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如何评价
对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历史上的大人物。教员曾经在《沁园春·雪》就评价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教员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高吗,说白了不高。什么叫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不就是说秦始皇、汉武帝文采不行。
什么叫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不就是说唐太宗,宋太祖写诗作词水平不行,搞不出好的作品来。注: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来指一切文学作品,也通常成为了文学的代名词。
什么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意思就是成吉思汗大老粗一个,跟文学挨不上边。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都是政治家,其中也有人是军事家。可是这首词中,教员没有在政治上,或者是军事上的角度进行评价。
却偏偏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人,这有点不能理解,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然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教员的说法不无道理,这些帝王们虽然在政治建树颇丰,可是在文学上却总是差了一点。
如果真的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文学水平,对其进行一个排名,那么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秦始皇>成吉思汗。
首先这些人中汉武帝排第一,这是因为汉武帝可以称得上文学家,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因为其文学水平很高,写诗做赋不在话下。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就这一首《秋风辞》足以奠定汉武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这首诗文字清丽隽永,笔调流畅,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且适合传唱,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佳作,历来受到赞誉,为人们所称道。
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而汉武帝不仅会写诗,还会写赋。赋是古代文学早期的一种华丽的文学体裁,写的好的有司马相如,扬雄等人。
汉武帝存留的诗作有《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明人王世贞以为,其成就在“长卿下、子云上”。也就是说明朝人认为汉武帝的文学水平在司马相如之下,扬雄之上。
注:长卿是司马相如的字,子云是扬雄的字。这两人都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
唐太宗的文化水平也不低,拥有诗人的头衔,但是其文学水平有限,还达不到文学家的高度。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唐太宗的诗有帝王之象,可是他生活在唐朝初年,当时的诗坛中柔糜的宫体诗占据了主流,加上其身边的诗人也是宫体诗人。
李世民作为一代帝王可以跳出世俗的看法登上帝位,也可以打破常规战法用兵制胜,可是在文学上却怎么也跳不出宫体诗的范畴,一辈子在宫体诗的围栏里转圈,其诗作大多数都有宫体诗的影响,或者就直接说宫体诗。
所以后世的文学评论家认为唐太宗的诗作是比不上汉武帝曹孟德的,“远逊汉武,近输曹公。”
当然宋太祖虽然排名靠前,实际上他连诗人都算不上,其有诗作传世,也不过是一首半。
据说其中一首诗乃是赵匡胤曾经流落街头,大半夜只能跑到大相国寺的菜园子里去偷菜吃,而看园子的老和尚正在睡觉,梦中有一条龙落在了园子里。
老和尚从梦中惊醒,前去菜园子查看,结果发现了正在偷菜的赵匡胤,赵匡胤落魄极了,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脸上胡子拉碴的。
但是其身上的气质却令老和尚相信了梦中的事情,于是请赵匡胤到房中做客。老和尚将自己仅有的口粮拿出来给赵匡胤做了一顿饭吃,然后告诉了他梦中的事情。
赵匡胤吃了饭,听了老和尚的话,心中高兴极了。天亮的时候告别老和尚,向北方出发,去投奔郭威去了。
当时天刚刚亮,赵匡胤看着当时红红升起的太阳,心中有了希望,于是作诗一首,
《日诗》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首诗除了有气势之外,没有一点文学艺术水平。这也和赵匡胤本人的文化水平有关,赵匡胤的文化水平有限,有时候连一首诗都写不完,只留下了半拉子。
比如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就是赵匡胤没有写完的诗,因为他写过之后,就不知道该写啥了。想了一晚上也没有弄明白,所以就这水平,诗人都混不上。
而秦始皇和成吉思汗就直接没有诗作,或者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半斤对八两。
主要是秦始皇不是文盲,其身边有大文学家离司,李斯是骈文的鼻祖,开创了骈文的文体,其《谏逐客令》就是千古骈文。
所以秦始皇稍微比成吉思汗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