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为什么会轰然解体?

想当年,南斯拉夫有东南欧地区巨人之称,是欧洲乃至世界颇具影响力的国家。中国民众对南斯拉夫的了解,或许是从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反映二战影片开始的,尤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对影片中故事情节都能讲出一二,对影片中插曲都能哼唱几句。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继苏联解体之后没有多久就分崩离析了,先是一分为五,后来又分裂为七个国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有东南欧地区巨人之称的南斯拉夫轰然解体?

民族的分裂——国家混乱

南斯拉夫是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的一个联邦制国家,面积不到27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左右。境内有20多个民族,这其中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穆斯林人的6个共和国,此外,在塞尔维亚境内,还有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

自古以来,巴尔干半岛就是东西方商贸交往的要道,多民族为了这里的统治权而争夺激烈,所以,这里外患频生,屡遭蹂躏。受此影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信仰了东正教,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奉了天主教,波黑一部分居民崇尚伊斯兰教,总之,因为民族的不同导致文化、宗教、语言、习惯的迥异,也为彼此间分裂对立埋下了伏笔。

一战后,按照《凡尔赛条约》,使这些格格不入的民族成为了“南斯拉夫王国”。可是作为统治者塞族大力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致使国家和军队绝大多数的高层职务都由塞族人担任,同时排挤打压其他民族,从而加剧了塞族与其它民族间矛盾,致使国家失去了凝聚力向心力。

1945年,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实施了民族平等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联邦国家,从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民族的矛盾,也使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经济发展进入了为期30多年的速车道。

不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难以消解沉淀已久民族纠葛。上世纪70年代末,民粹主义泛滥,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代表都乱用“否决权”来维护自已民族利益,从而削弱了国家权力,干扰了国家行政秩序。

无奈之下,在1990年南斯拉夫决定实行多党制,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一下子冒出来300多个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政党,他们蛊惑人心,到处拉票,使本就复杂的民族问题更加扑朔迷离,南斯拉夫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滑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政改的失败——南共失权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实行的联邦制度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一方面,促进了南斯拉夫的全面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但同时也催生了盲目乐观思想和骄傲自满情绪,对民族矛盾和经济发展等问题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随着联邦制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运行时间的增长,也滋长的民族对立情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1969年的南共九大上进行了放权改革,其一,用南共联盟代表会议常设委员会取代了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这就意味着南共失去了国家的统治地位。其二,不再由南共联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南共联盟领导成员,而改为由各共和国、自治省的共盟组织按均等原则选派,而选派来的代表都是地区利益的代言人。其三,各地方的共盟代表大会有权制定本地的方针政策,之后再去南共联盟代表大会审查,实为讨价还价,从而使南共联盟代表大会丧失权威,形同虚设。

1974年,南共十大上已经意识到如此下去国家将会分裂,但也没有采取断然措施加以解决。铁托在世时,还可以压制住各种社会问题。但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顿时群龙无首,无人能支撑混乱的局面。政治改革弊端突显,加速了南斯拉夫的解体。

经济的衰退——社会危机

在南斯拉夫与苏联分裂后,南斯拉夫过上了相对宽松自由的生活,可以看到西方的文学、电影,每年至少有600万游客到访南斯拉夫,到1976年,每3人就有1人拥有家用汽车,平均每两个家庭就有一台电视和一个冰箱,实行免费8年义务教育,虽然不能和西方国家相比,但与同期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南斯拉夫是相当富裕的。

然而,后来随着各共和国党的自治和各共和国行使“经济主权”,导致南斯拉夫财政拮据,经济下滑,主要问题是中央收缴财力的权力不断下降。据数据显示,1972年,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20.7%,中央财政支出占GDP的21.1%,至1989年,这两项指标下降到了5.6%和5.3%。

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国地区人均GDP总体相对差异系数由1965年的45%,上升至1988年的53%。使南斯拉夫成为世界上地区贫富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差不多,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81年开始,南斯拉夫社会产值连续四年低迷,通货膨胀率由1982年的30%增长至1989年的1256%,1985年的外债高达240亿元美元,年付利息多达50多亿美元,成了世界上人均外债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时,失业率上升,1990年全国失业率高达五分之一,生活质量的下降,使各地区、各民族之间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也促使矛盾分歧不断加深,最终成为无法阻挡的分裂洪流。

外部的介入——加速衰亡

铁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后,西方就视南斯拉夫为眼中钉,认为它是“除苏联以外东方对西方的一支最强大的力量”,所以对南斯拉夫的和平演变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1988年,斯洛文尼亚成立了南斯拉夫第一个反对派政党——“斯洛文尼亚同盟”。而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为了恢复对巴尔干地区特别是南斯拉夫的传统影响,则公开支持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分裂势力。据资料显示,1990年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分裂势力的武器装备,都来自于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

梵蒂冈单独为克罗地亚提供了40亿美元资金用于购买军火。德国无偿培训斯洛文尼亚地方武装。而此时的苏联已经自身难保,没有精力管南斯拉夫的事,南斯拉夫失去了苏联这个最大的依靠。于是,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1991年6月25日毫无忌惮地宣布了独立,就此南斯拉夫的解体只是个时间问题。

虽然南斯拉夫人民军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斯洛文尼亚分裂武装展开激战,但是仍然阻止不了南斯拉夫走向解体的脚步。之后,波黑、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