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脚痛”多年不当回事,一检查竟发现已患肾衰竭,怎么回事?

这是一位年龄将近30岁的小伙子,姓于,之前小于已有多年的“脚痛”病史。说起小于的脚痛,大约于三四年前开始就发现左足踝关节红肿及疼痛,当时认为可能是自己不小心崴了脚,休息2、3天并吃了点止痛药,也就好了,未去医院诊治。可在这之后,这一部位又出现过多次疼痛,而且在右足第一足趾关节也出现过类似的红肿及疼痛,小于仍然没当回事,还是自己买来止痛药吃了逐渐也就好了。
然而,就在2周前,小于又出现了类似的“脚痛”。经他同事的一句提醒:你应该去医院查一查吧。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查出了问题。小于的血尿酸高达562μmol/L,肾功能之血肌酐也已升高到196.3μmol/L,尿素氮也高,肾脏彩超显示结构紊乱及双肾偏小,且还有其它指标异常(略)。诊断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即慢性肾衰竭)。
仅仅是多年的“脚痛”,怎么就变成肾衰竭了?小于想不通!现就让笔者给各位细细说一说吧:多年未好好诊治的脚痛(痛风),怎么就变成了慢性肾衰竭?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其典型表现为关节出现红、肿、热、痛与活动受限。痛风反复发作,尿酸盐就会大量沉积,凝结成块成团,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小的如芝麻,大的如鸡蛋。受到痛风石的影响,关节可出现严重变形,表现为突出的硬结。这一硬结,还会受到多种诱因影响,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发作时,疼痛非常剧烈,且伴有局部的红肿与发热,以及活动受限等。出现痛风反复发作,其背后根本原因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就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根据统计,血尿酸超过400μmol/L,大约有1%的人会转为痛风;血尿酸超过500μmol/L,大约有8%的人会转为痛风;血尿酸超过600μmol/L,大约有10%的人会转为痛风。流行病学统计还发现,大约有40%的痛风患者可继发肾脏损害的相关表现。然而,在一项尸体解剖的研究中发现,痛风患者100%存在肾脏病变。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痛风患者就算没能检测到肾损害的相关指标,实际上患者的肾脏已经受到痛风的侵害了。
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可出现肾脏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可出现全身多系统与器官受累表现。在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或疾病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高尿酸血症可引起慢性尿酸性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及尿酸性肾结石病等,还会引起慢性肾脏病加快发展。小于的痛风影响到肾脏,显然与此有关。若能够早一点发现自己患有高尿酸血症,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则完全有希望避免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可小于并没有这样做,而且还保持着他一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喜欢吃肉、经常喝酒、不爱运动及喜喝饮料等等,显然与他这四个习惯有关。
高尿酸血症患者如何才能避免进展为慢性肾衰竭?这里的关键是降低血尿酸水平。一般来说,无痛风石者,血尿酸应控制在360μmol/L;有痛风石者,血尿酸应控制在360μmol/L。相关指南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生活方式指导建议应做好如下这几点:
一是禁止抽烟喝酒;
二是限制高嘌呤饮食;
三是避免剧烈运动;
四是减少饮用果糖含量高的饮料;
五是养成经常多喝水的习惯;
六是控制体重不超标;
七是增加新鲜蔬菜与水果的摄入;
八是作息规律与适当运动。
降低血尿酸水平,其次考虑加用或选择用药治疗,别嘌醇、苯溴马隆及非布司他等都可以选择使用。但在选择价格较为便宜的别嘌醇时,需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即大约有2%的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有条件者在使用前可以做一基因检测,即HLA-B*5801基因阳性者不适合使用。
当出现痛风发作时,还需要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给予相应的治疗,根据具体病情,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及秋水仙碱等药物都可以选择使用。
小于已经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则要在降尿酸的同时,还需对肾衰竭进行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到尿毒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