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山奈
山奈,属于较少用的药食两用本草。有资料显示其以三奈子为名较早见于《海上方》,《海上方》又名《海上名方》、《海上仙方》、《孙真人海上方》,是书托名唐代孙思邈撰,据《郑堂读书记》记载,当为宋代钱竽撰,也有学者考证讲历史上的钱竽,应是一个觅得孙思邈撰《海上方》之旧本,并予重刻、刊印之传人。遑论《海上方》到底是否为孙思邈所撰,山奈以三赖见于明代刘文泰的《本草品汇精要》也是不争的事实。相隔半个世纪后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山柰俗讹为三柰,又讹为三赖,皆土音也。或云:本名山辣,南人舌音呼山为三,呼辣如赖,故致谬误。其说甚通。”从时珍老师的记载中可知,三奈、三赖也好,山辣也罢,皆为乡间俚语谐音而来。直到民国时期,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中以“沙姜”为名对其进行了记载,于是山奈又有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名称。山奈在本草专著中较少记载,关于山奈入药源流的专题研究资料也属于一个小空白,有待业内专家学者的关注。
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山奈之用说:“三赖,辟秽气。作面脂,疗风邪,润泽颜色。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从这一表述来看,早期的山奈之用,外用比较常见,主要有两方面用途,其一,做面脂,用来美容;其二,医疗用,外涂止痛除臭,用于牙痛、口臭。古代很擅长用山奈来美容及治疗损美性皮病,比如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有记载用山奈来治疗紫白癜风,清代吴本立《女科切要》中更有山奈治疗妇人面黑粉滓、面生痱(疒+咅)、雀斑的记载,田绵淮的《医方拾锦》比较附有创意,用山奈合其他香药制作鞋垫,美其名曰“软足散”,“撒鞋底,行路脚汗皆出香”。除此外,尚用来治疗发落不生。也无怪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山奈“入合诸香用”了。李老师《本草纲目》记载山奈又可“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清代署名卧云山人的《剑慧草堂医案》中较多使用山奈治疗中阳不足,胃有寒湿及肝胃不和而至的脘痛呕吐,甚则痛甚肢厥。时代演绎至今,山奈温中之用尚存,美容及治疗牙痛之用尚有待借助古人经验予以研究开发。
学古人经验造福健康
VX:beijing778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