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含金量最高的对话,价值千金

汉元帝刘奭性子温柔宽仁,喜欢儒术,他还是太子的时候,看到他老爹汉宣帝任用的官员都是精通法令的人,依靠法令控制臣下。在一次陪汉宣帝吃饭的时候,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陛下过于依赖刑法,应重用儒生。”

汉宣帝听后生气地说:“我大汉自有大汉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与‘霸道’兼用,怎能像周朝那样,纯用所谓‘礼义教化’呢!况且俗儒不识时务,喜欢肯定古人古事,否定今人今事,使人分不清何为‘名’,何为‘实’,不知所守,怎能委以重任!”

于是叹息道:“败坏我家基业的人将是太子!”

原文:

皇太子柔仁好儒,见上所用多文法吏,以刑绳下,常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柰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过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资治通鉴》第二十七卷·汉纪十九

要说《资治通鉴》中最有含金量的话,汉宣帝这段话绝对能上榜,这主要是因为这段话道出了精英们讳莫如深的秘密,就是名实分离。这里的名是思想观念,实是自身利益。思想观念是说给别人听的,是一种手段,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才是目的。

汉宣帝给儿子现身说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说给百姓听的,是为了加强咱们家的皇权,你小子别信以为真喽!真正管理国家,还得靠那些被罢黜的百家们,哪个好用用哪个,你小子咋自己给自己洗脑了呢?这些都拎不清,将来你当皇帝肯定会出问题。

大儒司马光对汉宣帝这段瞎说大实话的论述也是很无奈,于是在《资治通鉴》中他写了一大段“臣光曰”想要圆回来,但却给人以越描越黑的感觉。

封建统治者之所以独尊儒术,是因为儒术可以教化人们的观念,让人们在心理上实现自我改造,比如人们信奉“三纲五常”,就会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这对统治者来说,这是最彻底,成本最低的社会管理方式。

简而言之,推崇儒学只是用来教化被统治者观念的,只是一种统治国家的工具。常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并不是说论语中有什么奇妙的治国方针,而是要用论语中的思想教化民众。汉元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但自己学了,还奉为圭臬,所以汉宣帝才如此生气,正如汉宣帝所说,西汉的衰败,正是从汉元帝开始的。

历史上,在学习中把自己忽悠瘸了的帝王还有两位,一位王莽,一位是崇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