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世界“非洲篇”4」苏丹:荡舟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
清晨,霞光万道,铺洒在尼罗河面上……
苏丹首都地标建筑科林西亚酒店
一叶木舟,披着金色的朝阳,在尼罗河上穿行……
我是凌晨4点多钟乘飞机到达苏丹(SU DAN)首都喀土穆(KNARTOUM )国际机场的。荡舟尼罗河是我苏丹之行的首选项目。
小船儿轻轻的飘,荡在水中。伴随着船夫兄弟的划浆声,听取翻译玛那乐·埃拉米女士的介绍——
“尼罗河穿过喀土穆全城。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塔纳湖的青尼罗河和发源于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交汇在此,成为尼罗河中游和上游的分界点。”埃拉米女士是国家外事局的翻译,淳朴、大方,对历史颇有研究,她的开场白引起我的莫大兴趣——
“苏丹首都为什么叫喀土穆?阿拉伯语意为:大象鼻子!因为青、白尼罗河在此交汇很似大象鼻子,城市故而得名。该城由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图曼三镇组成,人口600万,是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多。苏丹全国有'世界火炉’之喻,气温可达50度,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度。而苏丹首都有'世界热都’之称。
”埃拉米不讲还好,她这么一提,我猛然感到热浪扑面,这大概是心理作用吧!随着船公的一声口哨,河岸出现了一座米黄色的建筑,神秘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原来那是总统府。
尼罗河畔的总统府
“总统府面朝青尼罗河,处在滨河大道,它是1834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领苏丹时期始建的行宫,苏丹16世纪并入土耳其帝国,1899年沦为英国殖民地,这座行宫便成为英国的总督府。1885年1月26日,曾血腥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时任苏丹总督的戈登,在总督府被苏丹马赫迪·穆罕默德起义军用长矛刺死。1956年成立苏丹共和国时这里改为总统府。1964年周恩来和陈毅访问苏丹时就住在总统府。”
经埃拉米女士这一介绍,原来总统府与中国还有渊源。
船过总统府后,隐隐约约看到一个银白色的尖塔。
民族英雄马赫迪寝宫
埃拉米女士解释:“那就是上面说的马赫迪·穆罕默德(Mandi Mulammad)曾经的住所,他是苏丹的民族英雄,起义军的领袖。当年,马赫迪领导人民起义,反压迫、反统治,全歼英军一万多人,并攻克喀土穆击毙总督戈登,名扬于世。1885年,马赫迪去世后就长眠在他的住宅,后人为他修筑了银塔。”
在马赫迪塔对面,还有一处苏丹哈里瓦国王的住宅别具特色,埃拉米女士也作了介绍。在向前,是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四周为水河……
在滨河大道,在青尼罗河畔,一座圆柱式样的建筑出现在眼前,楼体蓝白相间,十分壮观。楼的顶部显示出“CORINTHIA”9个英文字母。这时船公指着这一特殊的建筑说:“那是科林西业”酒店。
奔流的尼罗河
据介绍,这家酒店是苏丹首都的地标,在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它的圆型身姿。这是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儿子建造的,是他的海外资产。酒店建造的十分豪华,顶部设有旋转餐厅和观景台,可俯瞰尼罗河及全市风光。
中国承建的友谊宫
在酒店旁边,是著名的“友谊宫”,目前正由中国中铁四局承建维修。
小船在尼罗河中继续前进,一座巍峨壮观的清真寺渐出眼前,那直上青云的宣礼塔,那绿色拱顶的礼拜堂,无不显示着它的威严和庄重。
清真寺
据埃拉米女士介绍,苏丹全国3342万人口中,主要为阿拉伯人,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清真寺为教徒提供了朝拜地。阿拉伯语是苏丹官方语言,这与该国的历史分不开。公元4000年前,这里已有原始部族居住,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为古埃及的一部分,公元前950年建立库施王国。13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苏丹,伊斯兰教迅速传播,15世纪出现芬吉和富尔伊斯兰王国。所以现在苏丹全国以阿拉伯人为主,伊斯兰教广为盛行,清真寺遍布各地。
讲到这里,埃拉米女士说:“苏丹不仅是阿拉伯人口大国,而且就全国18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来说是非洲的第3大国,在世界上是第15大国。这个被称之为'黑人土地’的国家,是值得我们苏丹人骄傲的地方。”
说话间,前面河床上出现了一座大桥,那是连接首都三镇的大桥。
首都三镇大桥
据悉,喀士穆三镇以大桥串通,形成一个大都市,这和中国的武汉三镇一样。
“交汇口!”、“交汇口!”、“交汇口!”……
这时,埃拉米女士站起来,用略显生硬的汉语指着前方大喊!原来,青、白尼罗河交汇处到了!
清、白尼罗河交汇口
刹那,一条青色的河水和一条白色的河水呈现在眼前,那样清晰,那样平缓,那样分明……
啊!泾渭两条色彩,犹如两条玉带缓缓飘向远方……
返航了!尼罗河的青、白两色永远留在记忆中……
返航了!尼罗河畔的特色建筑深印在脑海……
远眺苏丹首都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