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联中的词性(上)

       发布于2018-11-21 12:11点击:1072 评论:0作者:友谊之花

今天的内容是词性。词按照语法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我们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我们把方位词归属于名词,颜色词归属形容词。

对联的基本原则:实对实,虚对虚。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当然,在实际运用中有许多变化,我们要灵活掌握。

大家都知道实词平时使用频率比较高,这些词大家都不陌生,应该非常熟悉的。我们先讲实词。

一、数词:数词,有实指,也有虚指。如:

1. 五岳,这就是实指;

2.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里的“三”就是虚指;

3.五湖四海,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对吧。

这个实指,虚指,大家听明白了没。我给大家说说哈。五岳,是指的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这都是实在存在的,所以,这个词,就是实词。但是呢,在实际的诗词创作运用中,五岳,有时候也是虚指的了,是指大范围的山和地域了,就此词而言,他就是指的实际存在的这五座山。三军,这个就好懂了是吧,现代就指陆海空三军,古代是指前、中、后三军。这也是实际存在的,所以就是实词。五湖四海,这个就更好懂了,五湖,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四海,指的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些都词的出现,都是根据实际地理来标明的。所以,是实际存在的,就是实指。当然的,在创作诗词联的时候,这些诗词,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泛指,而不仅仅是单指,就这个词本身而言,他就是个实际意义上的词,所以,我们当做实词来看待。

唐伯虎纪事中有一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我们先不考虑重复的“洞”字。这里的数词,上句也好、下句也好,都是实指。对联的用数,在通常情况下,与普通文章的用数,没有什么不同。但普通文章的用数,比较自由。而对联的用数,却要受到限制。上联几个数字,下联就必须几个数字。上联的数字在哪个位置,下联的数字也只能在哪个位置。否则就不能成对。这样一来,对联的用数,就不能不作一些特殊的处理了。有这样一幅对联:

收百八景于目前,数山水林峦,万叠芙蓉环薄雾

登卅六峰之顶上,看画图烟雨,半天楼阁启凌云

百:实际是一百。卅:实际是三十。这就是一种特殊处理的方式,上下皆作特殊处理。再看一联:

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爨(拼音:cuàn,),一般指烧火煮饭,也常被用作姓氏。其由来一说是根据姓氏而来,二是源于军事。这里的三百和二千,都与实际不符,如此用法,叫作取整。另外有一种相反的用法,化整为零。如:

七鸭游湖,数数三双一只

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这个就是化整为零。数词联中,还有代名。如: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这个就是代名。“九”和“五”,本为《易经》中的两个卦位名。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术数家释为人君之象。后即以“九五”指帝位。

有人对数的认识,常常局限于一、二、三、四之类。因此,一见联中有这样的数,而另一联相应的位置上没有类似的数,便认为“对得不工”。

西湖有一联: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大家看看,这联里的数词,是虚还是实?全联用了四个数字,三、四、一、十。“三面”:三潭印月。这联是描写“三潭印月”,虚虚实实,到底如何,在你心中也。

我们来看下面对联:

1: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大家看,这联数词的位子,半、绝;工不工?看词语的话,那半和绝是形容词了,对吧?但是这里我们可以都把半,绝当做数词看。半,就是一半,绝,就是大到不能再大量的意思。

2: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

(一次国宴上,年龄最大的是一个141岁老翁,纪晓岚为他献上此联。计算一下,上联是60*2+3*7=141,下联是70*2+1=141,妙)花甲和古稀,分别就是六十和七十的意思,也可以做数词对。数词用得好,能够为对联增色不少。

3: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这里的多对一,形容词作数词对。

4: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这里的巧妙在什么地方?在用数上了。上联全是说“一”,却不单调重复---孤、独、一、横、匹;而下联全是说“二”,也是花样百出---两、夹、二、对、双。

比如这个“夹”字,只有两方面相向而为才是“夹”对吧?若是只单方面用力,那是推。“夹”字义本身就蕴涵着“双”的意思。

我们很多人见到数字不知道怎么对,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对好?并不是我们的词汇少,而是我们的思路没展开。数字入联,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数字,横、匹,两、夹、对、双,独,孤,偶,仨,卅,廿,绝,极,中,半,重,有,无等等。这些词都可以和数字相对。拥有这么多的资源,这样一来,我们对数字的时候,思路不就宽多了。

二、量词:量词,表示计量单位的词。一般放在数词后。有升、斗、尺、丈、里、斤、吨、件……等等。

例如,史学家范文澜堂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其中,句,年是量词。

兰州神河庙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道对层也是量词。

对联中常常有名词活用做量词的例子:

如:

几簇菊黄悲客梦

一池月白涨秋声

池名词作量词

一溪流水绿,

千树落花红----上联的溪,下联的树,也是名词作量词。

三、 动词: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有走、跑、做、作、说、吃、看、闻等等。在对联中,动词是不可缺少的。少了动词,句子就缺乏生动,容易呆板。因此,合理使用动词,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一个五言或者七言句中,一般有一到两个动词,最多不得超过三个。

如:

成都杜甫草堂有一联: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留”和“著”是动词。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 郑燮

“来”和“起”都是动词。

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所以动词的词性必须严格。否则句子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动词有时候也可以活用作名词。如:

清吴镇撰天津大悲院联:

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祗园精舍;

渡世有缘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

“无住”,佛教语,指事物不会凝住于自身不变的性质,“住”本来是动词,这里活用作名词用。“慈航”与“慧海”自对,动词“航”也作名词用。

四、代词:用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或改组句子的词。有吾、我、你、他、彼、此、汝、其、伊、侬、我辈、你们、他们……等等。还有谁、何、孰等疑问代词。

例如:

1:峨嵋山报国寺联:

我奉雪山为赠品

君收云海作诗声

“君”指游客。和“我”是代词相对。

2:左宗棠题酒泉联: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此”指酒泉,“此”和“吾”是代词相对。

代词很多情况下可以放宽词性,和名词应对,在流水对中更是多见,如:

1:为情一字囚心久【再嫁东风】

累我三更入梦迟【别院听琴】

这里的我对情。

2:长羡蜗牛犹有舍【联友】

可怜吾辈不如虫 【孤独客】

这里的“吾辈”对“蜗牛”。

需要说明的是:代词和名词相对,活用于对联,不用改变词性。也就是说:代词代替名词,本身就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

  • 对联的词性(下)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词类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仗艺术的关键.词按照语法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我们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 ...

  • 对联的词性(中)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词类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仗艺术的关键.词按照语法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我们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 ...

  • 王建民‖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

    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 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 王建民 1.前言 本文陈述或讨论对联的词性对品问题,这也是对联创作的基本问题.然而,词性对品是原则的要求,实际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初学者往往陷入困惑. & ...

  • 英文词性•实词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

    英文词性·实词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英语实词有词形变化),很全面,收藏好!

  • 谈对联中的词性(下)

    今天我们继续讲词性.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词类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仗艺术的关键.上一讲我们说了实词中的数词.量词.动词.代词.我们接下来讲名词和形容词. 一.名词    名词: ...

  • 黄一坤:谈对联中状动和动补结构的创作心得

    广东  黄一坤 对联是一种表达形式,它是从古诗词走出来且逐渐自成体系,但是不管怎样的演绎变化,都与文字学.语言学等分不开的,必然受其规范约束的.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我们不多说.本文只谈对联中的 ...

  • 谈对联中状动和动补结构的创作心得

    顾盼生姿拨动情 --谈对联中状动和动补结构的创作心得  黄一坤 对联是一种表达形式,它是从古诗词走出来且逐渐自成体系,但是不管怎样的演绎变化,都与文字学.语言学等分不开的,必然受其规范约束的.至于它们 ...

  • 再谈对联中的“合掌”

    李林森 关于合掌,<联斋>微刊第124期曾刊发过我的拙作<浅谈对联中的合掌>,文中作过比较详尽的叙述.(注:2018年12月26日<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 ...

  • 李林森‖再谈对联中的“合掌”

    再谈对联中的"合掌" 再谈对联中的"合掌" 李林森 关于合掌,<联斋>微刊第124期曾刊发过我的拙作<浅谈对联中的合掌>,文中作过比较详 ...

  • 对联中的“词性对品”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我们先来讲[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说. 其实,& ...

  • 对联中的词性与对仗

    (按上回) 三.宽对 除实字不可以对虚字外,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的界限有时比较模糊,对仗相对灵活,因为古人的概念,就是活虚字.死虚字.助字可以相互对仗.这些在对仗允许范围内,但又不属于工对的 ...

  • 世界上最离奇的对联,对联中的奇葩:无情对!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写景,庭前百花正在盛开:下联却是个人物的称呼,意义无法相对,但细读之,却能发现下联三用借对("阁下"既指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qu ...

  • 反复在对联中的体式及效用(上)

    [作者简介] 王国仲, 1955年生于拜泉县.网名何分伯仲.退休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曾任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大庆市楹联家协会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