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保险业上半年:忧中有喜,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近日,银保监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行业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72万亿元,同比增速6.46%。

其中,从公司角度看,产险公司7217.47亿元,同比增长7.62%;人身险公司19968.77亿元,同比增长6.04%;从业务角度看,产险业务6207.46亿元,同比增长5.33%;寿险业务15618.92亿元,同比增长3.94%;健康险业务4759.69亿元,同比增长19.70%;意外险业务600.17亿元,同比下降6.37%。

而从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来看,上半年,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6308.1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产险业务赔款2983.83亿元,同比增长2.25%;寿险业务给付2024.03亿元,同比下降5.96%;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1155.06亿元,同比增长13.29%;意外险业务赔款145.22亿元,同比增长1.83%。这也说明整体生产、生活逐渐从疫情中恢复。

另外,我们最为关注的国内五家上市险企的保费数据也相继出炉,今年上半年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5231.44亿元,同比增长6.75%。除中国平安保费增速为负增长外,其余4家均获得不同程度增长。

其中,中国平安原保费收入4452.45亿元,同比略微下滑0.22%,负增长再次收窄。中国人保原保费收入3350.45亿元,同比增长4.25%;中国太保原保费收入2179.75亿元,同比增长5.29%。

以寿险为上市主体的两家公司保费收入已连续6个月保持较高幅度增长。中国人寿上半年原保费收入4280亿元,同比增长13.17%;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968.79亿元,同比增长30.93%。

上市公司寿险板块分化严重

由于各家上市险企对开门红的态度出现分化,如中国人寿、新华保险采取开门红前置的模式,将原本的开门红时间都提前了1-2个月,而平安则选择了淡化开门红效应的模式,这样的差异如果没有遇到今年的疫情,对保险公司的业绩冲击大概率不会很大。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线下的代理人展业出现了极大的困难,作为客单价较高,客户更热衷于一对一沟通的寿险,毫无疑问受到的冲击是极大的。于是从半年报的业绩来看,五大险企的寿险板块业绩分化极大。

老大哥中国人寿通过开门红前置的模式不仅成功减小了疫情冲击,在业绩上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上半年实现总保费4280亿元,甩开第二名平安的寿险业务(平安人寿+平安养老+平安健康)超过1200亿元。

比中国人寿保费同比增长率更高的是新领导班子到位后采取“先量后价”策略的新华保险。其银保渠道趸交业务大幅发力使其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93%,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和上述两家相比,处于寿险改革期的平安人寿及太保寿险则是分化的另一面,其中平安人寿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下降6.1%,而太保寿险则微降0.06%。人保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业绩。

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整体平稳回升,非车险发力

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62%,规模达7217亿元。随着生产和居民活动的逐步恢复,多险种的增速进一步修复。其中,车险同比增长2.92%,工程险同比增长15.28%,责任险同比增长14.32%,企财险同比增长5.50%;农业险和健康险保持了较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 21.75%和 40.26%;保证保险的增长出现收缩,同比下降 1.07%。

其中三大产险上市公司人保产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2456.39、1441.18、769.28 亿元。

总体来看,产险公司的保费增速在年初受到较大疫情影响,但从3 月起有明显的修复并持续改善。

产险公司月度累计保费同比增长情况

从图中可以发现人保财险在今年年初一度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是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都没有出现的。除去疫情冲击,人保财险在上半年主动大幅收缩了陷入“多事之秋”的信用保证险业务,上半年该险种的同比降幅高达58.6%,直接拖累了其整体保费的增幅。

另外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冲击,乘用车销量降低,直接导致车险增速只有2.92%,远远低于财险7.62%的增长速度,所以在上半年,非车险成为了产险保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健康险保费增速高达40.26%,占财险保费10.48%,成为非车险第一大险种。

展望下半年的财险业务,随着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的全面恢复,产险业务的刚需性质将推动下半年保费持续向好。但是近日银保监会新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给车险市场带来了一次地震。

意见稿相关的内容包括理赔上提高交强险责任限额。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提高商业三责险限额。从5万-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1000万元档次。提高商业车险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

费率上交强险道路交通事故费率浮动系数的下限从-30%降到-50%。下调商业车险附加费用率,由35%下调为25%。适时完全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

总结后不难发现意见稿这次在车险的理赔和费率上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六个字概括就是提保障减保费。

改革的初心在于引导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让渡更多的保险利益给消费者,压缩中间渠道的销售费用,维持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的整体稳定;同时鼓励行业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和基础行业的新变化。

但由于涉及到降费和提高保障,改革短期内将可能对车险市场的保费增长及承保盈利造成一定的压力,费率市场化会造成赔付率上升、费用率压缩,承保盈利减少,甚至出现承保亏损。预计险企将提前计提准备金以平滑全年利润,预计今年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改善幅度不大,且下半年车险业务仍将有一定的压力。

保观总结

根据瑞再保险预测,由于疫情影响,这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将导致2020年保险需求下滑,对寿险业务影响较大,预计全球寿险保费将收缩6%,非寿险将下降0.1%,而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将支撑保险市场的复苏。

这个结论与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数据是一致的,在一季度极度困难,二季度逐渐缓和的情况下,国内保险行业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72万亿元,同比增速6.46%。而同期国内GDP一季度下降6.8%,二季度实现增长3.2%,说明保险业的复苏速度要优于整体经济大环境。

对于国内的保险业,我们始终认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从经济层面来看,我们的人均名义 GDP 已经达到了 10,000 美元, 根据奥维咨询的报告,这一点被视作保险普及的重要拐点。

城市化、高等教育和老龄化人口的特点增强了人们的保险意识。社保体系的部分缺陷增加了居民对商业保险的需求。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多数为独生子女,在供养父母和子女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了保险的需求。

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保护导向的保险市场的政策支持。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有多达15个“保险”关键词出现。保险业的发展涉及国计民生,连续多次被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国务院办公厅也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并提出把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上升为“国家战略”。

《意见》提出,到2020年,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养老保障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者,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持者。

从多个维度去看,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国内保险市场会迅速的从疫情的影响中走出来,承担起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