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兆勋 :侯玉兰舞台生活四十年

作者:侯兆勋
从十九世纪50年代初到世纪末的四十余年中,在灿若群星的晋剧舞台上,蜚声大江南北的戏剧艺术家侯玉兰,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侯玉兰,孝义长兴村人,她出生在一个劳动农民家庭,在她十几岁时,父亲因病早亡,母亲操劳着她和妹妹一家三口人的艰难生活,虽然她好学上进,终因家境困难,高小毕业后只得辍学。由于她长相俊雅,又有一口好嗓音的天赋,生性活泼,爱说爱唱,十四五岁时就成为村里闹秧歌的女唱手,凡村社里动鼓板四线自乐班活动,有她出场歌唱,观众便围围不动。
一九五一年她参加孝义剧团学艺,从此走上了戏剧艺术的道路。玉兰到剧团后,刻苦学艺,不仅每天早晨按时间进行踢腿、拿顶、跑圆圈、喊嗓子的基本功苦练,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月亮地里,也自我加压,暗下苦功。当时初成立的剧团,没有资金,一切破破烂烂,常跑山区演出,毛驴驮着戏箱,翻山越岭的路,演员全靠两条腿跑,夜宿古庙打地铺,啃的窝头山药蛋,加上老艺人对学徒不时训骂专横的对待,不少青年另图生路,可她深知能受苦中苦,艺才比人高的道理,一颗倔强学艺的童心,竟感动得那些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也视她为一株好苗苗而精心扶植。

侯玉兰、张鸣琴《洪湖赤卫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玉兰已成为孝义新艺剧团崭露头角的青衣旦了。她在《侧美案》中,扮演的秦香莲,道字清晰的唱功,情真意切的表演,婉转悠扬的唱腔,打动了观众的心灵。在五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孝义有了侯玉兰、张鸣琴等著名演员,才使这个县剧团,经济收入年年升温,新艺剧团的盛名誉满晋省。正当党组织积极培养她入党,和她结婚仅三年的爱人在肃反运动中,因历史问题,被扣捕并判刑(20年后释放,以起义人员平反)。面对政治上的打击,玉兰不听闲言碎语,把客观给自己的不幸,化为更加钻研艺术的动力。在这段时间里,由她主演的《打金枝》、《白蛇传》、《算粮》等剧目,名扬晋省。六十年代她在成都晋剧团期间,拜著名川剧演员杨有鹤(艺名小梅兰芳)为师,虚心求教;返晋后又拜著名晋剧演员牛桂英为师,钻研技艺。中年时期她演出的传统剧《卧虎令》,现代剧《洪湖赤卫队》等多个剧目中,创造了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戏剧界公认侯玉兰的表演艺术具有一种外形内像的统一美、神情唱韵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侯玉兰在六十年代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多年的政治追求。她回省后又任晋中青年晋剧团团长,率团奔赴各地献艺,在此期间为晋剧培养了一批新秀。
为人民歌唱,是玉兰从艺的宗旨。1977年她的大儿子在榆次不幸触电身亡,当时,剧团正在孝义仁智村演出,家乡父老为看不到她的演出感到非常失望。当剧团职工电话告知这一情况后,她刚埋葬了儿子即登车来赶场演出。观众看到她在台下两眼肿得如酸枣,可出场后,认认真真演唱,一丝不苟作戏,使不少观众动情流泪。这件事,一时在孝义城乡传为佳话。2003年玉兰已72岁,退休十年了,当听说家乡长兴村盖起学校举行庆典时,她主动拿出一万余元请榆次剧团来慰问演出。她本人带病多次出场演唱,唤起家乡父老努力建好小康村的激情。
侯玉兰,不仅是一个戏剧艺术家,也是一个改革进取的开拓者。她在晚年还成立了私营晋剧团,自任团长,奔波在三晋大地演出,不仅开辟了她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而且培养了不少艺术新秀。
她的家乡长兴村的老人们,看到玉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儿孙满堂,生活幸福时,都异口同声说:玉兰这孩子是靠志气奔出来的,凭本事干出来的,咱长兴村的侯玉兰就像古代的花木兰,女中魁呀!
(原作发表于2005年)

孝中情缘

郭建荣四件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