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隐姓埋名40年,住院没钱被停药,身份曝光医院成立专家组治疗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经典影片《英雄儿女》,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并不是导演虚构的,剧中每一个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原型。比如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王芳,她的原型名叫解秀梅,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功臣”称号的女战士。
解秀梅1932年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于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8年8月参军后一直在文工团里工作。抗美援朝爆发后,随着部队文工团一起入朝,后来因为前线缺乏医护人员,被上级调入战地手术所担任护理工作。虽然解秀梅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伤员的护理工作,可是她却毅然接受了这个新任务,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了救护伤员的行动中。
朝鲜的冬天非常寒冷,当时的条件又非常的艰苦,因为缺乏取暖设备,解秀梅经常用自己的体温给受伤的战士们取暖。当时很多战士在受伤后,还面临着低温的威胁,不少伤员的手脚都受到了严重的冻伤。每当解秀梅看到这样的伤员,都会把伤员冻伤的手、脚放进自己的袖筒里,用自己的体温帮他们取暖。
朝鲜冬天的积雪很厚。有一次,一名小战士为了追击敌人跑起来方便,偷偷换上了一双胶鞋。这种做法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后来战斗过后,小战士受了伤,胶鞋里的袜子和血水结成了冰,牢牢的冻在了脚上。当这名受伤的小战士被送到手术所时,解秀梅看了非常心疼,忍不住落下了眼泪。为了把胶鞋从小战士脚上脱下,她毅然解开自己的棉袄,把伤员的脚放在怀里温暖。
解秀梅的举动让小战士非常感动,他留着泪跟解秀梅说:“是您保住了我的双脚,伤愈后,我还要回到前方英勇杀敌!”
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置信,当年的条件真有如此艰苦吗?事实上确实如此。当时为了躲避敌军飞机的轰炸,战场上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战士们想吃一口热饭都不可能,更别说烧火取暖了。只能饿了吃口炒面,渴了喝口雪水。现在很多人对老兵们当年的英雄事迹产生怀疑,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经历过这种残酷情况。在空调、暖气中长大的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当时的条件有多么的艰苦。
1951年11月30日下午,战地手术所遭到了敌军轰炸,病房陷入了一片火海中。当时大部分伤员都已经被转移了出来,但是因为人手严重不足,605团的排长李永华还没来得及转移。解秀梅听到消息后,立刻奋不顾身的冲入火海把李永华背了出来。在撤离途中,为了躲避敌军的轰炸,解秀梅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伤员,爆炸中气浪掀起的碎石子把她的棉衣击穿好几处,被击伤的双臂鲜血淋漓。在解秀梅的保护下,伤员没有受到一丝伤害。
当飞机飞走后,解秀梅用尽最后的力气把伤员背到山下的防空洞,两人终于成功地脱离危险。因为解秀梅勇救伤员的英勇壮举,以及她平日里对伤员的无私关怀,后来她被授予“一等功”,成为抗美援朝期间唯一一位获得“一等功臣”称号的女战士。
1956年,解秀梅从部队退役,跟着丈夫先后在徐州、临沂等地工作。1976年,解秀梅终于回到阔别近30年的老家河北,后来成为当地兴华印刷厂的一名副厂长。自从解秀梅退役之后,一直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再也没有向人提起她当年获得的那些荣誉,默默地在印刷厂当了一名普通女工。曾经轰动一时的“女英雄解秀梅”,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以解秀梅当年立下的功绩,如果她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肯定能够得到一些照顾,生活也可以过得更好一些。但是她却选择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哪怕是生活上遇到再大的困难,她都一个人默默承受。
在解秀梅晚年时,因为患有多发性脑梗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治疗。在长达数月的治疗中,掏光了这个清贫家庭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3万元的治疗费。因为没钱支付医药费,医院只好给家属下达了停药通知单。家属无奈之下,只好向社会各界进行求助,引起了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的注意。
在1994年10月10 日那一期《东方时空》中,报道了“一等功臣”解秀梅,隐姓埋名40年,因为住院没钱被停药的遭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解秀梅的身份曝光之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涌入医院去看望她,医院也立刻成立了专家组对解秀梅进行治疗。但是因为她的病情太重,专家们也无力回天。1996年1月30日解秀英因病去世,享年64岁。
抗美援朝一共有154名战士获得了“一等功臣”的称号,解秀梅是其中唯一一名女战士。虽然她并没有骄人的战绩,可是她用自己的细心和热情无微不至的照顾伤员,甚至用自己的体温帮伤员取暖,这种伟大的精神更加令人钦佩和感动,应该永远被人们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