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性的问题不解决,中医振兴无望!
振兴中医,最关键的是有正确的方向。如果大方向就错了,南辕北辙,即使付出的再多也没有用。只有大方向正确了,付出才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可现在中医的最大问题是,我们走的大方向就错了!中医振兴,最关键的是人才。这里的人才是指能够用中医方法诊断,中医理论指导,中医方法治疗,而且疗效卓著的中医。而不是指那些学历高、名气大,疗效却不怎么样的中医,比如,很多中医药大学的教授,自己根本不会临床治病,有病还跑去找西医,这样的中医算人才吗?可他们却高居于庙堂之上!很多中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只会用西医方法来证明中医,研究了很多年,花了国家大把大把的钱,却没有一点成就,这样的中医算人才吗?可他们却是中医的高级人才。很多中医院的中医,平时用西医的精密仪器来进行诊断,用病药机械对应的西医思维来遣方用药,这样的中医算人才吗?用这些所谓的“中医人才“来振兴中医,你觉得有希望吗?之所以出现这种大的偏差,根源就在于国家对中医优胜劣汰的制度,它重学历,不重临床,重考试,不重疗效。几千年的中医史早就证明,大医往往产生在民间,可自从《执业医师法》制定以来,民间中医就被定义为了非法行医者,不断遭到管理部门的查抄与罚款,没有了民间中医,中医的传承没了,中医的创新没了,这样的中医只会单调地走向灭亡。当务之急,是废除执业医师法,重回到那个以疗效对中医优胜劣汰的机制中。中医振兴,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几千年的中医史证明,师承是中医培养的最重要方法,虽然一个中医只能带几个学生,但却能够保证学生在临床中去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基本上三年就可以出师,而且学的知识非常全面。在治疗方法上,一般都能够针灸、开方和抓药。而现在大学这种规模化培养模式,虽然一个老师能够带几十个学生,但临床时间远远不够,大学五年毕业的水平根本无法临床,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还需要跟师从临床中去学。更悲哀的是,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医分科严重,针灸和中医分开,中医和中药分开,即使以后行医,也完全是西医思维,只会病药机械对应来治病,全科的中医被他们闹成了专科。之所以出现这种大的偏差,根源就在于学西医这种大学培养模式。原因很简单,中医是个性化治疗,而且治疗方法没有标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个性化传承上辈的经验,才能够不断创新。而用大学这种规模化、标准化的教育方式,是根本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的。当务之急,是要将师承这种传统培养中医的方法重新开始,给自学和师承的中医以合法的出路。继续限制师承和自学的中医行医,中医只有一代不如一代。中医要振兴,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医简便易廉的优势,战胜西医。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医和西医是一对矛盾,如果绝大多数疾病中医能用更简单、便宜的方法治了,很多西医院就会倒闭,大量西医就会失业。正是这样的原因,管理者才始终厚西医薄中医,在资源分配,政策支持等方面偏向西医。毕竟,中医人数少,打压了影响也不大。可问题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中医振兴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可能落实到实处。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它只适合于个体,而不适合于规模化的医院。用医院这种形式和西医相对抗,就是拿自己之短与西医之长相对抗,必败无疑。可很多领导知道这个理,却仍然把振兴中医的重任加到中医院头上。因为这样就可以变相地打压中医。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用中医院这种形式可以压制个体行医,医疗保险规定找个体中医治病难报,而找中医院能报。病人不找个体中医,中医的优势就彻底被控制住了。当务之急,是要全面放开个体行医,而且国民找个体中医治病同样可以享受医保。中医振兴高喊了几十年了,可现实却是越振兴,中医越衰落。现在重新高喊振兴中医,我看也不过是重新喊喊口号罢了。因为这些核心的制约中医的政策不改,中医振兴是没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