨别,披沙拣金,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以后我还要经常查资料”的需求,就会不断留心收集一些优质的资料网站,逐渐形成自己的资源库。
而在读书过程中也需要这样积累。古代学者就非常重视目录学,编纂书目、撰写内容提要,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比如近代张之洞撰写的《书目答问》就流行很广,为读者指点门径,令许多人受用无穷。
而对于当代的学习者而言,除了参考一些前人编纂的重要目录,还会经常读到一些当代学者的论文专著。在读这些作品时,不妨留意这些书里的综述、注释、参考文献等,往往这些部分会介绍到很多相关领域的其他研究成果。
只要有心多留意,不难了解收集。
对记住了初级规则的人来说,在奔向“写出一首诗”这个小目标的路上,有一个绕不开的门槛,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如果一个学写诗词的人不具备这个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学会写诗词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没有阅读理解能力,不多读点诗,你就不知道诗到底长什么样子。不知道诗长什么样子,还怎么学诗?不是随便一段句式整齐符合格律的文字都能叫诗。
掌握阅读理解能力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以后在学诗的道路上不必再依赖别人,并且不容易被国学骗子、国学民科所蒙蔽。现在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到处发,到处问老师自己写得好不好。如果一个人能够知道诗长什么样子,能对诗的好坏有自己的判断,很多问题自己就能一眼看出来,根本就不需要去求别人。
一个好消息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跟所谓天赋智商才华关系不是很大,更重要还是通过后天阅读锻炼积累的。
那么一个坏消息就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要多读书、多用功、下苦功。
拿到一首诗词作品,字斟句酌,逐字细抠,搞清楚每个字的准确含意和用法、搞明白作者大概的用意、通篇的构思,仔细辨别字词的好坏,做到锱铢必较、字字吃透。
这个过程想想就知道累,去菜场买菜都没这么计较这么心累过。
而这个过程本应该像特级厨师的刀功一样劝退很多想要学做菜的人。很多人学做菜,看完教学视频觉得做菜不难,但当自己去实操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连切菜都做不好——因为刀工不行啊。
但是读书思考过程中的辛苦困难又很难像切菜一样具象给人看。
对很多人而言,看不见困难就等于没有困难。
那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后果就是一直被无形的困难阻碍着,难以向前还不知道为什么。
然而阅读古人作品,并且理解之、吸收之、融汇之,又是中级中其他三个技能点的主要修习途径。
所以中级进阶之战,往往一出师就败在了阅读理解上。
当然,一旦真的要认真阅读理解起来,又会发现,查资料是多么重要,没有充分的资料,还真的很难理解。
以上可见,所谓的“诗词写作进阶之路”各个阶段真的一环扣一环,没有哪个是可以轻易跳过的。
也就是说这条路没捷径、没速成。
要么就狠得下心自我压榨,头悬梁锥刺股一样猛读书,或可以贫儿暴富、进步神速。
要么佛系学习,道系读书,每天一小步,坚持慢慢来,时间久了或许还能体会一些学习之乐。
走的还是一条路,只是快慢有别。
而高级及之后的突破与创新,其实更多是一个长期阅读积累、不断思考之后才有希望达到的阶段。不先经历前面的初级和中级阶段,是不可能进入高级阶段的。
许多人喜欢讲“功夫在诗外”,这句话是针对诗内功夫做足的人来说的。而对于诗内功夫尚欠修习的人来说,还是先老老实实把“诗内功夫”做好再追求更高级的诗外功夫吧。
而所谓“诗外功夫”,最简单的,就是阅读范围不能再局限于诗词了。
在初级或中级阶段,有些人为了钻研一体,让自己专注一些,就只读这一体的作品。
初学能这样专心致志固然是优点,但要想突破这个阶段,追求更高水平,就要拓宽阅读,拓展眼界了。
就好比是冶金,肯定是矿石越多,矿石的纯度越高,得出来的金子越多、质量越好。
而一味拿着前人炼好的成品摆弄,再怎么高温熬煮,也不会多一分出来。
至于在诗词范围之外要读什么书,就太多了,最方便又保险的就是参考上文说的张之洞《书目答问》等同类目录书籍。
况且,比起在这里开一个前人开过无数遍的书单目录,倒不如小小提个醒:
读书是长久积累的过程,贪多嚼不烂,与其望着一个规模宏大的书单惊恐嗟叹,止步不敢向前,何不心平气和先选一本来开个头、专心读呢。
很多人在初学阶段,一遇到一些小困难,不去反省自己有没有下够功夫,而嗟叹归罪自己缺乏天赋。无意中将学不好的责任推卸给暂时还用不着的天赋。
其实天赋就是功夫下足够了以后,才需要用到的东西。
当一个诗人经过大量的阅读、锻炼之后,可以循规蹈矩、从容于法度之中,就已经高出许多人之上了。
如果他想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突破前人的藩篱,拓宽审美的边界,简单说,就是要创新,可能真的需要拼天赋了吧。
而历史上能做到这点、真正创出新的人也不太多。
虽然先天的驽钝平常,让我们难以解释有天赋到底是个什么体验,但至少我们可以明白以下几点:
①没有天赋,也不妨碍诗内功夫的修习。
②在诗内功夫不纯熟之前,慎言创新。
罗列出高级和大师阶段需要的能力,虽然短期达不到,甚至可能终生做不到。但是可以帮助初学阶段的人辨明方向,明确什么事情应该认真做,什么事情是不该空想的。
明确这一点以后,至少可以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有效的训练上,不至于挖空心思、投机取巧去触摸那镜中花、水中月而徒劳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