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痛经病验案介绍

初诊:2012.5.3。朱某,36岁,2年多前开始痛经,平素月经7 35 Lmp:2012.4.12经量多,色鲜红,有血块,经期前腰酸,第一天开始腹痛剧烈,喜卧,偶需服止痛药,持续3--4天,伴乏力,头晕,手足软,乳胀,精神可,纳可,寐安,二便调,胸闷。2011.2.22B超示:子宫肌腺瘤,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宫体前位增大,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瘤,慢性盆腔炎。

中医诊断:痛经。

方药:消癥汤(大)(三棱10g、莪术1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皂角刺15g、石见穿15g、紫草15g、牡蛎30g、海藻30g、荔枝核10g、橘核10g、制乳香4g、制没药4g)加蒲公英15g、红藤30g,7剂。

二诊:2012.5.10 无不适症  中药守上方加蒲公英20g、红藤30g,7剂。

三诊:2012.5.15 Lmp5.14,痛经减轻。

方药:腺肌汤(三七5g、肉桂粉(吞)4g、三棱10g、莪术10g、制乳香4g、制没药4g、蟅虫10g、水蛭9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20g、皂角刺10g、海藻15g、续断15g、野荞麦根20g)加败酱草30g、蒲公英30g,7剂。

散结镇痛胶囊2合。

四诊:2012.5.29。无不适。舌脉如上。

方药:消癥汤(大)加蒲公英15g,红藤20g,14剂。

活血化瘀灌肠液,12袋。

五诊:2012.6.14。Lmp6.12,痛经减轻。

方药:消癥汤加减加砂仁5g(冲服),半夏10g,6剂。

消癥汤(大)加蒲公英15g,红藤20g,7剂。

活血化瘀灌肠液,6袋。

六诊:2012.7.13。Lmp7.13伴腹痛。

方药:腺肌汤,7剂。

散结镇痛胶囊,2合。

七诊:2012.8.1。经期通畅,便溏。

方药:消癥汤加神曲10g,山楂15g,槟榔10g,积雪草15g,14剂。

腺肌汤,6剂。

散结镇痛胶囊,2合。

根据病史可知,该患为继发性痛经,从西医角度来看,病情并不单一,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均存在。但从中医角度来讲,通过辨证,知其病机为湿热瘀结,胞宫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症瘕、痛经。患者因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瘀阻冲任,故有血块;结于胞脉,而成癥瘕,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热能迫血妄行则经量多,色鲜红。

马老师经过多年临床积累,创制了消癥汤和腺肌汤,前者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卵巢囊肿、陈旧性宫外孕等,后者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有一定的疗效。消癥汤由六组药对组成,三棱、莪术性虽平,却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乳香香窜入心经,能活血定痛,炒用活血作用较强,没药炒后刺激性减小,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二者善治女子经行腹痛,老师常用其治疗膜状痛经或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严重痛经;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半枝莲消炎又化瘀,常用于慢性盆腔炎;皂角刺为攻走血脉之药,被称为“疡毒药中第一要剂”,能清热解毒,拔毒溃坚,多用于妇科痈疡之证,慢性盆腔炎类似于中医内痈,由湿热蕴结所致,老师用消癥汤方中的皂角刺两则兼顾,真为妙用;石见穿活血止痛、清热利湿;牡蛎、海藻软坚散结,后者尚可活血化瘀,二者之于症瘕,消散能力甚好。橘核理气散结止痛,《本草汇言》称其治“妇人瘕疝、小腹攻痛、腰胯重滞、气逆淋带等疾”,此类描述与慢性盆腔炎相近,荔枝核入血分,行血中滞气,治妇人血气刺痛。腺肌汤乃消癥汤去牡蛎、石见穿、荔枝核、橘核加三七、肉桂粉、蛰虫、水蛭、续断、野荞麦,药量亦有加减。清热散结之力稍弱,却增温经益肾之功,逐瘀之力亦较强。本案老师非经期以消癥汤为主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以使气血调畅,月经将至或经行期改用腺肌汤清热破瘀、温经益肾,使胞脉充盈,经血下泄,则经血自调,痛经自消,患者用药3个月后痛经治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