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简单的禅定哲理(义理鼎然)
禅定义理小故事(一)
当嗔心无法释放,即将陷入疯狂当中时,慈悲出现了。慈悲流着眼泪,神情而静默地对嗔心说:如果你果真伤感或者真的悲痛,请骂我几句或者打我几下。因为我曾经如同你一样,如此的悲痛。这种悲痛,极其的疯狂和压抑。我几乎崩溃,也几乎绝望。我曾经因为嗔恨,骂过人也打过人。我以为这样可以消解我内心的仇恨,使我处于平静。但我想错了。因为我的仇恨,使我更加的悲痛。而我骂过的人,打过的人,在我心目中,更加的内疚和压抑。这时,我突然发现,自心中的仇恨,只能不断摧残我的身心,还有我的生命以及思想。内心中的仇恨,就像中午的太阳,极其的灼热。虽然这样的太阳或许可以晒干小溪或小河。但它面对大海的宽广和深邃,却显得那么的脆弱和无力。
当嗔心聆听到慈悲如此的话语,它的心开始变的柔和许多。慈悲笑了,嗔心也笑了。他们彼此之间,如此的和谐,也显得如此的安详和寂然。
嗔心暴涨慈悲显,
善调呼吸寂三分。
长出内气望虚空,
晴朗明净本无相,
彼此何曾有怨憎?
禅定义理小故事(二)
妄想在禅修者心中逐渐浮现。而禅修者却无所了知。于是,妄想偷偷发笑并且更加的放肆起来。它先让禅修者意识无限昏沉,然后再让禅修者思想极度散乱并且快速消沉。妄想的目的达到了,而禅修者的禅定却摇摇欲坠。这个禅修者在昏沉中并没有被妄想打倒。他努力地起用本觉,明净而快速地唤醒意识处于清晰状态并伴随意念的明净和专注,安然发光。此时,思想的极度散乱开始变的平稳下来,而处于消沉的意念又重新萌发明净。当本觉唤醒它们后,并带领着它们平稳起程,直达佛心。
这时的妄想并没有灭亡,它反倒变的更加的聪明起来。它潜藏到了更深的意识领域并等待反击的时机。因为妄想知道有一个极其强大的暗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出现。那就是禅修者自心业力的涌出。而此时的禅修者虽然恢复了觉性的明朗。但由于定力的不足,在进入更加深层的意识领域后,他就开始变得疲惫而懒惰了。这时的妄想看到了曙光,它极其兴奋地振作精神,带着黑暗中强大的业力,席卷而来。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有摧枯拉朽之势,其破坏程度无法预料。此时的禅修者,还完全沉迷在如此极乐的禅观状态,却全然不知。
妄想带着业力,在黑暗中汹涌而来。它们先淹没禅修者的意识,然后再吞噬禅修者的快乐,最后再完全侵袭禅修者的身心,使禅修者彻底失去一切来之不易的禅定善境。此时,妄想奸笑着,变成诸多迷人的幻境,在禅修者身心中不断蔓延,直到完全控制禅修者的一切行为和思想。就这样,一个禅修者从此走向了不归之路,虽然他自身本无所知,以为无限安乐……
春风三吹桃花笑,
杨柳成荫鸭翻滚。
蛤蟆草丛出情声,
沙尘暴中顿无音。
禅定义理小故事(三)
贪爱时常隐居在禅定者意识当中,并无限繁衍更加杂乱的爱欲子孙,这些子孙从无量劫以来,都带有贪爱自身的欲望,在它们形成的过程中,个个都显得非常敏捷和狡猾,使禅坐者极度的烦躁和恍惚。于是,禅坐者在禅定中,随着欲望的逐渐增强而表现的极度散乱和焦虑。这些禅坐者绝大多数都陷入了无奈和惶恐当中,不得自在。
贪爱从此占据了禅坐者的身心并肆意控制着禅坐者一切思想活动。它以为这样就达到了目的,并幻想这样的禅坐者是不可能从中逃离它的魔掌。但它想错了,因为它忽略了一个可以让禅坐者重新焕发清醒而坚固的能量本体,那就是禅修者的本觉之性。当贪爱沉迷在无限欲望当中时,禅修者内在的本觉开始起用了。而贪爱赖以生存的黑暗空间,在极其强大的本觉明照下,开始逐渐瓦解并开始消融。必定在黑暗中肆意疯狂的贪爱,纵然多么狡猾和伟大,最终也逃脱不了本觉光明的朗照。就这样,贪爱在本觉的光明中,化为虚无,至此,黑暗永远消失,禅坐者又重新焕发新的明觉,安然入定,平稳而洒脱地与我们的佛心完美融合。
贪爱爱不贪,
因贪因缘合。
若无因缘心,
妄别无所住,
爱性更清明,
时常伴本觉,
安然柔顺行。
人间佛教没错。没错不代表错没。佛陀教义为出世修。是出离自心妄爱的贪取。若心清净明朗而无所住造,无论在哪里,本觉的明照,已非世出世间法了。而愚堕在人间佛教说教当中的世俗人,又有几个真正出离自心妄贪,达毕竟无相呢?虽然他们也时常空口妄造佛陀出世解脱之法,可他们自身,有几个真正做到?迷堕在人间佛教当中的众生,时常言说人间佛法,而忘记了根本起修,根本出离。而佛陀三十七道正品法义,从来就没有让众生迷于人间佛教妄爱说教当中。但末法世俗人,背负着自心愚业,却忘记了佛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教诲。反倒更加愚昧地堕落外道杂说杂教当中,痴迷追随,酌情让人感到可怜和悲哀 ——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