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流水对
什么是唐诗中的流水对?
我们在读唐诗时,会读到很多对仗的句式,其中有的对仗句,出句和对句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的,他们起到的是相互映衬的关系,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而有一部分的对仗句式,出句和对句的意思是相贯串的,由上而下如行云流水,这部分对仗句式便称为流水对,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在流水对中,除了常见的顺承关系外,还可以是递进、转折、选择、假设、目的、问答等复合关系,我选几个例子: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问答关系)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因果关系)
但愿朝朝长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假设关系)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转折关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条件关系)
这些例子,我们在唐诗中可读到很多,大家也可以补充说说。要注意的是在流水对中,这些复合关系,有的会使用相对应的关联词,这我们比较容易分辩。但有的会将关联词省略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诗意判断了。
实践中也有些流水对较难判断的,特别在初唐时期,一些似是非是的准流水对。这也不需要太较真,知道怎回事就好。
在格律诗创作中如何合理使用流水对,这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这非本答文主题,有机会我们再一起讨论。
看到对联,说有流水对,流水对是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对联是中华文化的明珠,也是过年必张贴,什么是流水对呢?流水对就是对联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形式。
流水对,顾名思义就是像流水一般连贯自然,说话一气呵成,上下联就好像一个人在同时说两句话,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上下联衔接自然,下联对上联的补充或解答,两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是:上下联内容区分明显,撇开格律不看,光看内容也一定能分出上下联,下联的内容,一定和上联紧密相连接的,不能逆转,而一般的联如果不看格律的话,上下联往往可以互相转换,而流水对则不能,这也和流水的特性一样,水只能往低处流,不能倒着流否则就出大乱子了,所以流水对一定要严格把握上下联的联意
第三是:上下联一定要有动感,这个动感不是说联一定要写动作,而是上下联一定要给人既连接又有变化的一种感觉,就好似是拍电影似的,两个分镜头,说明一件物事。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流水之所以不容易发臭,就是因为它擅动,动起来就不会腐败了,流水对也保持了流水的这个特性,动感十足。
因为流水对有这么一个特性,动感十足,所以在写流水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出句时一定要留有余地,流水对常见的做法就是上联设问,下联解答,二者形成有机结合,不设问的话也可以在下联埋下伏笔,然后下联笔锋一转,把上联的伏笔填满。
第二:是需要注意上下联的呼应,下联在补充上联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漏洞,是否补充完整,否则流水对不算成功。
第三:因为流水对特别注重动感,所以在创作流水对时动词的把握尤其要注意,(一)要看动词的选用是否符合句意的需要,(二)也要看选用是否合理恰当,上下联处呼应的动词是否有各自的重点
试举几例:
月色凝池底
风声破镜心
此联比较隐秘,需要细致分析,上联重点在于一个《凝》字这说明池水是静止的,所以水中的月色才能凝住,而静止的水面,在月光的掩映下是不是像一面大镜子呢?下联起风了,风就破开了水镜,也就消散了月容。这就好比一出月色的小电影变化十足,而且空间无限,先有镜再破镜,上下联缺任何一句不可,变化都不完整了。
夜月无知空笑我
世人有欲怎清心
这联看似运用了反对法,其实也是一流水对,上联的重点是在无知和空笑之上,我为什么要说夜月无知空笑呢?是因为它不懂得世人有各种欲望,所以难以清心,这样一来,两联互相补充,形成一有机整体,联意也不逆。
若有灵机能悟道何愁妙笔不生金
上句说的是因,下句说的是果,因果结合,自然阐述。
我问清风何不语
君答细雨本无因
上联设问下联解答,一问一答自然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