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江大桥

泉江大桥

刘述涛

泉江,曾经是遂川县名。北宋宣和三年(1121)遂川更名为泉江县。泉江县只叫了十年,到南宋绍兴元年(1131)又复名为龙泉县。但“泉江”这两个字却是留存了下来。何况遂川江也叫泉江,遂川县城中心城镇,也叫泉江镇。自然,1973年建成的大桥,就叫做泉江大桥。

泉江大桥,位于遂川江水南水北最中心地段,是连接遂川水南水北最直接的大桥,原来虽然有一座浮桥让遂川人过往,但只要洪水一来,便是隔河千里。要说,1955年,遂川大桥横跨遂川江,已经建好,能通车走人,但遂川人总觉得很不顺脚,这一绕多了可不是百步千步,而是万步。何况那时候的交通也不便利,一条路左弯右曲,从县城要绕到遂川大桥过江,就有点像是要去草林弯到沙坝下一样。

有了泉江大桥,遂川水南水北,便有了坦途,刹时间县里交通变得方便无比,人人要去往水南水北,都往泉江大桥上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泉江大桥,就成了为遂川县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中午,三所中学一放学,遂中的,瑶中的,泉中的都往桥上奔,此时又有拉板车的,担屎担尿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县城里住着的人还会把屎尿卖钱,农民挑着尿桶,也会在县城一路大喊“有嘛尿交(gao),有嘛尿交(gao)?一担尿,贵的五毛,便宜的三四毛,挑着回家做肥料。也挑着过泉江大桥,一边往前走,在边大喊:“来,尿来伊”旁边的人一听,立刻会让出一条路来。我们这些男孩子,一看走不动了,也就学着人喊“尿来伊,粪来伊”刹时间,就让出一条路,再一看,上当了,就会有人喊,“短命仔,你打哑哇!”

泉江大桥,尤其是快过年的时候,更是人来人往,挤得不行,还有坐在桥头边上卖红曲的,卖茶叶的,卖土特产的,卖米果的。在那年月,也没有什么人管,老百姓也是哪方便到哪卖。要说泉江大桥的两边,都是做生意最红火的地方,水北一开始是大桥商场,副食品公司,大桥商场的位置如今成了国光超市,仍是遂川人扎堆,买东西像不要钱的地方。大桥桥洞,更是许多小孩子梦魂牵绕的地方,里面有一分钱三块的酸萝卜,一分钱一串醋姜。卖这些酸萝卜风菜杆的是一位长得胖胖的老婆婆,她挑着一担箩,箩上放着一个木板,木板上一个罩子,罩子里面就是用玻璃瓶子装的,酸箩卜、酸姜,风菜杆,一分钱三粒的雪豆糖,三分钱一块的雪梨糖。桥洞中还有卖鱼钩,鱼网的老人,一个桥洞,许多故事,现在想来,都是少年时代最喜欢也最向往的地方。

在泉江大桥的水南面,一开始是中医院,中医院先是在一楼做门诊,后来一看桥面上人更多,就从桥面上引过去,中医院过来是汽车队,原来到各个乡镇的客车都停在汽车队里面,我那时候去禾源上班,还是二块四毛钱的车票,在车队搭车。车队围墙那点路也是变来变去,还弄个许多小店。开始还是木棚仔的店,慢慢木棚仔拆了成为农贸市场。车队对面是和平粮站,和平粮站很大,后来又叫瑶厦粮管所。和平粮站里面还做过饲料厂。对了,原来最早的“芳梅照像馆”就在泉江大桥水南桥头的边上,那时候生意火得不得了,人们提起芳梅照像馆的主人,说他叫梁芳梅,也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人。说是后来赚到了钱,又开起了五金店,信托店。只是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江山代有新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像这样一批改革开放就下了海,经了商,赚到了第一桶金的人,在遂川还有很多,但很快又被新人所代替,皆很正常,新陈代谢,潮涨潮退,就如泉江大桥,也越来越拥挤,越来越难以承载遂川人前进的脚步。哪怕是到了九十年代,遂川又新修了龙泉大桥,泉江大桥仍是不堪重负,仍是车水马龙,这也足见遂川县城马路太窄,人口太多。

当日子到了新世纪,泉江大桥的两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桥商场不见了,中医院没有了,车队,和平粮站都变成了市场与高楼。泉江大桥也迎来了拓宽改造。2012年开始,泉江大桥开始拓宽,2013年,拓宽后的泉江大桥终于又以前的面目出现在遂川人的视线中。

如今,这座见证了遂川县的发展,见证了遂川人一步一步走同繁荣富裕的泉江大桥,仍在发挥它的作用,仍默默的承受着它应承受的一切。它始终坚信,大浪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江山如画,人生如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