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之灵与挡口之顿
这篇之前,先说两个事。
本来今天该继续钓组灵敏度。但是,有朋友看到后,觉得那篇文章不但对调钓很重要,而且思路和解决实际运算等方面都是很有价值,建议先给正规期刊投个稿。这样的话,就不能先这里发布。望各位理解和见谅。那么,我们就先隔过去那篇,继续下面的分享。
另一个是,这两年来,我在头条和百度上,见到很多篇未经过我同意就从海峡钓鱼论坛转发的我的文章,文中并未注明出处和我的网名fabric。刚开始我很恼火。不过,静下心来,也有点小骄傲。被偷偷转发,说明我的研究得到了认可。也是在发扬我的调钓理论。何况,我靠这个本也没准备挣个三五毛钱花。虽然在这几年里,为搞清楚调钓里的道道,我费尽了心神,头发都掉了三分之一。
有些钓友可能对钓组的“本征灵敏度”和“基础灵敏度”具体是说什么的和对垂钓有什么用处感到困扰。觉得这些“理论”的东西大概没多大用处。其实,如果搞清楚这些“理论”,在钓组搭配和灵顿调整甚至是选择及制作浮漂等方面,以及对垂钓中的一些现象疑惑进行解释上,都有实际的价值。本文就简明厘清这几种灵敏度的关系。
那些调钓法及全调目公式方面的内容,讲的是漂铅钩饵的搭配和调钓使钓组具备的基础灵敏度。钓组的基础灵敏度以饵的悬浮系数x和钩的到底系数y确定的钩饵的水下状态决定的。实质就是表示鱼吸食钩饵的难易程度。漂铅钩饵的搭配和调钓合适,鱼吸食钩饵比较轻松容易,则钓组的基础灵敏度就高。
前面几篇关于钓组本征灵敏度方面的文章,是在漂铅钩饵合理搭配和调钓合适使钓组具备较高的基础灵敏度的条件下,对影响钓组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特征的诸如漂铅钩饵线这些钓组构件因素进行考量,并用钓组“本征灵敏度”方法对鱼口漂相进行解读。
所以,钓组的灵敏度就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钩饵的水下状态决定的静态的基础灵敏度,就是前面全调目公式调钓法那一系列文章的内容。也就是有些大师宣称的“调灵钓灵,调灵钓顿,调顿钓灵,调顿钓顿”这个绕口令的内容。(下文我就专门就这个“绕口令”写一篇好了)。另一类是以漂铅钩饵线这些钓组构件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钓组运动的幅度和速度特征的动态的本征灵敏度。本征灵敏度包括位移灵敏度s(或者写为s1)和速度灵敏度u(或者写为s2)。还有平均速度V。这部分内容就是钓组灵敏度方面的内容。
本文其实是“倒叙”基础灵敏度对鱼口漂相的作用。
鱼吸饵的力F吸首先消耗在钩饵(包括子线)上一部分F吸1,剩下的才是使漂目下降出现鱼口漂相的力F吸2。前面关于钓组本征灵敏度方面的文章说的就是这个F吸2作用的是钓组本征灵敏度。本文说的就是这个F吸1,作用的是钓组的基础灵敏度。
所谓钓组灵顿,只是鱼吸饵的力导致漂目下降的长度和速度特征的鱼口漂相的表现。由上面鱼吸饵的力的分解可知,对于同一条鱼和同一个钓组,F吸相同,如果减少F吸1就是增加了F吸2。而减少F吸1就是增加钓组的基础灵敏度,增加F吸2就是增加了钓组本征灵敏度里的位移灵敏度s。也就是使钓组系统的灵敏度增加。从而使鱼口漂相更加清晰。
而减少F吸1的方法,就是减少鱼消耗在钩饵和子线上的力。
鱼吸食悬浮的钩饵时,只需正常“喝水“(有钓友解释为“负压”)就可带动钩饵贴近鱼唇。而不必付出钩饵的水下重量的力。但是,由于“钩饵只要有部分悬浮,其子线必定垂直受力”,所以,在钩饵贴着鱼唇之后,如果想被“吸入”口中,钩柄上端较短长度的子线必须由垂直受力变为水平受力,即弯曲出近90度弧线。此时,子线弯曲超出饱和弯曲程度,具备弹性内力。这个弹性内力对于鱼将钩饵吸入口中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阻力。即俗称的“挡口”。
如果对这个子线弯曲超出饱和弯曲程度后的弹性内力没有概念的话,会觉得无所谓。那么,在桌面上做个小实验。以冬天钓轻口鱼的小钩小饵细子线为例。将带子线的小钩上挂两三条红虫,平放在桌面上(这样就是钩饵的重量由桌面承担,相当于鱼吸饵的力不必耗费在钩饵上)。手指捏住钩柄上端一二厘米的子线处(考虑到小鲫鱼即使将钩饵吸到喉咙口的口腔长度),试着使子线弯曲。正常搭配的情况下,在子线远没有弯曲成90度弧线时,钩饵就已经在桌面上滑动了。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子线挡口的力超过钩饵重量。何况钩饵的水下重量会减轻其体积的水的重量,这种挡口的效果相对来说就更明显。
因此,冬季钓轻口小鱼,一般采取调平水钓钩目,即只有上钩重量悬浮,两饵和下钩都到底的“较顿”的B后状态。使下钩子线顺延弯曲,极大地降低了下钩子线的挡口作用,也就是提高了下钩饵的适口性。虽然这样的话,鱼需要付出钩饵的水下重量的力,但是这个力小于吸食悬浮钩饵时子线挡口的力,所以总的消耗在钩饵上的力F吸1减少了,就是提高了钓组的基础灵敏度。
因此可以得出,传统的以钩饵悬浮为主旨的钓组的“灵”,其实质多为“挡口之顿”。而传统的以钩饵到底的“顿”,实际中却往往可以满足“适口性之灵”。
以前有篇文章我说过,这种钓轻口小鱼的调钓法,竟然也适合钓巨物!原理其实是一样的。钓巨物一般用较粗子线,子线挡口的力更大,也是超过钓巨物的钩饵的水下重量。何况人家能长那么大,都是很警觉的。子线在嘴唇上那么一划拉它就吐饵逃跑了。
这种调钓法只需测得钩目,双空钩调平水,带双饵钓钩目即可。简单有效。
是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要这么钓“钝”呢?不一定的。有些特殊情况还得钓灵。哪怕挡口也不惜。
首先是水底淤泥酱层软厚。此时最大的问题是,起码得使上钩饵悬浮于酱层之上。
另一种就是水底低伏浅草密布。一般水库调水后又涨水,会淹没新生浅草。一些池塘河流边也会有这种情况。鱼一般也很难在这样的密布的草间穿行觅食。这就需要钩饵贴于草叶之上。
这种情况下,不妨双钩双饵调平水,钓一个或者半个饵目。(钓一个或者半个钩目也是无妨的。目的就是让下钩饵的整体里只有少部分重量到底。其余都悬浮。)也是只需测得钩目,或者饵目。还是比较简单方便的。
有些钓友想追求极致的一悬一沉。那就双空钩调饵目,带双饵钓钩目即可。(比如饵目为3目,钩目为2目,调3钓2或者调4钓3,钩饵的水下状态就是精确的一悬一沉。饵比钩轻时也适用。)只是钩目饵目都得测得,比较麻烦。
夏季鱼口普遍较猛,就是相对于钓组来说,F吸很大,消耗在钩饵上的力F吸1相对较小,剩余的使漂目下降的力F吸2就较大,鱼口漂相自然就相当清晰明确。所以,精确的调钓和保证钓组灵敏度的方法在鱼口较好的季节,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在钓轻口鱼的季节,却可以体现出它们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