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道家法术(真实见闻)

 师兄你好

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作者:陈全林

还是那位王先生来聊天时讲的他的师友们的故事。

他有位老师,有一种道术是夜里土遁去寻宝,能看到某些宝藏埋在哪里,特别是坟墓里的宝藏。一般他不轻易显现。他遁身寻宝时必须在他禅坐的地方点盏灯,绝不能熄灭。他就遁身了,瞬间会消失在屋子里。几位弟子轮流看守屋里的灯。到了半夜里,由于弟子困倦了,灯灭了好几次,灭后发现了,便重新点燃。

天将明时老师突然出现了。他问弟子:“我走了一些夜路,你们把灯没看住吧。”老师便能说出灯灭过几次,又被点亮几次。弟子们很吃惊。原来这里点的灯的灯光,老师在“外面”是有用的。

遁术有没有?我小的时候听一位家族里的老婶子说,他哥哥修过奇门遁甲术,会遁术,在墙上画个门,就进去了,人就走了。类似的故事,如果读《聊斋志异》之类的书,会发现古籍所写的很多,像《崂山道士》里写的就是遁术。我见过当代懂得遁术之一“搬运术”的杨德贵,很多人在网上揭露他,说他的遁术是假的,是魔术。2011年的最后一天,杨先生在我家表演了遁术,所有道具是我提供的,他还脱了上衣,毫无作弊可能,他在我家的煮饭煲汤的瓷锅里凭空搬运来了一件古董。他告诉我,他的老师会那种瞬间人就消失不见的遁术。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译文〗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译文〗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译文〗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译文〗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译文〗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译文〗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译文〗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àng),王(wàng)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译文〗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

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译文〗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

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ěi)兮若无所归。众

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

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sì)母。〖译文〗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状哉?以此。 〖译文〗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文〗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

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

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

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译文〗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

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guàn),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译文〗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 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

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

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

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故大制不割。〖译文〗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

行或随,或歔(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译文〗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hào)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

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

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

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yào)杀人。夫

乐(yào)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

sāng)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译文〗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

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译文〗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译文〗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fèi,“发”通“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

侯王自谓孤寡不穀(谷gǔ)。此非以贱为本邪(yé)?非乎?故致数(shuò)舆(yù)无舆。不欲琭(

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译文〗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

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

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译文〗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wù),

唯孤寡不穀(谷gǔ),而王公以为称(chēng)。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jiào),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译文〗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

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

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 〖译文〗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

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译文〗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zhǎo),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译文〗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jiàn)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译文〗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cháo)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

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五十六章】知(zhì)者不言,言者不知(zhì)。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译文〗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chóng)积德则 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 视之道。 〖译文〗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 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 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 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译文〗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 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jī)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 至大顺。 〖译文〗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译文〗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攘(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译文〗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被”同“披”)褐怀玉。〖译文〗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à,“厌”同“压”)其所生。夫唯不厌(yà,“厌”同“压”),是以不厌(yàn)。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译文〗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译文〗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译文〗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译文〗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í)。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

这样的遁术有没有?古小说、道教资料、民间传闻里颇多。姑妄说之,姑且听之。我讲王先生所言的遁术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想到民俗里人在死亡后那盏棺椁前的引灵的灯,是绝不能灭掉的。老一辈的理念里,以及佛道的方术里,死者棺椁前、头顶的这盏引灵的灯在安葬前不能灭,要一直亮着。这样,死者的灵魂便不会走夜路,不会陷入黑暗。老人们说,人死后,灵魂会走一段黑暗的路,如同跌路深渊一样,如果引灵的灯不灭,亡魂就会看到光明。这讲究一直有。我在乡村的时候就为家族中的死者守过那盏引灵的灯,看着不能熄灭。

如果从法界唯心的道理而言,那盏灯,在人间点亮了,在那个世界必然有灯光来照亮亡灵的路。就像王先生的那位师友讲的遁术里的那盏照路的灯一样。很多道术的秘密是,在阳间的某些事情、做法,在法界会有相应的信息和能量。特别是民间的很多信仰里,如给亡魂献饭、烧香、烧纸钱,也会在另一个世界以某种形态展现。

不过,未觉悟者才如此,如果是觉悟者,这一切都不需要,自性的大光明里,无不具足,根本不需要人间的这些仪轨和做法。芸芸众生,谁是觉者?

所觉悟和不觉悟,差别很大。未觉悟者,因为业力与心性未显现光明,所以亡魂自然在“黑暗”中,那“黑暗”不过是业障与“无明”的展现,“无明”,先从字面看,就是没有光明,没有生起、契入光明,自然就是黑暗。但对于有功德的或者已经觉悟了的人,打破了心识的局限与幻相,人死之后,当即契入本性的光明,绝不会有什么黑暗出现。一切唯心,这才是法界的真相。你心存光明,就显现光明相,你畏惧黑暗,就显现黑暗相。

我借王先生讲的故事来讲这个道理。再者,人身阳气不足而出神,也会有黑暗景象。道家修炼阳气、修炼光明的妙用在这里。读读闵小艮的《修真辩难参证》里写的他的老师沈太虚救助几位陷入迷信的静坐者的故事就可知道。那些从迷定里出来的人都说感受到了寒冷、黑暗、阴风乃至亡魂纠缠的手臂(其实是幻相),一直挣脱不出来,突然有了阳光,有了暖气,就出定了。所谓阳光和暖气,是沈太虚观想的阳光和以布气的形式所传递的真阳之气。

微妙就在这里。沈太虚看到那些人入了昏沉迷定,身体都发寒,看起来人要死了。沈太虚就观想阳光、太阳,那些人的精神意境里立马看到了、感受到了太阳阳气。这正是唯心唯识而造境的法界理的妙用。人心动念,法界相应。真正修持金光咒的人死后绝不会陷入黑暗与阴冷的境界,而会在大光明里。

任何法门、法术,毕竟是法,如不能觉悟大道,还是不究竟的。明白这个道理,行善积德,向道,修持光明,自然就会在法界有善德、光明的信息与境界与心性相应。所以,修正善之道、修持光明、广积阴德的人,必然因为这些良好的信息而开启本性,获得究竟。因为:唯心唯识是法界的根本原理。

王先生虽然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四川工作过,因为好道术,结识了不少人,听了不少故事,见识了不少法门,冤枉钱没少花。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月挣十八元钱的时候,他敢拿出一半的工资学道术。

他讲的那些道术故事,一部分是自己听说的,没见证过,一部分是自己见证过的,一部分是自己修持过的。像他讲的“赶尸术”,在四川工作时听老辈们讲过。我在清代文献里读过。过去的人乡土观念极强,人死了要落叶归根,要葬在家乡,不能葬在家乡,便叫“客死他乡”,后代们连个扫坟祭祀的地方都没有。旧时代的人香火观念很强,认为没人烧香祭祀,会成为孤魂野鬼。有人客死他乡,在过去,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又不能就地埋葬,便有了“赶尸术”,用符咒术让尸体在夜间自己行走,千里百里都要走回家,落土为安。王先生认识的老人中当年有从事这行的。原理是什么,不得而知。

这些年由于网络、影视的发达,这样的故事被写到各种玄幻小说乃至会在某些影视里出现。道教的确有此方术。方术是解决问题的,也有时代性。在现代,这样的道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法律上,客死异乡的人要就地火化。即便不就地火化,也要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有专门运尸的车,车上有冷气设备。甚至客死海外也有飞机运送,只是费用极高。我认识的一位道长,师姐在美国弘道,客死异国,师弟便通过航空将师姐的肉身运到国内,自己因此回国而继承法脉。

王先生因为好道术,知道的道术故事多,见过的道术表演多。像搬运术,他在工厂里的时候有人会,厂长不信,工友就给厂长表演,厂长把一份重要文件放保险柜里,会搬运的工友对厂长说:“你打开看看,还有在吗?”厂长打开一看,没了。文件已经在那人手里。一瞬间,那人说,不在我这里了,在别的柜子里。果然如此。眼见为实,这勾起了王先生好道术的心。

我也见过搬运术的表演,向来不迷恋这些,更不会迷数十年而孜孜以求。“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的观念在我心底很深,白玉蟾“内用成丹,外用成术”的观念对我影响很大,关注本体,关注道体。

王先生见过很多符咒法门。他一个朋友懂得治马蜂的咒语,如果把咒语告诉你,你会大笑,不信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什么“日出东方,赫赫阳阳。金鸡一出,马蜂遭殃。”还有个手诀,是大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掐成一个形似鸡头的诀,要用力,不能放松。王先生和朋友试过,很灵验。掐诀念咒,即便“捅了马蜂窝”,马蜂不会蛰你。有一次,一个朋友真的捅马蜂窝,起初没事,只是因为手诀松了,一只马蜂过来叮了一下。他赶忙掐紧手诀,马蜂都飞走了。

马蜂叮了也没事,他们还有道术,写七个很古怪的字在纸上,然后用针在这七字的最后一笔的尖上扎各一针,就能消肿,或者不肿,很灵验,还能用于止痛,王先生有一年告诉我后,我和朋友试过,灵验,即便蚊子叮了,用那个方法,就不痒不肿。只是麻烦,要写出那七个古怪的字,找针扎那七个字最后一笔的尾部。有一年我犯牙病,又疼又肿,王先生来了,就用这样的方法给我治疗,止疼效果好,消肿效果小。

我感兴趣的不是道术本身,而是道术背后的原理和作用。比如那个治马蜂的咒语和手印,其实是意识作意的效果,人类的意识活动,其他生灵也能感通。如果你对一只狗动恶念,瞪着眼看狗,狗自然能感受到你的不友善,便会朝你狂吠。小时候老人们告诫我们不要目光和狗对视,以免被狗咬了。一个人对其他人有不好的想法,他人大多能感觉出来。动物也有那种感觉,在玄学的认知里,从来不把动物等看成是没有思维和意识的,认为人和动物能沟通某种意识。驯养动物的人对此会有更深入的体验。你在念“金鸡一出,马蜂遭殃”时,你做形似鸡头的手诀时,你的意识里已经造了“金鸡”的形象,你念咒掐诀时,在马蜂的意识和觉知里,就会有金鸡出现。马蜂怕金鸡,仅此而已。你在马蜂的眼里不是人,而是克星金鸡。

持咒和观想的道理不过如此。只不过,道理讲明了,很少有人生信而已。即便相信,生不起恭敬心、珍重心。对某些修持法,很多老师对弟子只传法,不讲理,怕你明白了理而生出轻慢心,以为“原来如此”、“不过如此”。这样的念头一动,就修不成了。明心见性的人,明理之后,只要他修,反而更容易。

我一位朋友的亲戚是个骟匠,过去农村有种“火骟”,用火把骟刀烧红,骟匠用舌头舔烧红的刀子,感受下刀的火候,你能听得见舌头和火红的刀子之间因接触而发出的哧哧声。我在农村时见过这样的火骟,见过我那位同学的亲戚“走市”(特殊手艺人外出干活,方言里叫“走市”),我同学好奇,问亲戚为何不怕烫伤?亲戚说念过咒语。朋友问什么咒语?亲戚说:“冰冰冷,冷冰冰”。这六个字,反复念,就能不怕烫伤。看看云贵地区的那些“过火海”的表演,肯定有类似的咒语。我在电视上看过那些少数民族的艺人表演“过火海”的,赤脚踩在红红的炭火上来回走,没事。

最基本的修持还是通过咒语而意识造境,因意识造境而引生某种功能,而达成某种效果。任何道术,只要能走上对空性的悟证,就会自然转化为解脱道。法无高下,悟性有高下。悟性高的人任何法门都可能导向道体的悟证。

假如有人天天诵持金光咒,“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假如你坚固地相信修持金光咒便能镇宅修真,并如理如法修持,就一定能心想事成,天长日久,家里一定会有祥瑞之气,身心会流溢金光瑞气。道理是一样的。前人说的:“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

任何修持法,不论道术还是解脱道的更高修持,都有相同的基本原理,最关键的是见地的透脱,才不会迷惑。

(0)

相关推荐

  •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原文勘校)

    <老子>原文以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简称帛书甲本)为底本,以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简称帛书乙本)为主校本,世传王弼本<老子>(简称王本)和郭店楚简& ...

  • 《道德经》道一精校版纯原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精校版修订按语: 道德经 ...

  • 帛书本《老子》与流行本《道德经》(上篇·道经)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老子>甲.乙本,是距今为止最老的全本.我对帛书本<老子>全篇进行了点校和解读,并把它和流行本<道德经>逐章有的逐句作了比较和分析, ...

  • 老子的道德经(生僻字带拼音)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恶 ...

  • 《道德经》全文 音频

    ●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 ...

  • 帛书本《老子》与流行本《道德经》(下篇·德经)

    ​帛书本(38)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

  • 老子《道德经》上下篇

    老子道德经上篇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 天下皆知 ...

  • 不可思议的道家法术(见闻录)

    还是那位王先生来聊天时讲的他的师友们的故事. 他有位老师,有一种道术是夜里土遁去寻宝,能看到某些宝藏埋在哪里,特别是坟墓里的宝藏.一般他不轻易显现. 他遁身寻宝时必须在他禅坐的地方点盏灯,绝不能熄灭. ...

  • 山海经传奇之决战昆仑24:道家法术怎样降妖伏魔?

    吕洞宾传授了一些防狗咬秘诀,说了一点老百姓对于养狗或防狗方面可能会忽略的生活小常识,毕竟现在养宠物狗的人太多了,难保哪天出门不会遇到拦路狗,遇到了就要镇定,可以参考吕洞宾的做法,不然无辜被狗咬就太不划 ...

  • 想学法术?道长教你一些简单易学的道家法术

    静坐心法 法门万千,所谓玄奇万千,智者难辨,切记不可寻术而今,欲得养生静坐之法,仅此数言:坐卧不拘,宁心和气,手抱太极,闭目下视,意想丹田,舍弃万物,无我无他,静极观照,如闻泉响,如沐神光,在尘世如在 ...

  • 道家法术——七星送灵法!

    声明:本公众号部分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深入了解和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 ...

  • 道家法术治病方

    一.备用绝技篇 1.划冷冻水消炎口诀:九月下大雪,十月下大雪,冬月腊月雪上加霜. 2.送五鬼方向:东方的鬼往西方送,西方的鬼往东方送,南方的鬼往北方送,北方的鬼往南送. 3.断人之出生时辰及健康:观察 ...

  • 地球上6个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现象真实存在,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

    大千世界神秘莫测,科学发展至今仍有一些罕见的神秘自然现象,他们真实存在,却无法被解释,他们让人叹为观止也激励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下面一起来分享地球上的这些神奇的自然现象.第一个:娜迦火球泰国湄公河下 ...

  • 一般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道家6句名言!直指人性!

    先秦中,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应该是儒家和道家思想了.儒家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是封建社会的显学,是官方指定的社会主流思潮.道家的影响力虽不及儒家,但是它也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人的思想和行为 ...

  • 道家法术古籍《和合至秘》明清时期民间抄本

    道家法术古籍《和合至秘》明清时期民间抄本

  • 道家法术类《秘传先天雷法》呼风唤雨,召雷驱邪

    [书158]道家法术类-<秘传先天雷法>呼风唤雨,召雷驱邪.雷法是道家首屈一指威力较强法术,其融合诸多符咒,讲究内外合一,主要可用于求雨,祈福,降魔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