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中国直抵印度大平原腹地的地方

  亚东县位于日喀则市东南部,北邻康马县、白朗县、岗巴县,向南呈楔状伸入邻国印度和不丹之间。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段在北麓、南段在南麓),中部是帕里镇里的卓木拉日雪山,地势是北低—中高—南低。

  全县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森林面积24万亩,平均海拔3400米,需预防内源氧缺乏症。

  

  全县辖堆纳乡、吉汝乡、帕里镇、康布乡、上亚东乡、下亚东乡、下司马镇(为县城驻地)7个乡(镇)、25个行政村(居)、67个自然村。县城下司马镇距日喀则市区309公里,距拉萨市区580公里。2014年7月,日喀则撤地设市,亚东县属于日喀则市。

  

  亚东县境内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亚东沟自然风光、及“一泉两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木”即康布温泉,东嘎寺、嘎居寺、多庆湖、卓木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亚东原始森林。

  亚东,历史上曾隶属于帕里宗,亚东早期是卓木山谷里的一个小山村的名称。

  7世纪前,亚东县帕里一带由江孜地区称为洛昂王邦国统治。

  唐贞观三年(629年),亚东部分地方由吐蕃政权设立的行政区划“五茹”之一“茹拉”下属的千户之一“措额东布琼”管理。

  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把帕里一带赐给吐蕃豪族“桂”氏家族作为其封地之一,称为上部“桂域”,意即桂氏封地上部地区。

  9世纪后叶,吐蕃政权崩溃,亚东辖区大部分(包括今锡金、不丹等地)仍由“桂”氏族统治,长达几百年。

  15世纪,江孜地方首领帕巴贝桑布家族后裔被称为江孜法王家族。亚东县辖境基本在江孜法王家族的统治下。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藏历第十一饶迥水马年),在帕里正式设立有帕里宗,在亚东设立日纳宗(今锡金境内)。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军入侵西藏,亚东遂被英帝国强行辟为商埠。

  1964年5月江孜地区与日喀则地区合并,亚东划归日喀则地区。县府驻下司马镇。

  2014年7月,日喀则撤地设市,亚东县属于日喀则市。

  亚东县属喜马拉雅山高山地貌。平均海拔3500米,北部宽高,南部窄低。亚东南部总体地貌为一山沟——亚东沟。堆纳乡和帕里镇之间有一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山麓冲击平原。卓木拉日雪山位于帕里镇,距亚东县县城50公里。山高约7400米,是早古生代地层和喜玛拉雅山花岗岩所组成的断块山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山口。由于卓木拉日雪山山脉横通于县境内的中部,从而导致亚东县北低—中高—南低的地势,还自然将县划分为两个迥然不同的地貌单元。

  亚东县气候高寒干旱,年平均气温0℃,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9℃和8℃,生长期约150天,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南部海拔为2000—3400米,具有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特点,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7.7℃,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0.2℃和14.4℃,生长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873毫米。

  北低—中高—南低的地势导致水向南北流,南部是亚东河(没有固定名称,地图上有时称康布曲、或康布麻曲——因为麻曲流经康布乡),北部是多条小河。

  亚东县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亚东河常年奔流不息,水量充足、清澈,年均径流量为17.1亿立方米。因落差大,水流湍急,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此外,还有多庆湖等大小湖泊34个。

  

  亚东县离恒河平原非常近,翻过乃堆拉山口就是一望无际人口稠密的大平原,因为地势差距的缘故,乃堆拉山口一直是中国居高临下,虽然印度也可以堵住山口,但是控制力就明显不济!在现在亚东县的基础设施和内陆无异的情况下,交通的极大便利让亚东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至少我们再也不用长途跋涉翻雪山过荒原,光到达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维护边境的安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