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篇|谷雨时节 祛湿健脾

谚语云:清明下种,谷雨下秧。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水稻下秧的时候。农人泡在春雨和水田里劳作,需要提防湿邪入侵。

湿邪是中医学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当中的一种。

人体湿气过重会出现食欲不振、头重如裹、大便溏泻、舌苔厚腻、困倦无力、头脸油腻等症状。

人体湿重时间长,还会出现肥胖(喝水都肥)、过敏、湿疹、脚气、腰酸关节疼痛、浮肿以及男科妇科炎症等并发症。

湿邪对人体健康危害大,而且难以治理,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对说法。

湿邪在人体遇寒则成为寒湿,伤害关节、产生寒痰;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使人身热不扬,头痛而重、口苦,胸痞;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张章医生介绍说:“人体湿气的产生,临床上一般有外湿和内湿两种情况。

外湿的产生可以由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导致,比如像我们在外边淋雨下水就可以导致外湿的产生,再比如我们平时居住的地方潮湿阴暗也可以导致外湿的产生。

内湿的产生就是我们自身的因素,比如我们平时喜欢吃油腻的食物,爱喝酒爱喝凉饮从而导致我们脾胃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导致内湿的产生。”

· 对待湿邪重在预防 ·

1、避开湿气重的环境。

阴冷潮湿对天气尽量避免外出淋雨。水中作业要注意防水。汗后湿衣及时更换。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避免睡在地板上,不要盖潮湿的被子睡觉。居住地潮湿,借助电器保持室内干燥。

2、避免长时间吹空调。

在空调环境内,汗出不来,湿气困在体内。而且天气热的时候皮肤腠理打开,寒气直接进入体内,会伤害肺。肺有分布体液的功能,如果肺的阳气给空调伤了,体内就困湿了。

3、避免食用过多甘甜、油腻的食物,减轻脾胃的负担。

脾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内停是人体内部产生湿气的主要原因。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饮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

4、日常注意健脾养胃,饮食有节,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脾胃健康是避免内湿的保障。

· 祛湿健脾食疗法 ·

体内已经有湿气,要先祛湿,在祛湿的基础上健脾养胃。如果体内湿气重,不宜单用甜腻的健脾食材,例如新鲜的淮山药,会越吃越湿。因此需要祛湿与健脾的食材配伍使用。

明代名医陈功实始创八珍糕,祛湿健脾的保健功效明显。清朝宫廷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成为宫廷御用食疗方。我们也可以借助八珍糕的配伍搭配,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组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理。为家人和自己私人制作祛湿又健脾养胃的汤水。

· 汤料配伍参考 ·

【青年版】

茯苓、炒白扁豆、莲子、炒薏米、淮山药、芡实、山楂、炒麦芽

【长者版】

茯苓、炒白扁豆、莲子、炒薏米、淮山药、芡实、人参

【熟女版】

茯苓、炒白扁豆、莲子、炒薏米、淮山药、芡实、炒麦芽、藕粉

【强化健脾祛湿】

茯苓、炒白扁豆、莲子、炒薏米、淮山药、芡实、白术

【强化消食化积】

茯苓、炒白扁豆、莲子、炒薏米、淮山药、芡实、鸡内金

【强化化痰行气】

茯苓、炒白扁豆、莲子、炒薏米、淮山药、芡实、陈皮

【强化润肠通便】

茯苓、炒白扁豆、莲子、炒薏米、淮山药、芡实、杏仁

【时令搭配蔬果】

红萝卜、不去须的玉米、去皮马蹄、带皮冬瓜、生姜片等

【注意事项】

白扁豆、薏米、麦芽要先炒制,再和其它干汤料浸泡;陈皮浸泡后捞起切丝用,浸泡陈皮水保留入汤同煲;时令新鲜蔬果需要用油炒制,再放入锅中煲汤。

参考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