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小楷字例分析
下面的分析,也许过于牵强,但,我试图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到倪瓒书写过程中的一些规律,便于记忆,便于提高。当然,这种分析是带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的。
我以他62岁时写的《致慎独有道诗札》为例。
作品如图:一、纵向笔画多”呈
这种特征在倪瓒的其他小楷作品中都经常见到。如图:这种风格的结果是字体向上向下呈开势状态,所以,倪楷中左下右下的笔画一般都比较长。
有些字在没有竖向笔画的前提下,依然会通过延伸左下右下的笔画来造势。如图:二、横向笔画中平、仰、覆的运用以及强烈的节奏感
我写倪瓒小楷中,最初没有注意到横的平、仰、覆变化,所以很多朋友都说字没有韵味,比较死板。直到听完张羽翔老师的课,分析了这一点之后,我才豁然开朗。
其实,学习古代经典作品,首先要从心灵上加以体会理解,要心细如发,训练自己的眼光,仔细观察古代大师真正的用意所在,对经典作品之“微茫显在”要有极度的敏感,因为作品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微茫之处。
如图:另外,倪瓒在处理撇、捺、卧钩、反捺等笔画时,有意将其角度变小,呈横向状态,这样,就增加了字体的横向感,这样的结果是,节奏感强,稳定性高。如图:
关于横纵强弱分析,如图:
三、撇、捺、竖、钩等长笔画突出的原因
同向线的优点很多,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极易少变化。为了破决这种矛盾,倪瓒将撇、捺、竖、钩等笔画加长,造成疏密的强烈对比。
徐渭曾说倪瓒的小楷“密而疏”,我想即指此吧。如图:这样,就有效的化解了这种矛盾。先立后破,倪瓒在形成自己风格的时候,肯定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见效果示意图:四、连多断少,空间分割高手
仔细观察,倪楷中笔画之间的连接远远多于断笔。如图:仔细观察上面这些字,笔画之间的连接很多,有些时候我们认为不该连的地方倪瓒也连了起来。如“俯”字,单人旁与“府”的连接,“府”中“广”与“付”的连接,“付”中单人旁与“寸”的连接。“砌”中“石”与“土”的连接等。
我们知道,“连生紧,断生松”,倪楷中宫紧也与此颇有关系。我想,这应是倪瓒故意的。
理论上讲,尽可能地保持一个地方的封闭空间,字形更加容易稳定,且封闭的空间越接近几何形,字体的完形性就越好。倪瓒时代,也许没有完形一说,但空间的构筑,倪瓒还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因为有时在没有封闭的空间时,倪瓒还通过笔画之间的连接来形成一定的内白。就如“俯”字。
连接越多,形成的封闭空间也就越多,字体的完形性就越好,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强。倪瓒是高手。
连接分三种,实连、虚连和穿连,如示意图:倪瓒在这三者中,热衷于穿连,这也是他比较典型的特征。如图:
在空间分割上,倪瓒还故意使左右结构的字拉开距离。我想,这种局面的形成也许与倪瓒下笔时顿笔动作过强有关,因为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就拉开了左右之间的距离。
另外,倪瓒比较热衷于将笔画做横向处理且将笔画间距缩短,这样就会形成很密的空间,破解的办法一是上面所说的大大的延伸个别笔画,另一个就是通过拉开左右的间距。实际上,倪瓒左右结构的字,中间都有很大的空间,而按照正常的写法是不可能的。疏密对比,也因此形成,且视觉效果十分突出。这也是倪瓒结字的典型特征之一。如图:五、曲线的运用,犹如打太极拳
如果把倪瓒的字用单线勾出来,可看出其对笔画大多为曲线。
长横多呈倒“s”形,竖画相背取势也为曲线,大多笔画起笔处的顿笔无形中也增加了曲线等等。这种曲线综合起来,感觉写字就如同打太极拳一样。
我想,曲线的运用也打破了横强纵弱的僵化局面,使字体增加了一种“妩媚”的感觉,增加了情调。
徐渭在评价倪瓒的小楷是“古而媚”,也许,这种媚就是上面分析的“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