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欢喜》中看亲子冲突

近日,跟妮妮一起看《小欢喜》。
这部剧是以“家有高三毕业生”为主题,展示了三个家庭在亲子关系和教育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冲突此起彼伏,笑点泪点层出不穷。追剧的过程中,我感慨万千,觉得这部剧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地方。今天,我想说说这部剧在处理亲子矛盾方面给我的启示。
这三个家庭各有各的矛盾冲突点,方园家庭是方一凡的学习成绩不好,宋倩家庭是妈妈和女儿的理想不一致,季胜利家庭是缺少陪伴导致的亲子隔阂。很难说,谁家的矛盾冲突大或是小,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处理家庭矛盾方面,我觉得方园家庭是比较成功的。方园家庭应该是最理想的家庭,夫妻二人性格互补,有着良好的沟通相处模式,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性格阳光,乐观,抗挫折能力强。你看,如果不说学习的话,方一帆多讨人喜欢啊。
我感觉我们的家庭就属于这一种。妮爸特别像方园,幽默风趣,善于沟通,是家庭矛盾的灭火器和润滑剂。
剧里有一段是童文洁因为方一帆考试成绩没进步,两人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都气鼓鼓的。方园先做儿子工作,让他换位思考妈妈发火是因为横向比较的出发点,又细数妈妈对他的付出,既疏通了儿子的心理,又抓住契机教育了他。然后又去做媳妇童文洁的工作,这时,他又从纵向比较的角度分析,站在孩子长久发展的立场,说服童文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最后促使母子二人握手言和,皆大欢喜。
这样的剧情在我家也常常上演,每当我跟妮妮的冲突不可收拾的时候,我首先求助的就是妮爸。现在想想,妮爸到底怎么开导我的,我已经全然忘记。可能他说什么也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我烦闷气恼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可倾诉的对象。我倾诉的过程,也是发泄的过程,反思的过程。
对妮妮来说也是如此,她跟我矛盾冲突的时候,也是对她教育的最好时机。平时的教育似隔靴搔痒,她因为不重视,可能会左耳朵出,右耳朵冒。但在爆发矛盾的时候,她的内心也是惶恐不安或是痛苦无助的,她也渴望从这个困境中解脱出来。这时候,可能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契机,此时,如果有一个人能够理性温和地跟她分析利弊,她往往能听得进去。在我们家,妮爸就充当了这个角色。
其实,很多三口之家都是这样的。两个人发生了矛盾,第三方从中调停,化解矛盾。季扬扬的家庭也是如此,季扬扬跟爸爸季胜利抵触心理重,父子二人冲突比较多。这时,妈妈刘静就在中间当调停官。
而生活在单亲家庭的英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单亲妈妈带着孩子生活,不管是妈妈,还是孩子,都很压抑。残缺的家庭,让她们在心理上不自觉地低人一头,所以想在其他方面争口气来赢得尊严。宋倩要强,希望孩子好了还要更好。英子作为女孩,既体谅妈妈,想达到妈妈的要求,但又欺骗不了自己,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所以终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中,郁结于心却无人倾诉,最终得了中度抑郁症。
为什么现在得抑郁症的人这么多?就是因为人是精神动物,尤其是现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接受的资讯多,观点多,想法也多了起来。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需要自我的心理调节。如果自己实在调节不了,第三者的介入疏导也很重要。
有一篇非常出名的文章,也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案例。讲的是一名学生跟父母发生冲突跑出家门,遇到一个馄饨摊,饿了,却没有带钱,摊主请他免费吃了一碗馄饨。他很感激,摊主说,我给你一碗馄饨,你就这么感激,父母养育你这么多年,你不感恩,还和他们置气。学生幡然醒悟,心结打开。
剧中英子也一度把刘静当作知音,缓解她的焦虑。当她知道刘静得了癌症后,想表达关心时,刘静当然不会把得癌症的事告诉一个孩子,所以只是敷衍了一下。但英子却认为自己没资格关心她,然后选择离开去了深圳。
这个情节也给我一点启示:有时候,让孩子有点担当,让她感觉自己是可以依靠的,这也是让孩子对抗焦虑的一种方式。如果刘静当时告诉了英子实情,向她表达了自己的脆弱,说不定让英子平生出一种被依靠的勇毅之气,她也会因这点儿牵挂,而不会选择逃离。
即使再幸福的家庭,也避免不了发生亲子冲突。发生冲突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冲突如何解决。在这一方面,对于父母来说,永远学无止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