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邸钞、御批”奇案:几十名官员革职审讯,乾隆多次大发脾气

邸钞,是中国最早的宫廷官报。御批,指皇帝的手书旨意。清朝乾隆年间,发生了中国最早的“伪造邸钞、御批”大案,株连众多官员,乾隆皇帝气得多次大发脾气。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一个小官为阻止乾隆皇帝再次南巡,以免累及地方官员和百姓,就假冒吏部尚书孙嘉淦的名义写了一份致乾隆皇帝的奏折,以“五不解、十大过”斥责和劝阻皇帝南巡。又公然假冒皇帝朱笔御批,以“邸钞”(官方新闻报)形式传抄各地。人们都信以为真,直到第二年七月,这张假官报传到云贵总督硕色手中。他心中怀疑。私下查访后知道是伪造的。就向乾隆皇帝告发。

乾隆皇帝接到报告,看假邸钞的内容,全是指斥他南巡骚扰百姓的话语,认为“大逆不道”,“不法已极”,龙颜大怒。立即命令发现过假邸钞的京师、河南、山东、贵州、山西、云南、湖南、湖北各省督抚派要员密加查访,迅速缉拿首犯。

由于伪造者假冒尚书大臣名义,又传抄各地达一年多,主犯尚未查到,各地官员为洗清自己责任,互相揭发,牵连了许多无辜官员。

先是山东按察使揭发山东巡抚准泰知情不报,私改“伪邸钞之稿”。乾隆一怒之下,将准泰革职,押进京城审问。九月,两江总督尹继善又揭发,当地伪邸钞来自山东按察使和其衷的幕僚刘某那里。乾隆又将和其衷革职,交刑部严审。审讯后,和其衷供认自己幕僚的确私传伪邸钞,他自己也怕丢官而未及时上报,但并不知伪邸钞是何人所作。而广饶一道台施廷翰之子,也同时传抄“伪邸钞”,所以乾隆又将施廷翰革职,但仍不能查出祸首。

到了第三年二月,先后又查出浙江提督吴进义包庇私传伪邸钞的书吏包琳。乾隆令将吴进义以知情不报解职,将包琳关进监狱大刑审讯,逼得包琳在狱中自杀身死。随后,山东等四省也拘押了众多有牵连的官员,但始终查不出伪造邸钞、御批的首犯。直到第四年正月,真正的伪造邸钞者卢鲁生才主动供认是他与人合谋而作。

原来,卢鲁生曾担任长淮卫守备,乾隆十五年被降职为江西抚州卫千总。他心中不满又担心此次乾隆南巡要经过自己防地,接驾时一要耗费大量钱财,二来担心若有一点不妥,又要丢官。加上南巡势必惊扰民间百姓,他就与好朋友、江西南昌卫守备刘时达密谋,凑成南巡“五不解、十大过”的奏折以阻止乾隆南巡。但他们官职较低,想到吏部尚书孙嘉淦敢于直谏,久有名声,连乾隆也对他心怀顾忌,就假冒孙的名字,又加上伪造的乾隆御批,以“邸钞”形式,交各帮会议事时传阅,再借帮会之手传到各个官府,各地官府深信不疑,所以乾隆皇帝严令查访了三年后才水落石出。

那么,卢鲁生为何三年后才主动承认?

一是因为株连无辜太多,二是因其友人包琳已自杀身亡,三是自己因嫌疑被拘押,而刘时达也被捉去严刑审问,所以供认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案情大白后,刘时达、卢鲁生先后被凌迟处死;卢鲁生的两个儿子被判为秋后处斩。此案从起始到终判长达三年,前后被革职、刑讯的官员、生员多达四五十人,因“办案不力”遭解职的官员下自千总、上至总督巡抚的大官多达九人,成为中国报业史上最大最早的一桩奇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