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养生之道 归纳总结为“和阴阳化湿"大法则

治病养生之道 归纳总结为“和阴阳化湿"大法则。

不是懂医道,或者只为是一般性疾病的话,治疗养生之道可以简单概括为“和阴阳 化湿法"一大原则。

一,先谈谈 阴阳与湿 。

气:为“气一一阴阳”

传统哲学认识:阴阳者,生杀之本始,生生之本源;阴静阳动,相交化生,万物循环气化;阴阳者哲学、医学、生命、生活、生殖、遗传、天地人之本功。

现代理解:阴阳内因素是自身本质性与功能性的循环互动,而外因素是属性与联结性互生性的维护。

湿邪:为“湿一一内外湿邪"。

天地万物多为“六化",风寒暑湿燥火(毒),但以湿邪为首,或多为湿化之变。

湿气为气机的升降出入障碍、清阳浊阴气化失调、体虚滞邪留伏之变。

湿邪变化多端,具有“怪病多湿”特色,特点如:食少便溏,脘腹胀满,食少便溏,二便异常,或是慢性发作的发热、咳嗽、呕吐、水肿、心悸、眩晕等,及肿瘤结节等,并有苔白滑者为主的临床表现。

1.有个说法叫中医看病调阴阳,阴阳平衡就健康,阴阳不平衡就生病。

百病之源在于气失调,在于气机病理出现,所以“百病生于气"。

百病生于气失调,气失调在于“湿",湿邪为百病之首,合病并病直中变化无端,当然“怪病多湿”也包括其中。

1.中医生命特色:阴阳学,临证应先别阴阳,百病不越阴阳两法,用药用法纠偏扶正祛邪、阴阳互生统一。阴平阳秘,精血乃和,阴守静,阳化动,动静守恒。阴阳神化于生命本体为脏腑组织、物质意识、动静脉、精气血神于不杇。

二,治病养生之道 归纳总结为“和阴阳化湿",纠偏扶正祛邪“以 平为期"为大法。

可见掌握“以平为期”的关键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王冰:“有者泻之,无者补之,虚者补之,盛者泻之,适其中外,疏其壅塞,令上下无碍,气血通调,则寒热自和,阴阳调达矣”。

三、异法方宜应用与治湿。

1.因人制宜,特色差异性施法。

年龄不同,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亦不同,老年人气血衰少,功能减退,患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虚证宜补。

体质、先天禀赋、后天营养、个体寒湿等素质因素。还是妇科经带孕产等不同。

2.因时制宜特色。总结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如春夏季节,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营卫湿化,用药应避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多敛藏于内,此时若病非大热,应慎用寒凉之品,以防苦寒伤阳。

以上,此为阴阳特色,在春夏秋冬四季节性上的“气一一阴阳”平衡科学性。

3.因地制宜特色。“一病而治各不同”,其原因是“地势使然”。

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少雨,故其病多湿化燥寒,治宜辛润;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多雨,故其病多湿化生热,治宜清化。

4.因人因时因地三因素特色,是生命气机生物“天地人统一"行为基础。

三因制宜是“天地人统一”综合性气机气化机制,也是气机的升降出入障、清阳浊阴气化等总体“胜复"转化特色,从某种宏观及整体观点上,与“湿"性作用影响息息相关、相近相通。

本文为原创文化知识共享。如使用不当,摡不负责,并保留有关法律权益。原创作者 罗占光 中医生。

(0)

相关推荐

  • 对话《易经》之颐卦

    原创2021-06-10 12:06 艮[☶]上震[☳]下之山雷颐卦,在山天大畜卦后出现,说明了天地间一个最为明显的生存之道和颐养天年法则,也就是天地间事物的相互转化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本道理.人们 ...

  • 黄帝内经(长寿者养生秘籍)

    上古天真论篇:<黄帝内经>秉持道家的思想,认为上古时代是人类道德水平最高和最合乎理想的时期,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符合养生之道,因而能够获得百岁高寿,尽享天年.天真,即天赋予人的真精真气,上古 ...

  • 养生调治大论 开篇

    前言 治病与养生,中医之法宝. 治病偏注重"气". 以气之激发.推动功能为主代表,作用上以"阳质"为主责任. 养生偏注重"精". 以精之静养.宁释功能为主代表,养生作用上 ...

  • 想成为治病高手,好好思考一下:“阳化气,阴成形”…………

    "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之生理阐述 自然界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阳主动而散,可促进万物的气化.阴主静而凝,可促进万物的成形.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相成 ...

  • 中医治病,首辨疾病属阴还是属阳,如果阳病...

    中医治病,首辨疾病属阴还是属阳,如果阳病用阳药,阴病用阴药,则差错千里! 现在不少被西化的中医,临床治病分不出疾病的阴阳属性,一厢情愿地以为人体的阴盛了,阳就虚,阴虚了,阳就盛.这样理解是不靠谱的! ...

  •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针对阴虚夹湿的方子。组...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针对阴虚夹湿的方子. 组方:生地黄.熟地黄.石斛.天门冬.麦门冬.黄芩.茵陈.枳壳.甘草.枇杷叶.

  • 中医治病不可违背的7大法则(临床实战法则)

    (一)扶正祛邪 1.扶正祛邪的概念 (1)扶正:扶正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并配合适当的营养和功能锻炼等辅助方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以达 ...

  • 六味地黄丸加味【温阳化湿丹】

    [温阳化湿丹] 主要成份:地黄,薏米,酒茱萸,茯苓,丹皮,泽泻,桂枝,山药,牛膝,淫羊藿,菟丝子等 功能:温补脾肾之阳,化湿行水,怯寒消肿. 主治:脾虚泻泄(五更泄).助眠.消渴.腹胀.便秘.水谷不化 ...

  • 麦蒂在多伦多的往事,不想在卡特阴影下,4大原因促使他离开猛龙

    北京时间5月24日,麦蒂迎来了自己41岁生日,不知不觉,这个总是睡眼惺忪,让无数人又爱又恨的天才球星,已经离开舞台中央很多年了.如今再提到麦蒂这个名字,你还能不能找到当初心跳的感觉? 关于麦迪,我们在 ...

  • 阴虚夹湿型慢性胃炎,如何治疗用药

    导读:今天学习阴虚夹湿型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与用药调护特点. 临床上遇到有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阴已虚,却又夹湿,治疗用药颇为棘手,就此问题,浅谈个人经验如下. 01 胃病阴虚夹湿,一般症状较多,其中具有特 ...

  • 治“阴虚夹湿”型胃病的方子!脾湿+胃火,同时调理

    今天这篇文字,我来和你说说老胃病吧. 什么样的老胃病呢?这就是所谓"阴虚夹湿". 说白了,就是这个患者,既有阴虚有热的一面,还有脾虚有湿的一面.两件事儿,混在一起了. 这个,在诸多 ...

  • 治“阴虚夹湿”型胃病的方子!脾湿胃火,同时调理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