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证
1.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2.方解 框架组成: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四两,麻黄三两组成,减桂枝、芍药为二两。
桂枝合甘草,辛甘发散为阳,以巩固在外的卫阳之气,还可保护内在营阴;芍药合甘草,酸甘生津,以保护津液,提供营养给内环境,还可提供营养给卫气(与外邪作斗争要消耗营养);生姜、大枣、甘草可保护脾胃。麻黄与葛根协助桂枝解表,以祛外邪,巩固卫气;葛根与芍药甘草汤同用,可生津补液,增加营分阴阳,有利于抗外邪,同时防止麻黄、桂枝太过发散而伤津。《神农本草经》载: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名医别录》记载:葛根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 药证:桂枝、芍药,调和营卫;桂枝、芍药、甘草、葛根,祛项背痛;甘草、生姜、大枣,生津护脾;芍药、甘草,生津缓急;葛根、芍药、甘草,生津止痉;麻黄、桂枝、葛根,发散,以解除太阳表邪郁闭;桂枝、甘草,协助麻黄、葛根解表,同时可以抵消麻黄引起的心悸;麻黄、甘草,消肿散水湿。
方歌:四三葛麻枣十二,三两生姜二桂草。
3.辨证要点
(1)太阳表实,无汗,怕冷,恶寒发热。(2)脉浮紧,或浮数有力,或浮长。
(3)葛根汤体质:脸色偏暗,毛孔粗大,痤疮色暗,易形成瘀斑、瘀点。(4)颈项强直,或后背某个部位强直疼痛,无恶寒发热,或下利等。
(5)外感或吹风后胃痛,或衣服敞开后腹泻(胃肠型感冒),或有尿道感染等表现(这里特别说明,表证不单纯指体表,还包括肠道、泌尿道等部分)。
(6)《医宗金鉴》:“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4.病机辨证
太阳表实热证。
5.临床运用 (1)狭义太阳表实证:外感伴头项紧,强直,头痛,头昏,流涕,恶寒发热,身疼痛,或伴下利。 (2)广义太阳表实证:只要有项背强痛,肌肉紧张,不爱出汗,或上背部某个地方疼痛,口中和,脉弦紧或浮紧,或沉紧,即使没有发热恶寒,没有流鼻涕等外感症状,也可以认为是葛根汤证,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背疼痛等表现为葛根汤证时就可以运用。 (3)面部疮疡:麻黄体质的女性,伴有痛经或月经不调或有面生疮疡,体壮,不爱出汗,酒糟鼻,面部脂溢性皮炎等。 (4)头面部五官科疾病属于太阳表实证者:如鼻炎、耳鸣、耳聋、中耳炎、结膜炎等。
(5)痛经:麻黄体质的女性实证痛经。 (6)皮肤病:荨麻疹急性剧烈发作、带状疱疹早期等也有葛根汤证。 (7)面瘫,口眼㖞斜,或张口困难,面肌痉挛,口噤不得语等属太阳表实证者。
(8)麻黄体质者疲倦时,可以作为提神剂,以治疗疲倦、困倦。(9)其他,如小儿遗尿、重症肌无力、醉酒、不明原因流泪、膝关节积液、痔疮疼痛(痔疮不仅有热证,也有寒证)等。
6.合方加减运用
(1)葛根汤加茯苓、白术、附子(太阳、太阴、少阴病),相当于葛根汤加真武汤,是非常美妙的,效果也很独特。
(2)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太阳、少阳合并证),用于治疗痹证、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引起的腰背痛。
(3)葛根汤合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用于太阳、少阳、阳明病,治疗外感发热。(4)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太阳夹瘀证),治疗月经病,或痤疮、面部疮疡,或脑血管疾病。(5)葛根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爪甲干枯、心悸、贫血等虚证,皮肤病,妇科病。
(6)葛根汤合乌头汤,用于太阳、少阴疼痛证。(7)葛根汤加川芎、桔梗、黄芩、石膏、辛夷,治疗鼻炎、鼻痈、鼻息肉、鼻窦炎。(8)葛根汤合苓桂术甘汤,用于外感风寒伴腹泻。(9)葛根汤加半夏,相当于葛根汤加半夏汤或半夏散,治疗咽喉痛。(10)葛根汤加桔梗、枳实,即葛根汤上桔梗甘草汤,治疗咽喉疼痛化脓。(11)葛根汤加薏苡仁,治疗葛根汤证伴关节肿痛。(12)葛根汤加荆芥、大黄,治疗疳疮梅毒。(13)葛根汤合芎黄散,治疗湿疹。(14)葛根汤合肾着汤,治疗太阳、太阴腰痛及身痛。(15)葛根汤合温清饮,治疗太阳合并阳明皮肤病。(16)葛根汤加独活、地黄,治疗产后中风。 (17)葛根汤加石膏、桔梗、大黄,治疗咽喉炎、腮腺炎。
7.注意事项 (1)麻黄三两(45g),先煎去沫,麻黄用量超过12g,就必须先煎去沫。 (2)葛根四两(60g),有时也可用40~120g,甚至300~500g之多,一般不用去沫,治疗心血管疾病用粉葛根,治疗寒湿痹阻的痹证用柴葛根为好。 (3)葛根汤不仅可治疗外感太阳表实证,还可以治疗无外感的广义太阳表实证,如皮肤病、妇科病、颈腰椎病等无流涕、恶寒、发热的病证。
8.类方鉴别
(1)桂枝汤治疗太阳表虚有汗的外感,葛根汤治疗太阳表实无汗的外感。 (2)桂枝加葛根汤也可以用于颈项强直疼痛,但是桂枝加葛根汤是在桂枝汤太阳表虚(有汗)的基础上伴有的颈项强直;葛根汤是太阳表实(无汗)的强直。 (3)麻黄汤也可以治疗太阳表实证之外感,还可以治疗咳喘;葛根汤治疗咳喘效果稍差。 (4)大青龙汤治疗太阳表实不解伴严重烦躁;葛根汤不能治疗烦躁,只能解太阳表实证。 (5)桂枝人参汤的下利是表里双解,是人参汤所固有虚弱性下利伴有外感。
9.临床验案
【案一】腹泻(毛进军《思考经方》)
袁某,女,12岁,2012年11月18日初诊。 主诉:头痛伴腹泻1周。
病史:患者素体虚寒,易患感冒、头痛。1周前,因受风寒感冒,头痛症状比较突出,并伴腹泻,无法上学,在某诊所输液3天,又多日打针服药无明显疗效,求治。
刻诊:精神差,满头痛,时轻时重,轻度干呕,睡眠差,无头晕,心烦,口干渴喜温饮,口稍苦,无汗,纳食一般,轻度鼻塞流涕,轻度怕冷,不发热,无咽干咽痛,无汗,稀溏便,气味臭秽,每日4~6次,小便黄。舌淡嫩稍胖大,苔薄白滑,脉偏数,寸浮关尺弦细。X线片(副鼻窦瓦氏位)示:副鼻窦无异常。 六经脉证解析:头痛,恶寒,鼻塞流涕,无汗,脉寸浮,为太阳伤寒证。头痛,干呕,腹泻,稀溏便,舌淡嫩稍胖大,苔薄白滑,脉弦,为太阴病,上焦虚寒,寒饮内停,上逆下趋。稀溏便,气味臭秽,小便黄,心烦,口干,口渴喜饮,口稍苦,脉细数,为阳明病,湿热下利,津液不足。 病机:营卫郁闭,水热夹杂,水热下趋,寒饮上逆。 治疗:葛根汤合吴茱萸汤。
葛根30g,生麻黄15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10g,吴茱萸15g,党参15克,生姜20g,大枣(掰开)8枚。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5天后患者电话告知,药后效果很好,头痛、腹泻全好了,有精神了,也能吃饭了。
【案二】肥厚性鼻炎(大平渝一氏《汉方与汉药》) 患者男,40岁,药剂师。因肥厚性鼻炎而长年鼻塞,故常携带可卡因,以吸管滴鼻维持日常生活。偶一次在拓大听汉方讲座时,将自己准备的可卡因瓶放在桌上,并排坐的龟田贞氏了解病情后,开葛根汤加川芎、黄芩、桔梗、辛夷、石膏处方。用此方后精神良好,1个月后,鼻塞若失,3个月治愈。
【案三】鼻塞(大塚敬节氏《汉方诊疗三十年》) 10岁少年,患有鼻炎,感冒后鼻塞,必须用口呼吸,头痛,时时恶寒,脉浮有力,
无咳嗽。服用麻黄汤后,数分钟鼻塞愈,服药3日感冒亦愈。感冒时用麻黄汤,脉浮有力,恶寒,发热,或头痛,或身体疼痛,或鼻塞为其目标。
【案四】腰椎间盘突出症(邓文斌医案)
严某,男,53岁,2016年8月17日诊。
患者2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经多名医生医治无效,后来我处医治痊愈。患者10天前因劳累后复受寒凉,致腰部伴双侧臀部酸胀;其他医生予以针灸推拿治疗,效果不明显,想到2年前在我处开方治愈,故而再次前来就诊。
刻诊:神疲,痛苦面容,自觉头部昏沉,周身疼痛,腰臀部为甚,无热,恶寒怕冷,胃脘胀满,纳差,大便先结后溏,舌质白,边有齿痕,苔白嫩,右脉沉滑,左脉沉弦。
分析:无热恶寒,周身疼痛,腰痛,为广义太阳表实证;神疲,脉沉,属少阴病;头昏,胃脘胀满,齿痕舌,大便先结后溏,此太阴水饮证。
六经辨证:太阳、少阴、太阴合病。
处方:葛根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
柴葛根90g,生麻黄(先煎5分钟倒掉药液,用药渣)30g,桂枝尖25g,炒白芍20g, 炙甘草20g,生姜20g,大枣20g,制川乌(与生姜、炙甘草一起,加蜂蜜先煎1小时)30g,北细辛30g,茯苓30g,生白术40g,威灵仙30g,土鳖虫(冲服)20g。3剂。
煎服法:一次性加足量的冷水,川乌、炙甘草、生姜一起先煎1小时;其他药无须浸泡直接加入,再煎1小时。因北细辛量大,煎药时需敞开盖子,分6次喝完。剩下药渣再煎泡脚。
患者回老家办事一段时间, 于2016年9月6日二诊。行走自如,周身疼痛消失,腰部仍有轻微酸胀,自述服药后大便稀溏,将生白术换成苍术,其他加大剂量,方剂和煎煮方法如下。
柴葛根90g,生麻黄(先煎5分钟倒掉药液,用药渣)40g,桂枝尖30g,炒白芍20g,炙甘草20g,生姜30g,制川乌30g,细辛30g,茯苓30g,苍术20g,威灵仙30g,土鳖虫(冲服)20g。3剂。
2016年9月15日三诊,患者症状全消,自己要求配丸药以巩固,丸剂方药如下。
柴葛根90克,生麻黄30克,桂枝30克,炒白芍20克,炙甘草20克,生姜30克,大枣20克,制川乌30克,茯苓30克,苍术20克,制附片30克,蜈蚣5条。2剂为丸。
后记:半年后偶遇患者,说一直没有复发过。我每遇此类患者均用葛根汤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加真武汤或《千金》附子汤,效果均非常满意。 【案五】头痛并眉棱骨痛(邓文斌医案)
丽某,女,41岁,云南人,广义经方群员,2017年3月1日初诊。
主诉:流清鼻涕,眉棱骨痛,眼睛酸胀。
刻诊:流清涕、眼睛酸胀,遇中药粉末后复发或加重,严重时咳喘、痰多、气不够用,甚至难以入睡。伴有恶风,怕冷,无汗,头痛,身上有时也会痛,眼睛酸胀、痒、疲劳,久视手机后加重,四肢凉、无力,膝关节处怕冷,手指麻木,口不干、不苦,无口臭,嘴唇微干,不想喝水,只能喝温水,不敢喝凉水,否则腹痛,大便偏稀,饮食正常,无胃胀及嗳气反酸,大便每日一次,大多数是初干后溏,小便清,舌质白,薄白苔,无齿痕,脉沉弱(学员自己摸脉后反馈)。
分析:流清涕,怕冷,无汗,身痛,头痛,眉棱骨酸痛,为太阳表实证;大便初干后溏,必须喝温水,喝冷水会腹痛,大便溏,手指麻木,为太阴证;口不干,没有口臭,排除阳明证,口不苦排除少阳证,所以最终定为太阳合并太阴病,葛根汤加选奇汤[选奇汤是《兰室秘藏》卷上中针对眉棱骨酸痛的专方:炙甘草、羌活、防风各9g,酒黄芩3g(冬月不用。如能食是热痛,倍加之)]再加茯苓、白术。因在外面办事不方便开方,遂让患者根据我的思路开方子,聪明的是她知道去掉选奇汤中的黄芩,那时她正在我的广义经方教学班里听课,知道自己寒湿重,所以去掉酒黄芩。
六经辨证:太阳太阴合病
处方:防风20g,羌活20g,炙甘草20g,葛根15g,麻黄10g,桂枝10g,生姜20g,芍药10g,大枣12g,茯苓15g,白术15g。2剂。
后来跟踪问效果如何,她说有效果,眉棱骨酸痛好转,其他症状缓解较慢,自己又服西药感冒药1次。我再次看她写的医案和处方,主要是剂量太小(经方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就是没有兼顾少阴证。脉沉,四肢冷,四肢无力,就是少阴证。我告诉她不要再服西药,并重新调整剂量,葛根汤加选奇汤(去黄芩)加茯苓白术附子汤。
处方:柴葛根40g,生麻黄(先煎去沫)15g,桂枝尖25g,炒白芍20g,炙甘草15g,生姜20g,大枣15g,茯苓30g,制附子10g,炒白术25g,防风20g,羌活10g。2剂。附子、炙甘草先煎30分钟,其他药物不浸泡再煎30分钟,分4次喝完,药后反应效果好很多。
三诊:再次询问患者是否长期流清涕,长期膝关节冷,长期四肢凉。她回答是,那就调整药量,同时加细辛,构成麻黄附子细辛汤,以解太阳、少阴之表而发越伏邪。
处方:柴葛根40g,麻黄(先煎去沫)15g,桂枝尖25g,炒白芍12g,生姜20g,炙甘草15g,大枣15g,羌活10g,防风10g,茯苓30g,炒白术25g,荆芥10g,制附子15g,细辛6g。附子、炙甘草先煎30分钟,其他药物不浸泡再煎30分钟,分4次喝完。
随访已愈。
【案六】外感身痛沉重(邓文斌医案)
马某,50岁,四川绵阳涪城区人,2019年4月6日就诊。
主诉:膝关节积液,一身疼痛,颈肩痛。
患者是我的老病号,以前在我这里治疗膝关节积液,用甘草附子汤加防己茯苓汤治愈后,他们一家人成为我的忠实朋友。患者在工地打工不方便前来,于是让妻子来诉说病情拿药。主要症状为怕冷,一身疼痛,颈肩痛。
六经辨证:太阳表实证合并太阴病
处方:葛根汤加苓术3剂。
4月10日二诊,服药后牙齿疼痛,眼睛不舒服,口干,口苦,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弦滑,同时还有一诊的身疼痛,沉重,大便溏。
辨证:太阳、少阳、太阴证。
处方:葛根汤加苓术加小柴胡汤。
生麻黄(先煎5分钟,倒掉药液,用药渣)20g,柴葛根80g,桂枝30g,炒白芍20g,生姜20g,大枣15g,炙甘草15g,柴胡根20g,炒黄芩15g,党参12g,法半夏15g,茯苓30g,炒苍术20g,3剂。
用冷水浸泡50分钟,加足量的冷水,煮50分钟,去药渣再次煎煮5分钟,分6次喝完。
5 月15日,患者又有身体沉重疼痛,再次来治疗。表现为恶寒,身体疼痛、沉重,不发热,眼睛红,牙齿疼痛,口干,口苦,大便稀溏,纳差,舌质白,舌苔白而上面罩黄,有齿痕,脉紧弦有力。辨为太阳、少阳、太阴证。方用葛根汤加柴胡桂枝干姜汤,
处方:生麻黄(先煎5分钟,倒掉药液,用药渣)30g,柴葛根90g,油肉桂(后下)10g,炒芍药20g,炙甘草15g,大枣15g,北柴胡根30g,黄芩15g,党参15g,炒苍术30g,天花粉20g,干姜10g,牡蛎30g。3剂,煎煮方法同一诊。
随访已愈。
选自《广义经方群贤仁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