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白薇
一、典籍摘要:
《名医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痛,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咸,平、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治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咸,性大寒,无毒,入心、肾二经。主暴中风,身热腹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鬼邪,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下水气,利阴气,定惊益精。以糯米泔浸一宿,去髭细锉,蒸用。”
“白薇味苦入心,咸入肾,故主治如上。”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微咸,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凉金泻热,清肺除烦。”
《本草纲目》:“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
《本草必用》:“凡天行热病后,余热未清,及温疟、瘅疟,久而不解者,必属阴虚……俱宜加入。”
《重庆堂随笔》:“白薇凉降,清血热,为女科要药,湿热证邪入血分者亦宜用之。”
《本草蒙筌》:“主中风身热支满,忽忽人事不知。疗温疟寒热酸疼,洗洗有时发作。狂惑鬼邪堪却,伤中淋露可除。利气益精,下水渗湿。”
《本草正义》:“凡苦寒之药多偏于燥,惟白薇则虽亦属寒而不伤阴液精血,故其主治各病,多属血分之热邪,而不及湿热诸证。……凡阴虚有热者,自汗盗汗者,久疟伤津者,病后阴液未复而余热未清者,皆为必不可少之药,而妇女血热,又为恒用之品矣。”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直立白薇苷A~F、直立白薇新苷A~D、蔓生白薇苷A~E、蔓生白薇新苷、前白苷C和H、前白苷元等甾体类成分。
作用:本品有强心、抗菌、解热、利尿等作用。
药理:白薇油能直接加强心肌收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