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曼之弟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案分享
原创 曹俣
带状疱疹后遗症
张某,女,65岁,农民。
初诊日期:2008年3月3日
察形瘦、唇红,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脉右关弦而有力,左关小弦微滑,两手均稍缓。诉正月中旬忽右侧眉、额部疼痛,随后现水疱,经医院查为带状疱疹,打点滴数日后,局部已结痂,但疼似针刺如前,尤以夜间甚。询纳及大便皆正,起夜3~5次。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处方:
麻黄10克 桂枝10克 黄芪15克 甘草5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川芎5 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防风5克 山栀10克
水煎服,5剂,每日1剂。
二诊日期:2008年3月5日
服上方,疼痛大减,效不更方,原方再进2剂。
评析:
本症,传统医学称“蛇串疮”、“缠腰火毒”,多由正虚失调、外邪侵袭而致,内伏温毒挟少阳郁火或肝胆湿热外发之候,故病发之初常有发热、恶寒、倦怠等症。
治当以祛风搜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是要。《伤寒论》第三十五条:“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藉中空外直、宛如毛窍骨节之麻黄,其力强、彪悍,能通九窍、调血脉;桂枝之条纵横,似脉系络,能入心化液通经络;麻桂相伍,捷开腠理而峻通经脉;甘草甘温,健脾益营,为中宫安内攘外之品。本证非外邪闭肺之太阳病,故去杏仁。刺痛为风邪在里,俾羌活、独活、防风三物,藉辛温通络以提出风邪。其痛夜甚则虑及阴虚有热,故遣当归、川芎、赤芍,以谋养血温经、清营分实热、行瘀止痛之事。左手脉小者,气虚也,补气、温升而托邪外出之事,黄芪最善为之。
洁古云:“栀子性寒味苦,气薄味厚,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去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疗风热,是为四也。”栀子气味苦寒,其色黄赤,春荣夏茂,凌冬不凋,是禀少阴之气化。盖花多五瓣,而栀花六出,六者水成数也,栀子能启寒水之精,清在上之火热,得能导火热之气以下降者,客邪疏而痛自外矣,如此。
注:
本案先生今之取量,麻黄当为3~5克,黄芪5~7克 。
详可参见216页“下蹲头痛如劈案”之评析注言。
节选自《孙曼之临证医案评析》(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
1. 上文所载药方、治疗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