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秦简(肆)》上雒关外的“雒汉”路经
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成果展
十三幅图解岳麓秦简上雒关与汉中郡(补义)
作者:王国伟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简053-054)秦律有“郡及襄武、上雒、商、函谷关外人及郡、襄武、上雒、商、函谷关外男女去阑亡、将阳,来入之中县道,无少长,舍人室,室主舍者,智(知)其请(情),以律之。
大意为:郡及襄武县关、上雒县(峣)关、商县(武)关、函谷关的关外的来人,以及获刑而流放到郡及襄武县关、雒县(峣)关、商县(武)关、函谷关外的男人或女人,带罪离去逃亡,无通行信符(证),或越关,逃亡时间在一年以上者,或擅自出走、逃亡时间在一年以内者,进入中县道,给这些人提供住所收留的人,以及伍、典都要受到处罚。
以上秦律,除描述了对关外入关内获罪,或关内人犯罪的处罚规定,其四关的设置、检查、管理,与皇城的安全、及秦律的实施也密不可分。
显然,四关的独立性纠正了今人认为商(武)关与上雒(峣)关的关系一为外关、一为内关、《史稿图集》认为此上雒(峣)关面对上雒腹地,即今牧户关路径设关走向之误。
其峣关道路主要走向,除与武关道为同一主道,但其关外主要面对汉中郡,或比汉中郡更远的地方。
《岳麓书院秦简》的四关,无大散关,说明散关是秦后设置之关,也说明该散关通往汉中郡的路径,在秦时尚未形成人员正常流动的道路。当然也就无需设关隘。因此,除过刘邦入汉走陈仓道以外,秦通往汉中郡人员车马正常流通的道的关(官)道,也仅有一条:即从上雒峣关出,至汉中郡的雒汉道路径。而其它通往汉中郡的道路仅为小路。况且,古时深山人烟稀少,豺狼虎豹出没颇多,数十里、成百里不见人家,不是成群结队恐不敢行小路。
可见,先秦至汉中与楚之争事件典故、周幽王去褒氏之国得到褒姒所走的路径,必与秦时峣关出关的路径一致。
今史未载此道的原因,是受刘邦入汉事件、及南朝宋人裴骃解注《史记·项羽本纪》认为四关有散关无峣关、宋人王应麟认为秦四关有散关无峣关而被今人认同之误,以及东汉皇城从长安移至洛阳,汉中郡至皇城地址、政令传达、朝贡道路的改变,其通往峣关故贡道自然荒废成为民道,且时间过于久远,如同秦楚大道(武关道)迷失一样被遗忘之故。
这条道路与汉中郡的连接,与此地西周时的酆国、庸国有直接关系,虽酆国国君被周王早废,但因其特殊身份,其封邑仍然保留。东汉将此地域划为南阳郡析县所辖时,仍有“酆乡城”的治地。
从《中国史稿地图集》西周图可知,在西周周室南山外及东南诸侯国的分布排列,除今南阳盆地申、吕、谢等诸侯国外,由今已探明的丹水流域如:茽国、鄀国(丹水县为古鄀国的商密地。班固说:丹水县有密阳乡,即故商密也)、楚国(丹淅之汇,在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国令尹子庚墓(楚庄王之子)以及周边大量楚国贵族墓被发现,为丹淅说提供了实物证据。)、以及由汉水中下游旁榖、唐、邓、卢等,均在汉水流域经丹水出入周室。而酆国、庸国、蘷等至周室出入应从今金钱河为交通便易近道。
而周幽王扩大疆土去汉水至褒国获第二任妻子褒姒,必走诸侯国朝贡路经、途中可在朝贡国及以水路道路聚落多的地方歇息、再寻找征服新聚邑地扩大疆土。西周年代,开辟千里道路走今人烟稀少(散关)路经至汉水可能性不大。春秋战国亦如此。
可见《中国史稿图集》中秦主道连接陈仓道、褒斜道通往汉中郡已为刘邦入汉所修,尚不是秦所修大道。(附图)
从《图集》汉图所标注的“秦岭山”,认为秦路的出口在此秦岭山段的判断,其《岳麓书院秦简(肆)》上雒峣关关外主道路经连接大致可分为:
1、今葛牌—秦岭口:一路朝南城子北城子—武关道方向;
2、另一路沿楚水—小河口—色河(进山阳)沿金钱河—漫川关—上津、夹河口入汉江路—关口—安康(汉中西城);(《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路径,是在楚山、秦岭之间楚水道路至南城子、北城子)
3、由《图集》秦、汉图中,由峣关(葛牌)经今文公岭接金钱河,下漫川、上津、夹河口入汉江路—关口—安康-—汉中。或走旬河。全长大约1300里(安康古汉中800里)。
西汉汉中郡移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汉江北岸中渡台),此郡治移动的秦汉时间,疑与雒汉道有直接关系。
而东汉复还旧治,与皇城搬迁,治邑朝贡进皇城不走此道走汉江,此雒汉道也逐成民道相关。
《岳麓书院秦简(肆)》上雒关的出现,《中国史稿图集》中的秦主道连接褒斜道、陈仓道至汉中郡作为秦关可控的秦主道依据有误。
陈仓古道、褒斜道,虽秦末刘邦入汉时有载,及周幽王扩大疆土去汉水至褒国但不是秦主要的关隘通道。
《中国历史地图集》秦图补注:
《岳麓书院秦简(肆))中峣关的责任是控制汉中郡方向的雒汉道。
敦煌博物馆王国伟爨书展品(秦楚大道发现记局部)
编辑:校队:王 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