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变革,我们需要的四个底层思维
cseedu(←长按复制)
教育使命,点滴随行。
李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教育媒体策划人
2020 年的突发疫情改变了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景,广大教师为了“停课不停学”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实验。在关于这场实验的讨论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网课”“线上教学”,少有聚焦“作业”。但事实上,没有人会否认作业的重要性,以及在这场疫情中跟作业相关的各种“痛”——教师布置难、批改难、反馈难、监管难,家长辅导难,而学生则是完成任务难、高质量完成任务更难。
之所以网课被热议,而作业被忽视,背后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将学生学习发生场景的重心放在了课堂上,将课堂之外的作业视为补充和辅助。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仅靠课堂学习无法确保学习质量——这也是为什么作业成为学生负担的一个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上跟随式的学习几乎是很难实现的。
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课堂,学生的所有学习严格来说都被迫发生在了“课外”——无论是上网课还是作业,这为我们重新反思学习、重新反思作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当学习发生的全部场景都在课外的时候,一个问题产生了:让学生看网课,尤其是录播网课,算是“作业”吗?另一方面,如果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已经学会了某节课的内容,可以直接做作业而不看网课吗?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需要我们拿掉“做作业”和“上课”的人为界限,以“学习”来统整二者。即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其本质都是学习发生的方式,是学生学习旅程中的一个环节,区别只是“场景”不同——“课”是有教师在场(线下或线上)的有组织的学习,“做作业”不过是学生的独立学习。
当我们把“做作业”定义成学生“独立场景下的学习”时,我们对“作业”的思考就不仅限于当日的教学任务,“作业”发挥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巩固和检测当日学习效果,我们需要一个关于作业的新的思考框架:
本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独立学习能力? 本学段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关键学习素养? 如何支持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和素养?
只有当我们对这几个问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拿出详细方案的时候,学生做作业才不再是碎片化地、被动地“完成当日课后学习任务”,而是日积月累地在提升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对于其长期和短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很多作业的创新,很多教师重新发现了家庭及居家环境的价值,将疫情及全民抗疫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源,布置了很多平时没有机会布置的作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育人意识,有全面的育人目标系统,有灵活的思维和宽广的眼界,引导学生去拓展学习的领域,探索学习的意义,反思个人的身心成长。在学校逐渐恢复常态之后,这些经验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知识性的学习进行有效整合,赋予作业以更大的价值。
长期以来,作业最大的弊病是量大而效果差,严重挤占学生课后时间,加重学生负担,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并且还“有效”地把学生训练成为基于完成任务的被动学习者,以致成为一名厌学者。
我们需要基于对学生成长的常识性理解,基于最新的学习科学、脑科学研究成果,基于我们对一线经验的及时发现、梳理和提炼——根本上基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规律,实现对作业的优化设计,从而改变学生的作业体验。
在作业设计中,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完成方式与载体、完成时间、反馈评价方式、作业成果利用等,都是重要的设计维度。
通过设计保护和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热情和信心——比如多一些开放性、探究性、创意性、成果性的作业; 通过设计将“独立场景下的学习”的主导权和责任交还到学生手中——比如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帮助学生制定长短期学习目标、规划和自我激励机制; 通过设计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比如不同学习目标与不同任务方式的科学匹配,作业量的精心研判,加强学生的知识梳理和学习反思; 通过设计实现学习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比如在时间、进度和方式上给学生更多的灵活性。
总之,通过基于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精益设计实现从“完成学习任务”到“独立场景下的学习”的转型。
当我们把做作业定义为学生在独立场景下的学习,并赋予其超出原有“完成学习任务”的重大意义后,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独立学习支持系统。
正如我们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关照到每一位学生,我们也要通过这个系统,支持和帮助到每一位学生课后的独立学习。
疫情之后出现的学生重大两极分化,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疫情期间在不同的家庭,学生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学习状态。其实,这样的差异在常态下就是存在的,但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父母的职业,无法选择家庭条件和心理文化氛围,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齐心协力,共同帮助每一个人。
从学校来讲,因为长期以课堂为重,暴露出我们对学生独立场景下的学习缺乏系统支持。对于不完成作业、完不成作业的学生,我们除了向他们再三要求,加强管理外——对作业的粗暴管理引发了太多的恶性事件——从未从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支持角度思考问题,一味将做作业当作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需要提高和得到帮助的一种“独立学习能力”。
我们需要向一些国家学习,在机制、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强建设,为每个人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无论是课堂上的学习还是课外独立学习,全场景地支持到每个人,这应该是我们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如何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来源:《未来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