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黄巢、张士诚,古代私盐贩子为啥特别爱造反?

都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水、谷物、盐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水和谷物这些都有可供选择种植的广阔地域,唯独盐是不可选择,也是无法代替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盐就像有磁场一样,吸引着人类向有盐分布的地区靠拢和聚集,建立生活基地,逐渐构成了人类的原始部落和氏族集团等。

《中国盐政史》说:“世界盐业,莫先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世称盐宗,此海盐所由起。”

在远古的神话中,煮海为盐的夙沙氏,便被说为海盐之神。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炎、黄、尧、舜、禹五帝画像里,其背景便是河东盐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后续的几千年里,盐也获得了诸如“食肴之将”“百味之祖”“生命之源”“国之大宝”等众多桂冠。

尽管如今由于盐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已经能够非常容易被获得,因此人们对盐重要性的认识已经不那么敏感了。然而,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说“盐”影响了人类文明,一点也不夸张。

01
食盐专卖制度

作为临海大国,中国有着18000公里海岸线和5000多个大小岛屿,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盐资源。在世界上,中国的海盐一直雄踞首位。

中国对世界盐文化的巨大贡献,不仅仅在于生产技术工艺,更在于盐文化的理论建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世界盐业史上,对盐政首先作出理论概括的先行者,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相”——管仲。作为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代名臣,在那个诸候争霸的时代,管仲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诸候的第一霸主。就连被我们尊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都以管仲为师,如此可见其才略非凡。

《管子·海王篇》是管仲盐文化思想学说的系统文献,有“盐政论者之祖”之称。这里就记载着管仲为齐桓公提出的富国兴邦、称霸春秋的警世之论“官山海”“正盐筴”

彼时的齐国有着据海而王的优势,管仲便提出了将山海的盐铁之利收归国家统一掌握的政策(“官山海”),并推行盐课税并实行盐专卖制度(“正盐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齐国借助靠海的地理优势习得捕鱼煮盐之法,在不产盐的季节将盐卖给其他不产盐的国家,以谋取高额利润。当时的宿国和鄣国就是因为惹毛了齐国,被断了盐路,因国力不济,被他国所灭。

在管仲看来,“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盐税就是人头税,足以令齐国称霸一时。在历史上能明确地把盐作为战略物资来看的,管仲是史无前例的第一人。

继管仲之后,汉武后期财务总监桑弘羊提出了“盐铁官营”,将关乎国计民生的盐和铁都进行了国家垄断。

图片来源于《汉武大帝》

尽管管仲提出了“官山海”,但那时也并非由国家全部垄断,还是会让部分利于民间。而桑弘羊垄断的不仅仅是售卖,而是产运销整个过程。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汉初刘家奉行黄老治国,整个社会看上去安乐富足,但中央却没什么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助长了他人的野心,比如引起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仗着吴国临海靠山,煮盐冶铁,巨额敛财。那时像刘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桑弘羊的“盐铁官营”深得刘彻之心。

别看这小小的盐铁官营,这次成功改革更代表着刘彻独掌社会财政大权。中央不用再受权贵富商制衡,国家财政收入大增,这才有了之后的汉武传奇。

图片来源于《汉武大帝》

然而,凡事物极必反。中央把盐业抓太紧了,老百姓吃不起盐,就必然会有私盐出现,甚至激起民怨。例如唐末的黄巢,就是盐贩世家,靠着家族积攒的财富在短时间内招兵买马,敲响了唐王朝的丧钟。

此外还有吴越的创始人钱镠(音同刘)、元末盐枭出身的方国珍、盐工出身的张士诚,都是借助贩卖私盐掀起了一阵阵腥风血雨。

02

明朝的盐引

到了明太祖时期,朱元璋将延续已久的官盐制度,开放为允许商人通过输送粮食来换取食盐的销售许可,大约30斤粮食就可换一份“盐引”。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边防军需的问题,还能让利于民。

图片来源于《洪武大案》

这里的“盐引”指的是一种专卖凭证,最早时宋代就有了:商人从政府那里购买盐引,盐引上写着具体的支盐数量、运送时间、地点等信息;然后,商人拿着盐引到盐产地支盐;再将这些食盐运送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贩卖。整个环节看上去有点像我们今天的证券。

明太祖在面对紧急的边患问题,推行了利国、惠商、便民的“开中法”:盐商们需要按照招商榜文的规定,先将粮食运送到规定的边塞军区,再换取运盐的凭证——盐引;然后,商人们便可凭着盐引到盐场支盐,将食盐运送到指定的区域进行销售。

说白了,想卖盐,有盐引就可以;想要盐引,那就得送粮食到边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