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不动”擒宁王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仕途迎来转机,正德五年(1510)大宦官刘瑾被处死。这一年,王阳明升为庐陵县令,庐陵也就是今天江西省的吉安市。此后十多年,王阳明由于受到兵部尚书王琼等人的赏识,仕途比较顺利,他曾担任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这个官在明代是正四品,相当于中纪委、检察院的厅级干部。还做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巡抚江西,正三品,相当于中纪委、检察院的副书记兼江西省长。其实,王阳明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江西和两广、湖南等地的平叛。他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长期的平叛生涯中,战无不胜,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明史·王守仁传》评价说: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致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像他这样的常胜将军,而且是文臣带兵,明朝绝无仅有,即使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也是极为少见,这应该是后来许多军事家、政治家推崇王阳明的重要原因。《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带兵打仗,得讲究权谋策略,在这一方面,王阳明完胜他的任何对手。他的平叛对象,一个是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一个是宁王朱宸濠。其中,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是王阳明军事生涯中最为经典的战例。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在南昌举兵造反。这位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代孙,比在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辈分高出很多,他早就有谋反之心,为此准备了十多年。当时的王阳明手头无一兵一卒,但他毫不惊慌,他冷静分析了朱宸濠可能进攻的路线:上策是出其不意,直捣北京,颠覆朝廷;中策是占领南京,控制江南;下策是据守江西,再做打算。王阳明认为,应该扰乱其心,迫使宁王使用下策。
于是,王阳明接连使出空城计、反间计、调虎离山计等手段。他首先让人伪造朝廷公文,公文上写着:皇上早就料定朱宸濠谋反,为此已经组织各路兵马待机全歼叛军。然后让各路信使将伪造的公文发往京城,并故意让朱宸濠的人截获,当朱宸濠看到公文后怀疑朝廷早有准备,便不敢出兵。接着,王阳明又写信给朱宸濠的谋士,说他准备偷袭南昌,希望他们做好配合。朱宸濠见信后便怀疑他的手下通敌,更加迟疑不决。这样一迟疑,半个月过去了,王阳明已经集结了几万兵马。这个时候,王阳明再次使用调虎离山计,他先派少部人马佯攻南昌,假装败退,叛军倾巢而出,追击王阳明,离开南昌。此时,王阳明突然派主力攻下南昌。失去了大本营的朱宸濠大惊失色,急忙回师,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此时的王阳明已经成竹在胸,他下令制作无数竹牌、木牌撒入鄱阳湖中,上面写着:只抓朱宸濠一人,其他协从者只要在湖中捡到一块竹牌或木牌,投降即可免死。结果,叛军见到湖中无数免死牌,军心涣散,朱宸濠被生擒,十多万叛军灰飞烟灭,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就这样在短短40来天便土崩瓦解。
在平息这场危及社稷江山的叛乱中,王阳明将他的心学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当时,王阳明在使用空城计、反间计的时候,他的手下也觉得很不靠谱,不以为然,便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反问道:“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人说:“肯定会怀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叛乱平息后,有人问他,打仗有什么秘诀?王阳明直言不讳:“此心不动,随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