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自催化—有机反应机理系列34

为了解释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大量小分子为什么是同手性的,1953年Frank提出了不对称自催化(asymmetric autocatalysis)的概念,即生成的手性产物也是该反应的手性催化剂,使得这一对映体进行自我增殖。但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实例,直到1990年Soai课题组终于发现了第一个不对称自催化的反应:二异丙基锌和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Acc. Chem. Res. 2014, 47, 3643−3654)。

1 不对称合成中的非线性效应

1986年,亨利·卡根(Henri Kagan)首次将“非线性效应”的概念引入不对称合成中,以鉴定具有手性助剂对映体过量(ee值)与产物光学产率之间非线性相关的立体选择性过程(J. Am. Chem. Soc. 1986, 108, 2353−2357.)。简单来说就是手性助剂与产物的ee值并不是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如果手性助剂的ee值为50%,如果产物的ee值大于50%则为正向非线性效应,如低于50%则为负向非线性效应。正向非线性效应的应用在制药工业上能减少不少成本。然而大部分不对称合成都是负向非线性效应,这也是许多手性催化反应中必须要保证手性催化剂的ee值大于99%的主要原因。

2 反应机理

以Mannich反应的手性自催化反应为例(ACS Catal. 2019, 9, 5418−5438)

在没有手性产物的情况下,丙酮分别从Re或者Si面进攻得到的是对映异构体,因此没有立体选择性。而加入手性产物后,其可以与原料结合,丙酮从不同的面进攻得到的过渡态是非对映异构体,因此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值得注意的是,二异丙基锌和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是正向非线性效应,而Mannich反应则是负向非线性效应。

3 不对称自催化与生命起源

Soai在发现二异丙基锌和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是正向非线性效应的不对称自催化反应后,做了一个非常极致的实验:0.00005% ee 的手性产物经过三轮反应得到>99.5% ee的产物

既然0.00005%ee的产物(几乎就是消旋体)可以实现手性放大,那如果直接用消旋体产物会怎样呢?Soai于是更近一步,直接拿消旋品去做实验。在37次实验中,分别得到18次R型和19次S型的产物。于是,Soai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自发性绝对不对称合成(Spontaneous absoluteasymmetric synthesis),即在无手性配体或手性环境下,自发地得到某一种对映异构体。

该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成生物大分子的大量小分子为什么是同手性的问题:在最初生成的氨基酸中,L型因为偏振光,晶体,手性同位素异构体等原因比D型多了几个。而借助于自发性绝对不对称合成,L型氨基酸便疯狂增殖抑制D型,最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世界。

而最吊诡的是,它是完全随机的,倘若第一个氨基酸是D型,第一个糖分子是L型,这都将会改写之后所有的进化史……

写到这里多说一句:化学比你想象中的更有意思,比如你可以尝试用化学解释生命起源的终极奥秘,但前提是在科研中请不要束缚自己的脑洞,多动手多观察,少看手机多睡觉……

(0)

相关推荐

  • 【有机】Angew:钯催化β-酮酸和杂原子取代丙二烯的不对称脱羧加成反应

    导读: 近日,浦项科技大学Young Ho Rhee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钯催化β-酮酸与杂原子取代丙二烯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同时,该反应以支链选择性的方式进行脱羧烯丙基化反应,从而生成一系列β-取代酮衍生物 ...

  • 新型钴-氢催化体系 可高效合成单一手性异构体

    来源:科技日报2021-10-29 10:04 记者10月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傅尧教授与陆熹特任副研究员团队近期开发出一种新型钴-氢催化体系,实现"不对称偶联",且大 ...

  • Roush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

    1978年,R. W. Hoffmann第一次报道了利用手性非消旋烯丙基硼酸酯对映选择性合成高烯丙醇, 他研究了(+)-樟脑衍生烯丙基硼酸酯和一系列的脂肪醛反应高产率的制备高烯丙醇,但具有中等的对映选 ...

  • 【人物与科研】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课题组:“Rh(II)/Sm(III)双节棍”接力催化三组分串联[4+3]环加成

    导语 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农药.医药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三组分叶立德构建/环加成串联反应可以由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高效合成复杂杂环化合物.然而,该类反应还未见高收率高对映选择性的不对称报道. ...

  • 【有机】JACS:强酸催化非活化烯烃的不对称氢芳基化反应

    在构建苄位手性季碳的方法中,一种简洁且原子经济性高的方式是通过1,1-二取代烯烃的质子化形成三级碳正离子,随后经不对称芳基化来构建手性季碳.然而,这类转化至今没有实现.虽然非活化烯烃的催化氢芳基化反应 ...

  • 每周一个人名反应(一)

    在有机合成中,如果想要构建不对称中心,一种方法是采用诱导基团,但是,这种方法常常耗费多于一当量的手性试剂,这对于应用昂贵的手性试剂的反应,将极大的提高使用成本. 直到180年,Sharpless小组首 ...

  • 【人物与科研】华东师范大学周剑教授课题组: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实现α-手性三级叠氮的立体发散性合成

    导语 周剑教授课题组简介 周剑教授课题组运用"协同活化"的理念,采用"双功能催化"和"多种催化剂协同催化"这两种实现协同效应的策略致力于&q ...

  • 有机合成中常见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 synthesis)是指生成有旋光性产物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因受分子内或分子外的手性因素的影响,试剂向反应物某对称结构的两侧进攻,进而在形成化学键时表现出不均等,结果 ...

  • 【有机】JACS:德国马普所Alois Fürstner课题组完成Limaol的全合成

    像许多其他海洋原甲藻属一样,Prorocentrum lima也具有毒性,其可能与ocadaic acid(3)及其类似物引起的腹泻性贝类中毒病例有关(Scheme 1).重要的是,3是Ser/Thr ...

  • 不对称合成—有机反应机理系列31

    根据潜手性的概念,可把不对称合成反应定义为:不对称合成反应指的是一个潜手性化合物通过它的潜手性部分转变为手性,得到含有不等量的手性立体异构体混合物的反应.不对称合成的选择性一般用对映体过量(enant ...

  • 不对称催化氢化—有机反应机理系列32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美国的W. S. Knowles.B.Sharpless和日本的Ryoji Noyori,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和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下面我们就 ...

  • 基于自由基路径的不对称催化—有机反应机理系列33

    受酶化学的启发而发展的自由基策略是普通烷烃碳氢键官能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但是反应所涉及烷基自由基的中心碳原子杂化态处于sp2与sp3之间,近似于sp2杂化,具有扁平的角锥型结构,因此自由基的扁平角 ...

  • 卡宾的反应性—有机反应机理系列43

    卡宾参与的反应可归为以下几类:环加成反应.插入反应.重排反应等. 1 环加成反应 由于卡宾同时具有空轨道和孤对电子,因此其易与不饱和键发生环加成反应.主要是对碳碳双键的加成,制备环丙烷衍生物,但对C= ...

  • 什么是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机理系列1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而其中有机化学反应是有机化学的核心,也是有机合成的基础.那一个有机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呢,中间有经历了哪些复杂的变化? ...

  • 有机机理的书写规则—有机反应机理系列2

    对于某一特定的有机反应,如果我们知道其反应机理,那么我们该如何书写有机反应机理呢?为了便于理解和交流,化学家统一了反应机理的书写规则.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表示有机反应机理:(1)用符号表示:(2)用 ...

  • 共振论与共振结构—有机反应机理系列3

    2016年,共享单车的兴起将共享的概念带入了人们的视野.2017年,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涉及行业不断增加,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同年,共享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 ...

  • 过渡态理论—有机反应机理系列4

    在讨论有机反应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用到过渡态和过渡态理论的概念.过渡态理论在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人们对有机反应机理的认识如同黑夜迷航的话,那么过渡态理论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照亮 ...

  • 介质效应—有机反应机理系列5

    生活环境会影响人,那有机反应介质会影响有机反应吗?反应介质除了参与分散反应物以外,还可以通过极性作用.氢键.静电作用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作用,影响有机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平衡甚至是反应机理.因此反应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