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辅助治疗肿瘤奇药

潮汕地区,白花蛇舌草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毒蛇咬伤等疾病。自从中草药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中药抗肿瘤后,发现白花蛇舌草含有多种的抑瘤成分,可以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辅助治疗的功效,搭配半枝莲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强抗肿瘤的功效。并且对于早期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土茯苓15克,柴胡10克,绿蕚梅6克,代代花5克,白花蛇舌草15克,三七12克,穿山甲12克。药材攻补兼施,增强他的体质和抗肿瘤能力,同时用药材抑制肿瘤生长,双管齐下。其后李从煌大夫继续遵抗肿瘤、调补和对症治疗三原则加减变。
对于肿瘤的治疗,部分中青药先生善用三棱、莪术等活血药物破除肿瘤,但是这两类药材属于破血之品,用量不当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肿瘤患者需要在正规中医的辨证施治以下,然后根据辩证分型的不同结果,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治疗。

蛇舌草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采收夏秋季连根拔取全草,拣去杂草,抖去泥屑,晒干。
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如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使吞噬活跃,促进抗体形成,并使淋巴结、脾、肝等组织中嗜银物质呈致密化改变。有抗肿瘤作用,如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白花蛇舌草全草含三萜类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甾醇类成分β一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豆甾醇;对羟基桂皮酸、三十一烷等。
熊果酸,原名Ursolic Acid,又称乌索酸、乌苏酸,具特殊的气味,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尚易溶于甲醇、丙酮、吡啶,不溶于水和石油醚。熊果酸对多种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研究发现熊果酸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能使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提高,能抑制人舌鳞癌细胞株TSCCa 细胞增殖,对TSCCa细胞的半数生长的抑制剂量约为12.5 μmol·L-1,在24h内表现为一定的量效关系;原位杂交显示熊果酸对TSCCa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抑制核转录因子的原位表达有关。。体内试验证明熊果酸可以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说明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广泛,熊果酸极有可能成为低毒有效的新型抗癌药物。

熊果酸对肿瘤形成生长各阶段具有预防和抑制作用,抑制肿瘤形成生长以及诱导癌细胞分化作用。Li J等通过实验及临床试验证明熊果酸能抗DNA突变、抑制癌变的启动, 并且熊果酸能对抗致癌物如苯并芘,黄曲霉毒素Bl诱发基因突变。试验对早期抗体(EBV-EA)活化试验型来筛选皮肤癌促癌物的抑制剂,发现熊果酸对TPA诱导Raji细胞EBV-EA活化具有几乎同维甲酸相同的抑制作用,并使Raji细胞的存活率更高;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佛酯化合物3H-PDB2证明熊果酸不影响TPA与受体的结合,不是通过竞争TPA位点,而是有效地阻断致癌物与受体结合后的环节发挥作用。Guevara等研究显示熊果酸能使诱变剂所致的多染色质的微核红细胞数减少76%。 Ohigachi等研究结果显示熊果酸对佛波酯(TPA)诱导 Raji细胞EBA—EA活化有抑制作用,其程度与维甲酸几乎相同,

Raji细胞存活率较经维甲酸处理组要高,其机制是有效阻断TPA与受体结合后的环节发 挥作用。H等发现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PA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小鼠皮肤癌的促癌作用,其机制是TPA能诱导表皮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增强,熊果酸能抑制上述环节,从而引起多胺枯竭, 生长受抑制,使细胞积聚在早期,并出现分化。蛇舌草怎么提炼出熊果酸(比较确切成分抗癌成分)为关键,实验验证其抗肿瘤作用及机理(尚未发现机理及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