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斯汀格法则:如何让自己不断走运?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到一个观点,我们之所以会一成不变,可能是环境一成不变。想要让自己行动起来,最好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环境。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意味着,不改变自己的环境就没办法让自己做出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环境可以塑造我们的思维,而思维也可以影响我们看到的环境!换句话说,同样的环境,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地方,我们就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而这会影响我们对外界的判断。比如看这张照片时,有的人看到一个老太的侧脸,有的人觉得是一个少女的侧脸。我们看到的内容是少女还是老太,又会影响对这张图片的感受。我再举一个更常见且更好理解的例子。我们跟一个同事或者同学打招呼,对方没有回应。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两种解读:一种是他视而不见,不想理我们;第二种是他只是匆忙没听到而已。如果解读是第一种情况,那么我们下次可能就不跟对方打招呼,也不理会对方。当解读是第二种情况,下次我们还会试着再跟他打招呼。而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事情是模糊不清的。我们也不知道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可是一旦我们看到的是负面的信息,那么我们就可能对他人或者外界抱以负面反馈,而他人或者外界觉知到我们的态度,又给我们负面反馈。总体来讲,人们主观构建的世界会极大地影响客观世界给我们的反馈,而外界的反馈又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那么,怎样让自己在与世界的活动中,避免产生更多的问题呢?费斯汀格法则指的是,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这个比例虽然有点夸张,但是总体挺有道理的。我们对外界的反馈,会带动外界给我们的回应。当我们采用不当的方式回应时,会带给自己更多的反身伤害。这就像一个池子,会不断地长出一些浮藻,我们处理得当,它们不会对池子造成多大影响。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处理好,那么这些浮藻可能会发展为水华,进而使池子变成死水,发出恶臭。契科夫的作品《小公务员之死》也是费斯汀格法则的例子。最开始小公务员只是不小心打喷嚏,喷到了一个将军。小公务员道歉之后,这位将军也不以为意。然而这个小公务员不断地道歉,不断地自我反思,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最后把自己吓死了。最开始打喷嚏是不可控的,该做的道歉他也做了。但他却因为过于重视这件事情,后续的反应,才带给他更严重的后果。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人被不小心推了一下,然后这个人开始破口大骂。另一个人则开始反击,你来我往,骂着骂着两人大打出手。接下来的剧情就是警察来了,两个人都进去了。一件小事没有处理得当,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问题和损失。在这件事情中,被推了一下是切实发生的,但是后面的反应和结果则是可以控制的。两个人都只要退让一下,也不至于闹到大打出手,然后付出更惨重的代价。所以说,当倒霉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克制,尤其是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这些情绪影响自己接下来的反应。举个例子,我们与同事产生了一些争执。如果我们带着情绪继续工作,那么就会产生抵触和烦躁,这样工作很容易出现差错,接下来你可能会被领导批评,然后心情更不好……所以,当我们产生了一些情绪问题,我们可以试着冷处理,把这些情绪记录下来,把手头的事情做好,避免出错,再去思考如何解决。这样才能够避免更糟糕的恶性循环。我写过很多文章,而且好评率大抵有99%。但是难免还是会有一些人反对,甚至恶语相向。就是这么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差评,让我产生特别强的自我怀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写作。很多信息一直存在于环境之中,但是我们并不会全盘接受,而是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比如,我们不会知觉椅子给的臀部的压力,不会可以去感受背景噪音。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来改变对外界的认知。
当我慢慢调整注意力,更多地关注99%以上的好评,关注那些鼓励和支持我的人,我才发现那些差评数量原来那么少。在意志力训练营期间,我让大家刻意练习一个工具,感恩日记。这个工具主要是,让大家每天描述三件积极美好的事情,以及记录这件事情带来的正面感受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多人听名字和看内容都觉得有些鸡汤,我也不例外,但是我还是坚持把他作为重点的练习工具。为什么呢?大多数人都会有负面偏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那些负面信息上,而这会引发人们的焦虑和恐惧,进而引起逃避和抵触的行为偏向。而这个工具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大家的负面偏好,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美好的事情上。这样可以很快建立个人信心和提供更多的自我动力。很多事情本来就是有好有害,如果我们只关注负面的,那么就会像我之前的写作经历一样,很容易产生放弃和自我怀疑的念头。一旦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积极的方面,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善意。所以,这里我也建议大家尝试练习一下感恩日记,慢慢地把注意力放在事物中美好的部分,发现自我的价值。心理学家卡罗尔·德威克将人的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因为之前的文章,老高已经科普过多次,相信这两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他们的内涵是什么呢?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关注一件事情带给自己的成长。他们认为只要他们愿意投入,就可以获得成长,就可以得到提升。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智力是天生的,并且习惯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难以改变的天赋之类的因素。成长型思维更容易给一个人带来成就和好运,这也很好理解。举一个例子,面对一场考试的失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不够聪明、缺乏XX细胞。而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只要继续坚持,成绩会慢慢提高。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坚持就会有更多的回报。即使一分耕耘没有一分收获,十分耕耘还是会有一些回报的。而那些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愿意坚持,也会有更多的提升。再举一个例子,一些人总认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阴影,挥之不去。这实际上就属于固定型思维,他们把自己的不足都归咎到不可改变的因素上,而忽视自己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降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而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当他们面对原生家庭的阴影时,他们会不断地尝试去消除这些影响。只要愿意尝试,他们就会想更多的方法,以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这些又会促使他们成长。所以,我们想要让自己获得世界的积极反馈,也要对这个世界抱以积极的态度。当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更愿意去做新的尝试,那么就更容易获得机会和回报。总之,一个人看到的世界,会让他做出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当我们积极地看待周围的一切,那么我们就更容易获得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