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岩茶、红茶,有清凉感是好还是坏?来听听村姑陈的解读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时光飞逝,一年就过去了。

新的一年,也要好好试茶,为茶友们定制滋味更好的茶叶。

今年的《十二金钗》受到好多茶友的喜欢。

村姑陈做这款组合的时候,就是本着让所有茶友都满意的心思。

无论是香气滋味,还是价格,都希望茶友们会喜欢。

之后也会继续做这些事,致力于茶叶事业,不会停下脚步。

继续努力满足列位看官挑剔的味蕾,让更多的人喜欢喝茶,爱上喝茶,可以一同在茶香的世界遨游。

很多收到货的茶友,试喝了之后都会发来反馈,说性价比很高。

这不,就有位茶友发来私信说,为什么喝茶的时候,感觉口中有股凉凉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吗?

是啊,没错,茶汤喝到口中,带着一股清凉的感觉是好的表现。

不知道诸位茶友在喝茶时,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

今天就来和茶友们来聊一聊,这股凉意是什么?

《2》

凉意究竟是什么?

说到这股凉意,新茶友或许会有些困惑。

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喝了冷茶吗?为什么喝了热茶会觉得有凉意?

其实,这股凉意说得不够准确,用专业词汇来表明应该是,薄荷感。

薄荷感,说的就是将一口茶汤喝到口中,感觉嘴巴里有种凉凉的感觉,浅浅地吸上一口气,感觉吸到口中的空气都是凉凉的。

这便是传说中的薄荷感。

说起薄荷感,想起了一个事情。

周末的时候,约了几位朋友来喝茶,其中有一位朋友平时并不怎么喝茶,最近准备开始学茶。

于是,就凑了个热闹,一同来喝茶。

喝的是一位朋友带来的正岩肉桂,拿起剪刀将泡袋剪开,倒入已经烫洗好的盖碗中,注入沸水快速合盖出汤。

为在座的朋友们倒上一杯后,喝上一会后便开始点评这款茶的品质。

朋友A说,这茶不错,桂皮香浓郁,汤水入口清爽。

朋友B说,嗯,还不错,带有些许的薄荷感,喝到嘴巴里很舒爽。

…………

于是,把这位刚开始喝茶的朋友绕晕了,为什么会带有薄荷感?

我们在茶汤中感受到薄荷感,是茶叶与生俱来的,这是大自然给予茶叶的馈赠。

薄荷感,来源于茶叶的内含物质,内在的物质越丰厚,喝到口中薄荷感越强烈。

《3》

薄荷感,与产区有关。

来自好产区的茶叶,薄荷感很强。

喝一杯来自核心产区,三坑两涧的水仙,那股薄荷感,清凉感在口中绽放光彩。

之后喝水的话,也会觉得水中带有些许的薄荷感,那是因为好茶的滋味深远悠长。

想来细心的茶友已经发现了,产区好与产区不佳的茶叶之间的差别。

喝正岩肉桂薄荷感强烈,喝外山肉桂就不会有,这是不变的道理。

出生地的不同,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自然赐予的,是不能控制的。

举个例子,来自三坑两涧的茶叶 ,很容易可以感受到薄荷感,而且越靠近三坑两涧的产区,越容易感受到岩茶的薄荷感。

茶叶的品质,受环境的影响很大。

正岩产区,四周岩石陡崖,日照的时间短,细细的溪流,周围的植被丰茂,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而且正岩产区,土壤含砂砾数量较多,疏松通透,使得茶树的根系吸收养分的速度更快些。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有利于茶树积累内含物质,其中就包括带来薄荷感的物质。

除了岩茶,红茶,白茶、黑茶等带有薄荷感的茶叶,可以证明产区较佳。

比如,白茶。

来自太姥山高山茶园的白茶,喝到口中薄荷感十分强烈,满满的内容感。

在福鼎,海拔在600米及以上的茶园,可称为高山产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低0.6摄氏度,昼夜温差大,有利茶树积累内含物质。

茶叶中的养分充足了,那么喝起来的滋味定然甚好,香气馥郁,滋味饱满,薄荷感十足。

与之对比,来自环境恶劣的产区的茶叶,内含物质比较稀缺,可以感受到薄荷感的茶叶少之又少。

《4》

薄荷感,与工艺不可分离。

好产区,是让一款茶带有薄荷感的第一步。

上文有简单说过,内含物质丰富的茶叶,薄荷感才会强烈。

来自好产区的茶叶,内含物质丰富。

将带有丰厚养分的茶青采摘下来后,需要进行加工才可以成就一款好茶。

比如,一款正岩肉桂。

来自好产区是它的得天独厚,但若是在做茶的时候出了差错,很容易破坏了一款茶叶的品质。

比如,焙火过高,这样容易将茶叶焙死,变成一团焦炭,喝起来满嘴的烟味,不好喝。

连最基本的桂皮香都变得很是寡淡,更别提岩骨花香和薄荷感。

此外,走水不到位,也会导致茶叶的内含物质出现损耗,容易生出异味和杂味。

可见,单有品质出众的茶青并不足以支撑住,工艺也不可小看。

六大茶类中,当属白茶的工艺较为简单,是以萎凋和烘干为主。

白茶在萎凋的时候,若是不注意细节的话,很容易破坏茶叶的内含物质。

比如说,将茶青采摘下来后,需要及时摊晾,薄薄地摊晾在水筛上,让其中的水分子大部分地离开茶青。

在萎凋的过程中,不能随意翻动茶叶,让自然的阳光和风力,温柔地将水分子排出。

萎凋至含水量在15%-20%后,就要进行烘干。

在烘干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文火慢慢将茶叶烘干,到达符合国家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很考验制茶师的经验以及责任心。

某些制茶师在做茶时,追求效率,采用高温将茶烘干,在过高的温度下,茶叶的内含物质会受到破坏。

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其出现薄荷感的概率降低。

只有在温柔的工艺下做出的好茶,才可以为薄荷感保驾护航。

《5》

今天喝了一杯2020寒露茶。

冲泡时,香气馥郁,带着阵阵的清凉意。

将茶汤喝到口中,那股薄荷感更加强烈。

这是太姥山高山茶园独有的魅力,也正是高山韵,高山的韵味。

寒露时节,白天和晚上的温度不一,昼夜温差大。

晚间的风微凉,拂过茶树,那股凉意仿佛沾染上了茶叶,融入汤水中。

好茶中的薄荷感、清凉意,是很美好的体验。

唯有在好茶中感受才真切,才美妙。

带有薄荷感的茶叶,品质都不至于太差,从这个表现看,至少证明了它的产区不错。

喝上一口茶汤,咽下后,口中的韵味很是惊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