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篇:和“牛”相关的典故
承接上一篇文章中“觳觫”一词,我们介绍一下和“牛”相关的典故。
请问,下列那个选项和“牛”没有关系?()
A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
C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D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E 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答案:C
【解析】
A选项“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出自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觳觫”指的是牛。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觳觫(hú sù):
意思是指恐惧得发抖的样子。近义词是“哆嗦、颤抖”。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翻译过来就是“就是因为不忍看它(这里指牛)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
觳觫的意义:
1、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遥见四郎 ,戢毒栗立,惕伏战悚而拜。”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 曾觳觫哀啼,窜迹无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恐怖战悚之状,不可忍视。”
《梁书·王僧孺传》:“解网祝禽,下车泣罪,愍兹奊诟,怜其觳觫。”
《韩非子·初见秦》:“乃复悉士卒以攻 邯郸 ,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
《晋书·羊祜传》:“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惧。”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俘虏是一位青年人,三十岁左右,一眼看去,倒也并不怎么猛恶,反而有点觳觫的神气。”
七杀碑文流传版本:“王臣将相皆如土,总是刀下觳觫材。”
2、借指牛。
唐 皎然 《送顾处士歌》:“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宋 陆游 《舟中作》诗:“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锦秋亭辨》:“人行其中,宛若画图,时见牧人簑笠御觳觫归村落间,邈然有吴越间意。”
清 朱彝尊 《秋泾行寄吴秀才周瑾》诗:“吾今妻子返里闾,明年归乘觳觫车。”参见“ 觳觫 ”。这里的“觳觫”代指的牛,而“觳觫车”代指牛车。
3、今网络用语,形容一个人长相猥琐。
“我整个人都觳觫了!”觳觫,形容因看到别人战象猥琐而被雷到了的感觉。
B选项“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 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是牛的称呼。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翻译: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八百里”的典故:“八百里”是指牛,最早是因为商朝武成王黄飞虎的坐骑,五色神牛的名字就叫八百里,因为那头牛十分高大,雄健,据说一天就能跑八百里,所以就叫这个名字。在晋朝,首富王恺(与石崇斗富的那个人)有头犍牛,比一般的牛都要来得大,王恺十分喜欢这头牛,给他取名“八百里驳”,意思是像五色神牛一样健壮的牛,结果有次和王济比猜谜输了,结果王济把牛心挖出来烤了吃。
D选项“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出自陆游的《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这里的“扣角歌”是引用的“宁戚饭牛”的典故。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宁戚饭牛(宁戚叩角、饭牛叩角)”的典故:
春秋时宁戚 (一作“宁越”)想求见齐桓公,因穷困无法进见,而为商人赶牛车载货至齐,夜间遇桓公出城,他一边喂牛一边敲击着牛角慷慨作歌,桓公听见后,认为不是普通人,而予以接纳任用。后以此典表现人穷困未达,怀才不遇,而忧闷怨艾。
用典形式:
【叩牛】 明 ·陈子龙:“叩牛还俊杰,牧豕更贤良。”
【宁牛】 唐 ·元稹:“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饭牛】 宋·陆游:“啮雪岂无归汉日,饭牛犹有相齐时。”
明·瞿式耜:“放鹤青田宵听唳,饭牛臼日旦闻歌。”
明 ·陈子龙:“玉京春暖多鸣凤,大泽天寒独饭牛。”
【商歌】 晋·陶渊明:“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唐·刘禹锡:“楚奏系钟仪,商歌劳宁戚。”
唐·杜甫:“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珠。”
宋·黄庭坚:“怨句识之推,商歌知宁戚。”
【牛下歌】 宋·黄庭坚:“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击辕歌】 宋·陆游:“覆瓿书成空自苦,击辕歌罢遣谁听。”
【东门牛】 唐·柳宗元:“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叩牛歌】 明 ·陈子龙:“叩牛歌宁戚,非马辨孙龙。”
【叹短衣】 唐·杜甫:“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白石吟】 唐·陆龟蒙:“明时尚阻青云步,半夜犹追白石吟。”
【白石烂】 唐·李白:“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唐·谭用之:“早晚休歌白石烂,放教归去卧群峰。”
【白石歌】 元·陈雷:“青云步稳名逾重,白石歌长愿已违。”
【白石粲】 明·吴本泰:“梦想黄京台,来歌白石粲。”
【宁戚牛】 唐·李白:“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宁戚歌】 唐·钱起:“不遇张华识,空卑宁戚歌。”
清·丘逢甲:“自唱宁戚歌,叩角呼儿听。”
【扣角歌】 南朝梁·江淹:“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
宋·张孝祥:“无路排阊阖,聊当扣角歌。”
宋·陆游《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元·舒逊:“漫漫长夜,扣角长歌方觉。人生能有几,须行乐。”
清·丁澎:“平寒大泽行人断,独向夷门叩角歌。”
【饭牛歌】 宋·陆游:“不从屠狗醉,即和饭牛歌。”
明·郑真:“系雁书成霜满地,饭牛歌罢月临关。”
【南山戚】 元·傅若金:“既兴北风叹,亦抱南山戚。”
【南山粲】 宋·苏轼:“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悲牛角】 宋·苏辙:“哀歌永夜悲牛角,朗咏扁舟笑杏坛。”
【歌牛下】 唐·高适:“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长歌叩辕】 宋·陆游:“未能剧论希扪虱,且复长歌学叩辕。”
【白石鲤鱼】 金·元好问:“白石鲤鱼空尺半,朱门食客自三千。”
【宁子商歌】 宋·陈与义:“了无徐生齐气累,正值宁子商歌秋。”
【宁戚饭牛】 唐·元稹:“宁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宋 ·陆游:“尚鄙朱公养鱼术,肯为宁戚饭牛歌?”
【舍牛相齐】 宋·陆游:“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何足言。”
【南山石烂】 清·高炳:“风吟雨怨几多年,南山石烂真可怜。”
【南山白石】 宋·王安石:“空驰上国青泥信,谁和南山白石音。”
清·沈元沧:“相逢北阙青云客,谁和南山白石吟。”
【短衣扣角】 金·元好问:“横槊赋诗吾岂敢,短衣扣角夜如何。”
【单衣适至骭】 金·元好问:“单衣适至骭,一剑又蒯缑。”
E选项出自陆游的《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这里引用了“牛角挂书”的典故。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成语)“牛角挂书”的典故:
牛角挂书(成语),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典出《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喜欢读书,利用各种时间读书。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看书。这一情形恰巧让越国公杨素看到,杨素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你读的是什么书?”“《汉书》中的《项羽本纪》。”杨素和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用典形式:
【书挂角】 清·钱谦益:“犊背或看书挂角,庭前时见麦流水。”
【角挂经】 宋·苏轼:“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
【挂牛角】 宋·苏辙:“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
宋·陆游:“读书时亦挂牛角,对酒正须持蟹螯。”
【挂汉书】 清·钱谦益:“垄上应使群儿笑,牛角争教挂汉书。”
【牛角挂书】 宋·陆游《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牛背读书】 明·陈子龙:“牛背读书马上饮,冬春射猎南山中。”
【书挂牛角】 清·叶肇梓:“太平牧牛有余乐,不用将书挂牛角。”
【束书牛角】 明·陈子龙:“但愿时清兵革稀,束书牛角还农圃。”
【角上汉书】 宋·张炎:“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
【挂帙牛角】 清·顾炎武:“挂帙安牛角,担囊逐马蹄。”
【汉书挂牛角】 清·顾炎武:“常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
【角端挂汉编】 明·唐寅:“骑犊归来浇葑田,角端轻挂汉编年。”
【茧栗挂汉书】 宋·杨万里:“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
【骑牛读汉书】 宋·陆游:“但思下帷授老子,那复骑牛读汉书。”
只有C选项出自李贺的《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中的“金络脑”代指的就是马。
络脑指的是马笼头,而金络脑就是金子做的马笼头,显示出其主人的尊贵。出自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最后问一句,觳觫,你会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