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魅力柳峰:谁把故事撒落一山

谁把故事撒落一山

——柳峰山故事拾零

作者:陈明华

柳峰村地处白梅乡南部,柳峰山北麓,大大小小的村落,明珠般散落在曲曲折折的山坳里。涧水如带,将它们一一串起;桑田沃壤,交替着翡翠与金黄。靠山吃山,山里人守着这一片土地,一辈又一辈地思考着大山的神奇,形成他们认识大山特有的思维模式,永不停歇地讲着大山的故事。不久前,我和忠老师一道,又一次走进柳峰村,由老余陪同,遇见了程国友老人。一路指山问水,说东侃西,老程讲述了许多匪夷所思但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像是谁撒落在山间的彩贝,让人不禁拾而收之。有道是不吐不快,忍不住拿出来分享给大家,聊寄一笑耳。

迎水庵

柳峰村入口,两边各有一山,左白象,右青狮。踏上村道,撇开左边山涧,选择右行,有一小溪潺缓北行。溪水在一座山前来了一个转弯,前人在此朝来水方向建有一座“迎水庵”。迎水而建具备了纳水聚财的相水意义,在此卜址定基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此庵一成,佛像生辉,山里的百姓还真的就此平安,生财无数。于是香火越来越盛,庵宇扩建成前后两进。每逢祭祀的日子,香客摩肩接踵,暮鼓晨钟,回荡山间。与一般的庙庵不同,这座山中小庵,曾供过一樽岳王(岳飞)神像。山民既要防贼,也要提防猛兽,因而习武者很多。供上岳王神像,既寻求庇护,也是激发尚武精神,更有对英雄的崇拜。古庵两旁,有两株老木,一棵古柏,一棵老桂花。那棵柏树树干需要两人才可合抱,虬枝密生,神帐满树。年深日久的香烟缭绕,也就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不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棵老树还是被砍伐了,用作孙畈街联通上下街的人行板桥了。

啸天狮

从迎水庵庙后,沿曲折小径攀援而上,山顶有一大石高耸,酷似雄狮直立,状极威猛,被称为“啸天狮”。这石狮子也有一段相水故事。山外吴姓,背山而居,山上有石如柱,被称为“照天烛”,正对柳峰青狮、白象山口。吴姓族人生意风生水起,聚财无数,学子仕途坦荡,人才辈出。而柳峰山里人却不见起色。请来的风水先生,几番勘察,认定是那照天烛有伤风水,于是寻找镇压之物,竟发现了山坡上丛林中的这一块狮形大石,且有咆哮之威,人们大喜过望,当即去掉缠绕的藤萝、石前的树木,这样狮子石的长啸之状,恰可以对冲“照天烛”之力,山中财气就不至于外泄了。

经学堂

过冲岭往小寨去,有两处小山包首尾相连,地势和缓,土肥草茂,被称为大金包小金包。山包后面是一堵白石山崖高高耸立,石上有无数白矾般的小斑点,闪着银色的光。平时云遮雾绕,若是晴天远在汤沟都可见大石上白茫茫的一片。若以重物敲击,轰然有声,雄浑如大鼓。当年这里曾有人家,教子课读就选择在石壁处的一个石洞,一位清瘦银髯的私塾先生,引着十八个孩子诵读五经,声震四壁,可遏行云。忽一日,门上钥匙突然丢失,门被反锁,就在洞中人摇动大门的刹那间,一块巨石訇然滑落,将洞口封得严严实实,从此,内外两隔。不过,有人说,天气异常时,偶尔还能听到石内有隐隐读书之声。

九华佬鞋印

在小寨与大寨之间的山梁上有一片石坡,其间,有一个深陷岩中长达尺许的小坑,酷似一只芒鞋。传说当年朝鲜王子金乔觉西来大唐后,辗转山川沟壑,寻访卓锡宝地,足迹遍及长江中下游。他曾沿江上行,见浩浩江水中,一山绵长,有寺隐然,便一脚踏上江边长山,不料,山却断裂如藕节。乔觉见状立即拔腿起行,大步跨上巍然耸立的柳峰寨旁的这道石梁。奇怪的是,这岩石突然松软如泥,乔觉的大脚缓缓下陷,脚踝已没入石中。心知此山也不能承受自己的法力,于是拔腿再行,匆忙间脚上芒鞋已陷在石中,光着一只大脚直往白云岩踏去,竟在白云岩函云冈上,留下了大足印痕,千年不灭,而那只鞋就化作了柳峰山上的“九华佬鞋印”。

 鹰窝 

在程湾之左,半山腰上,有一个草木蓊郁、老木森森、藤萝古拙的山谷。这里的老树上团团鸟窝随处可见。早晚间扑腾之声不绝于耳,嗷呀之鸣回响谷中,“鹰窝”之称就存在于山民们的口中了。这里的鹰,羽毛上是黑褐色的斑纹,土话称为“麻鹰”,专门以野兔和家养鸡为食。不过,有时一支箭,或一根竹竿直向鹰窝,反而它们又成了山民口中的美食。离大寨不远,对面有一处山崖陡峭,绝壁斧削,崖间有石洞数孔。这里曾经是猛虎出没之所,吼啸之声,震动山谷,回音不绝,叫人不寒而栗。这些老虎洞,虎已远去,唯余洞窟幽深。

秤砣石

大寨之南坡,有一大石,凸兀蹲坐,状如秤砣。砣,又叫权,这块砣石俗人雅士,皆相看重,它既是镇压之物,又是权衡之器,被人们奉为祥物。据说,旧时在柳峰山,数度有人扎寨,这秤砣石都要派兵卒看守的。

望乡石与牛角峰

柳峰山最高峰,人称“大寨”,海拔456米,峰顶巨石如青锷插天,远观又似牛角,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牛角峰”。这峰顶巨石又被外出闯荡的人称为“望乡石”。江北人走江南在枞阳一带延续了近百年,柳峰人也是其中的一支,他们有经商者,有采茶工,也有落户江南的。“进了龙门喜笑洋洋,到了广阳眼泪汪汪。”这是当年茶工们的一句茶歌唱词,至今还在老一辈村民间传唱。歌中的“龙门”、“广阳”都是太平县的地名,据曾经的闯荡者说,在广阳就能隐约看见云遮雾绕中的大寨山尖了。见石怀乡,于是,便生起了故乡之思,流出了思家之泪,出门很久了,归去却依然遥遥无期。这几块山石就成了寄托游子乡愁的“望乡石”。
这里曾有大小二寨。从梧桐谷攀援而上,走几小时,翻过几道山梁,越过几道深谷,就可以看到“小寨门”了,石门槛,立门柱的方穴,还有两旁的垒石和苍苔,一石一苔都在向游者诉说着往事。小寨东面山峰就是大寨,两峰之间相距数百米,中间全程是鱼脊般的石梁,两侧极阔极长的石坡迅速下切,寸草不生,胆气不够,看了就会“两股战战”。走到近前,才看清真实的模样:三面如斧削,东面如拍岸的百丈浪涛,顶端的数块大石,似乎一不小心就有被谁推落的担心。东面的山门更为雄宏,仅户枢圆孔就有碗口大小。
是寨子,自有寨子的故事。这大寨是寨王的住处,不过两间屋大小,真正能驻军的还是小寨。这里当年驻守的是“广西佬”,也就是太平军。为了破寨,一支说不清的武装,与他们斗智斗勇。山寨被围,明明是给养不足,寨主偏要让一只黑狗饱食肉饭,放其直冲山下。这狗也算是不负主人的义犬了,它没有胆怯,而是直扑围寨人马。狗被砍杀了,腹内之物,让人感觉,寨子一时不能攻下。一天,山下派人扮成难民去攻寨。一群“难民”坐在寨脚旁,嚎啕大哭:“大王大王开个门,可怜我们逃难的人,无处能腾身,一条扁担睏着十二个人……”寨主疑心是计,不予理睬。后来,哭声越来越凄切,一直延续了三天三夜,变得幽幽咽咽。寨主听着山风呼啸,动了恻隐之心,谁知寨门一开,周围喊杀震天,假哭的人早已控制了寨门,一场血腥风雨笼罩了山头……老人传下的记忆说,其时,尸横遍野,万丈绝壁都被血染红。惨烈的故事,直教人惊心动魄。史书上的太平军怎么在民间演绎成了“长毛子”?与之作战的到底是官兵还是山民?其间的是非恩怨期待着有人评说。至于那“一条扁担”是大寨下方一处狭长的山径,人称“扁担桥”。

柳峰寺遗址

寨子有更悠久的历史,因为这柳峰山“成名”得很早。清版《桐城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吕蒙建议攻皖拔之,退授庐江太守,分桐城地为二,其南曰阴安县城,柳峰山之西,其北曰吕亭左,县城谼山之东,划地镇守,民赖初安。”
阴安县城址,今白柳镇山河村境内,那里是柳峰山之西的一片开阔地。当年这里置阴安县城,就是以柳峰山为依托,柳峰山的雄险早在三国时期就被吕蒙所看重。《安庆府志》正德版“地理志”列山“桐城三十有九”,其中有说“东九十里有柳峰山,其上有白杨。”柳峰山一直存录于史籍中。
在今天的白柳镇有一个街,不大,但很老,叫柳寺,这是现在人的简单叫法,实际上它的称呼应是“柳子寺”,也在柳峰山下。清朝时,柳子寺是桐城诸多集场之一,民国时曾设柳子寺保。这个名称也与柳峰山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明正德版《安庆府志》“古迹”篇中有明确的记载:安庆有“寺二百二十有八”,其中“桐城四十有三”。“柳子,县东九十里,已上(这二字指柳子及前面清泉、永明、桐溪等寺)俱永乐年间创。”康熙版《安庆府志》更是明确地说:“柳子寺,在柳峰山,明隆庆年间制(时间存疑)。”清道光年间修《桐城县志》依然持康熙版之说。这样看来,因山而建寺,因寺而名地,这柳子寺的地名,就是因柳峰山寺庙而来。柳峰山寺庙从明代正德时算起,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
山上古寺,明初就有,但毁于何时何因,一时没有答案。也许可以做一种设想:当年太平军流入此地,侵占了这座古寺,才激起了当地人的共愤,联合官府,奋起而逐之,终于灭了这股长毛子。由于杀戮过重,或是世道不宁,这座寺庙,再无僧人入驻。那寺庙的山门也就孤零零地立在风雨中不断朽去,直到被无知的拾柴人推倒运走了。
由此观之,这遗址,并非长毛子所建之山寨,而是古寺之遗址。

飞天蜈蚣

从大寨往东南前行,过程湾、梁洼,有一道山梁隆起,自东北向西南低昂起伏,蜿蜒伸展,有直扑长江之势。山脊两侧有很多并不很长的支脉生列两旁,遥看山势,活像一条硕大无比的蜈蚣作飞天之势,民间称为“飞天蜈蚣”。蜈蚣,虽被列为五毒之一,但因为其身上有很多行足,因而自然有了“富足”的意义寄托。“百足蜈蚣,死而不僵”,往往比喻世家豪族,不仅势力宏大,而且不会轻易被击败,因而,这样的山势便被奉为风水宝地,何况这蜈蚣有飞天之势,自然倍受青睐。山中一冢古坟,人们已记不清它的修造年代了,但那老坟的故事却充满神奇色彩。造坟之日,那一众送葬人,费尽周折把棺椁送到这里,风水先生精心测算定位。不料,吉时下葬时,却横生意外,木棺入土放定,突然雷声大作,风狂雨猛,棺椁翻出穴外,况且两度如是。可能是感觉到亡灵德与结穴不匹,主人家只得与风水先生商定,移动些位置,如此坟方葬妥。

牛头山

程湾山庄的后面,有一道山冈斜插,下面像老牛壮硕的屁股兀立村边,再往上,恰似一牛蹬石上山,但牛头却反向扭去,这就是牛头山。民间传说,这山为一头上山牛所化。原来这山下有一道深沟,沟中有一口天然形成的石井,山沟就称作“井凹沟”。这井水四季不枯,够得上数十头牛饮水,无论多旱,也不受影响。一天,那牛来此饮水,冷不丁,山中蛟水突起,泥石俱下,直涌过来,老牛赶紧扭头躲避,但四腿已被陷住,后来竟长成了这样的山。

照天烛与瞭望石

过程湾往西北便是华尖山,再前行三五里就是九曲口的西出口。这座山上,有一堵奇石高丈余,下直而上尖且细,远立观之,活脱脱一根巨型腊烛,直照苍穹,因此就有照天烛的称呼。这根“蜡烛”可照前方一路,西往曰白柳,东观大岭尖,这条路东往西来的必经之地。这山中还有一块巨石,体制颇大,北可观古道,南与大寨遥相呼应。动荡年代强人占寨时,总要派兵驻扎此处,登高远眺四野动静,以便及时告知寨上,这石便称作“瞭望石”了。

梧桐谷

从柳峰北面登顶,要经过一处狭长的山谷,谷中挤满无数青桐树,诗词里称作“梧桐”,一律青绿鲜润的皮,颀长笔直的干似乎不愿意矮过山峰,旗杆似的,舒朗的枝,阔大的叶,俨然谦谦君子。这青桐就是书上说的制作古琴的材料。东汉蔡邕“远游吴会”时在火中抢救出一段烈烈有声的奇木做成了希世珍品“焦尾琴”,那奇木就是这种青桐。庄子说,南方有鸟,“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这里有梧桐、竹实,当是凤凰的伊甸园。春天,青桐千杆在山风中摇动起“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诗情,又大可让人在这里冥想一回山中的清逸与奇趣。梧桐谷下,曾有人家,柳峰山是满山松枫,这一谷梧桐,其实是前辈人所种。

清水塘

扼程湾村落山囗,筑起一道长坝,高达十余米,垒大石阶三级。这里是1958年修建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至此,是山涧“出平湖”了。这水库水面曲曲延伸达一里路许。由于植被茂密,山间来水,从不浑浊,一库清波映着绿树,映着蓝天,如一颗硕大的翡翠镶嵌山间。这里是一处休闲、垂钓、看水、听鸟的绝佳之地。山洪来时,泄洪道里的一束白浪喷涌而出,流瀑飞珠,轰鸣之声,回荡山谷,直达云宵,则是另一番雄宏景象。这座水库的大坝也很有特色,大坝基部设有三道台阶,笔直整齐,全用块石砌成,严丝合缝,没有一点儿水泥,却能守护大坝安然无恙。这里有普通百姓的创业故事,一样很精彩!
故事,虽然是故事,但毕竟有许多思考和希望、创造和见证。故事也有不少时代的影子,我想,新的故事会更出彩!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徽州.行走】蜈蚣岭上的仰望

    蜈蚣岭上的仰望 (县作协赴蜈蚣岭采风) 歙南佳源山主峰山脉绵延五千余米,两侧山梁支脉簇拥呼喊,簇拥着.临空俯瞰,群山像卧在大山坞里的一条巨大的蜈蚣,早年的先民,在此结茅筑庐时,因地势取名为" ...

  • 漫画:“我”是秤,“我"是秤砣, “我”是…

    flora今天画的是一个矛盾的现象: 这是一个主观的世界,哪有什么真理谬论,我只相信我愿意相信的,我只看见我想看的,我只听见我想听的. 我是裁决万事之标准,我是衡量万物之尺度.我是称,我是秤砣,我是秤 ...

  • 袁子烨 | 一地的故事(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富春山馆习作-11 一地的故事 富春三小六(1)班 袁子烨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振笔,这就是我的家乡富阳,今天,我们走进富春山 ...

  • 【洒落sǎluò撒落】

    [释义] 洒落:分散地落下. 撒落:东西散开落下. [辨析] ①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有一相同的语素"落",都是指东西分散地落下. ②二者适用对象不同.洒:分散地落下(多指液体).落: ...

  • 家乡美 | 【文乡诗苑】岱鳌山游记

    (一)岱鳌山 巨鳌昂首出麒麟,秀色蜿蜒三县邻. 遥对九华浮渡阙,眺望白荡菜湖滨. 九峰传说闻中绝,五镇风光眼底新. 古道流泉云步越,大凹口处笑鞭神. (二)龙王顶风光 水墨蓝天竹笋峰,吞云吐雾似鳌龙. ...

  • 【辽宁·阜新】柳绍才丨家乡美

      家乡美   作者/柳绍才     家乡美, 改革谱新曲. 农牧副渔齐发展, 山水林田同治理. 处处见奇迹.   家乡美, 土地承包好. 两高一优科学种, 驼山谷子施农肥, 小米销城里.   家乡美 ...

  • 思归客杯家乡美征文,河南渑池陈保峰作品《乡愁赵沟――梦里家乡》

    号外!号外!号外! 重磅!重磅!重磅!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思归客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家乡美> 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所提笔抒情的话题,家 ...

  • 【047】“祖国好·家乡美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奖征文谭柳青作品

    桥,一城茁壮成长的"进行曲" 谭柳青(湖南) 潺潺流淌的舞水河,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分为东.西两区,而横跨在3000多米长的县城河道上的五座大桥,则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发展的 ...

  • 【010】“祖国好·家乡美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奖征文谭柳青作品

    桥,一城茁壮成长的"进行曲" 谭柳青(湖南) 潺潺流淌的舞水河,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分为东.西两区,而横跨在3000多米长的县城河道上的五座大桥,则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发展的 ...

  • 【虞见家乡美】我故事里的家乡民俗

    我故事里的家乡民俗 青岛工学院学生   刘俊曦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虞城人,从小就听父母讲他们儿时的故事,我第一次知道黑白电视机是姥爷家那台基本上没有节目的电视机.印象中父母都很怀念儿时的事物,感觉那就 ...

  • 家乡美图片

    家乡美图片

  • 家乡美图

    家乡美图

  • 家乡美|行走在周潭老街上

    四月,春意盎然,柔风徐徐,美色流香,陌上花开,田野里一片绿色葱茏.一天上午,我前往周潭镇,去看一看古老的八角亭,去走一走幽静的老街. 周潭镇不但有八角亭,还有八角井,周潭镇老街就有七十二口水井!可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