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导演自制短片丨心灵池塘
迷者师渡|悟者自渡
当
下
·
合
一
人们纠结的往往是“信仰”或“不信仰”,而不是“真相”本身。
▲点击观看短片:《心灵池塘》
The Mind Pond Analogy
心灵池塘
The mind is like a pond,
and thoughts are like
waves or ripples on the pond.
心就像一个池塘,
而念头就像池塘里的涟漪。
To make a pond still what can you do?
The more you do the more you disturb it.
为了让池塘保持平静,你能做什么?
你做得越多,就越会打扰它。
You can’t flatten it out or smooth it out by force
you will stir up more waves.
你不能用力把它压平或者抚平——
你会激起更多的涟漪。
Simply leave it alone
and it will settle down.
Leave the mind alone and eventually
the mind will become like a mirror.
只要让它自己呆着,它就会安定下来;
不去想它,它最终会变成像一面镜子。
The moon appears
when the pond is still.
The primordial self is realized
when the mind is still.
当池塘静止时,
月亮才会在镜中显现;
原初的自性,
意识静止时方能领悟。
Do not mistake
the reflection of the moon in the still pond
for the actual moon.
不要把静止池塘中月亮的倒影,
误认为是真实的月亮。
The primordial self is neither near or far.
It is beyond stillness and
movement of the mind.
原初的自性,既不近也不远;
它超越了思想的静止和运动。
Pointing directly to the human mind
see your own nature
and become Buddha.
直指人心,
明心见性,
即心即佛。
Let go of all activities of the mind
and senses completely.
What remains?
当完全放下所有的思想和感觉的活动
还剩下什么?
Do not look for a thing.
The primordial self is not a thing
but neither is it nothing.
不要试图寻找任何“实相”,
原初的自性没有“实相”,
但也不是“虚无”。
Once you have seen the moon,
when you look back at the pond
you can recognize it in every reflection.
一旦你看到过月亮,
当你回头再看这个池塘时,
你会在每一个倒影中认出它来。
关于丹尼尔·施密特
丹尼尔·施密特
作品: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一:阿 卡 西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二: 螺 旋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三:蛇与莲花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四:超越思維
觉醒大作《 三摩地》第1部:玛亚,自我的幻象
觉醒大作《 三摩地》第2部:非你所想
(以上视频都可以在灵性摆渡里面查找)
丹尼尔·施密特,一位加拿大的修行者,同时也是独立电影制作者。
他居住在自己所创立的“三摩地中心”,位于加拿大的森林之中,远离喧嚣。
他在这里生活、教学,与全世界的禅修者见面。
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电力供应、没有服务人员、没有指示和命令...来到“三摩地中心”,一切问题都需要自主解决。
这里,也是他所创作的那些震撼世界的灵性电影作品诞生之地。
三摩地中心工作室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分享我的经历”,丹尼尔并不希望别人称他为“老师”或者“导演”。
在他看来:虽然影片带给他的广泛认可和赞赏,但他更真实的部分却感知到的越来越强烈的、越来越深的谦卑。
在电影产业早已工业化的现代,丹尼尔·施密特有些另类——在他所有制作的影片里,解说制作,技术支持,大部分的视觉动画,乃至音乐创作等,大约90%的工作都是他独立完成的。
大丹和他的工作室
也许有人会感叹,是什么样的动力和灵感让他制作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三摩地》这样的影片?
丹尼尔出生在一个信仰天主教的普通中产家庭,年轻时的他对其他的宗教,包括瑜伽,冥想等都颇有抵触,觉得这都是毫无意义的。
但因为一场生死攸关的重病,丹尼尔改变了——在最后的关头,丹尼尔不得不卸下工作、社会人际关系等等几乎所有自己“拥有”的东西。
也是从那时起,他从多伦多搬到了几乎无人知晓的的偏远小镇。糖尿病的威胁,让他举步维艰,而且几乎无法入睡。
他也因此迅速消瘦,在担惊受怕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
丹尼尔的一位朋友曾参与过禅修,他告诉丹尼尔:这些都是“心病”所为。
丹尼尔自觉已无路可走,不妨一试——他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个人静修。
这位对禅修冥想没有任何概念的初学者,就这样完全臣服地,以接受所有这一切的心态,跟随着他遇到的第一位老师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冥想静修。
正所谓——“疾”是契机,“病”是良缘;“痛”让人觉,“苦”让人省。
如同许多觉醒者的经历,丹尼尔的机缘也是来自于身体的痛苦。
而他并没有浪费这次契机——在禅修期间,他顶着深入骨髓的疼痛坚持了下来,并经历了冥想中的类似“三摩地”的体验。
他清楚的感觉到能量在身体里的搅动,感觉到宇宙间的能量从身体里穿过,自己的觉知与这能量融为一体。
他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愉悦和满足感。
也是自那一刻起,丹尼尔知道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当他清晰了自己的目标后, 早年制作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系列节目的经验,与生俱来的音乐、美术天赋...这一切自然汇聚于对生命崭新的领悟,诞生了一部部电影作品,仿佛命运早就有了巧妙的安排。
在影片获得全球范围内的热烈反响后,有许多人向丹尼尔询问,影片中的信
息和理解究竟来自哪里。
丹尼尔对此解释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当我创作这些电影的时候,不同的东西开始呈现,不同的音乐、文字、视觉效果、分形图像……”
“当进入某种冥想状态时,某些信息就像开关打开一样会被激发出来,而我只是去把它如是写出来。
那不是来自我个人,也不是来自我个人的经历,而是来自那个每个经历过类似“三摩地”的人的地方,那个唯一的地方。”
的确,在欣赏丹尼尔的电影作品时,笔者就如同进行了一场冥想。
这位男子的声音如同导游,又如同天人来语,带领着我展开了浩瀚的精神宇宙之旅。
如同任何一次旅行,导游的讲解即使再精彩,也绝不可能代表你在此次旅途中的真正收获。
但我们仍然可以试着体会:一位出色的导游,究竟能给我们的旅途带来什么?
对信仰的了解,
就是对信仰的终结。
做梦的人必须要了解自己,
而不是他的梦。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是丹尼尔最喜爱的导师之一。
在修行的许多方面,他深深地受到了克的影响——
“了解远比知道要重要,当心智从信仰中解脱出来,它就能观察了。
人们纠结的往往是“信仰”或“不信仰”,而不是“真相”本身。
这也是我在电影中想传递给大家的”。
三摩地(samadhi),来自梵语,
是汉语“三昧”之词源,意思是“定”。
丹尼尔谈到了自己的体悟:
“三摩地虽是修行定义的最高境界,但三摩地更是人心灵的依归和生命的真相,在那个境界里,没有“我”,你我与万物已一体。
所以当我把在深度冥想中的感知以有限的方式表达出来时,观者自然会有感触,那不是知识的撼动,那是深藏心底的共鸣。”
克里希那穆提曾言:“真理,乃是无路之国”。
丹尼尔目前正在制作《三摩地》系列电影的第三部分,其名正是“无路之路”(The Pathless Path)。
在他的眼中,三摩地修习就是一条“无路之路”——让“自我构建”在不断精进中逐步瓦解,从而体悟“空性”的练习和体验过程。
“三摩地”其实就是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与“永恒不变”之间相互溶合连接的“当下”。
你的信仰是什么?
你是追求信仰还是追求真相本身呢?
精选编辑:悟空 校对:光音
摆渡:你的神性和人性、咨询探讨可加ccczy-live120 迷者师渡、悟者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