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揭露我的前夫余秋雨,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伪君子”

360docimg_0_
史话人物

04-16

“余秋雨,你还有脸活着?”

大概是在2009年,网络上开始疯传一篇名为《我的前夫余秋雨》的文章,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无一字不是对余秋雨的鄙夷和揭露,而这篇文章的署名,是李红,这个平淡无奇的名字的拥有者,是余秋雨的前妻,那么他们之前发生了什么,为何李红在时过境迁之后,依然放不下这份怨恨,要来控诉他?

余秋雨出生于1946年的浙江,没错,又是那个文人大省,他的家庭条件还好,能上得起学,一路走过去非常顺利,最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这为他之后的文学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对于文字有着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感受,所以当他表达出来的时候,大家会发现非常的与众不同。

不过他的学业刚刚完成,还没有来得及将这一生展开的时候,就遇上了十年浩劫,只能下乡去劳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他的文学积累,毕竟苦难永远是文人的财富,当然如果只是想要作为普通人,那么则最后好不要拥有这样的苦难,苦难暂时结束之后,余秋雨再度回到了上海戏剧学院当老师,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李红,

李红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是个气质佳人,也非常喜欢文学,一直就想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为此她付出了不少的努力,虽然说后来被分到棉纺织厂当了一个工人,但是她心中对上戏的向往一直没有放下,坚持学习,坚持填充自己,后来终于能够参加考试了,但很不幸她落榜了。

不过她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当然就是余秋雨,那时候的余秋雨心中有着无限的遐思,整个人显得非常沉淀,有着浓厚的文学气息,李红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她觉得自己一生的良人就应该是余秋雨的样子,因此努力跟余秋雨搭上了关系,并且和他周围的人也打好了关系,开始频繁出现在他的身边。

余秋雨渐渐也被这个活泼大方的女孩子吸引,两人自然而然确定了关系,他们常常在上戏里十指紧扣,或者在黄浦江畔并肩而立,如果人世间可以有一刻被暂停,他们一定希望是在彼此对视之时,他们和时间每一对情浓的情侣们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们结婚的过程却比任何人都要崎岖。

首先当然就是李红的父母非常反对,反对的原因也比较直接,就是余秋雨当时并不能让李红过上什么好日子,而且在当时文人的身份比较敏感,如果非要往这里走,那么注定是一条不太舒服的路,但是李红哪里听得进去,其实本来就不该反对,说不定李红自己想着想着哪天就放弃了,但一有人反对,她就不想打自己的脸,越是要结婚。

来来去去折腾了5年之后,两人总算是结婚了,而日子过得果然和她父母说的也没差,当时他们只能租住在一个小房子里面,一张大床、一个衣柜,一张桌子,几张凳子,基本就是他们的婚姻生活了,不过李红依然觉得自己甘之如饴,每天下班之后先去父母那里吃饭,然后再带一部分回去给余秋雨吃。

余秋雨在干什么?他在写稿,白天上课,晚上写稿,没有时间去干别的,也不可能帮忙做家务,衣食住行非常不讲究,连身体健康也不大顾得上,只能靠李红一人操持,余秋雨不是没有愧疚的时刻,但文学创作就是这样,他往往腾不出时间再去应付别的人和事,去理会周围人的心情,直到1983年余秋雨终于出版《戏剧理论史稿》。

但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因为余秋雨得了肝病,“屋漏偏逢连夜雨”李红为了治病的钱想破了头,不得不在车间疯狂加班,然后还得 照顾医院里的余秋雨,李红不喊苦不喊累,她知道这是自己选的婚姻,一直也没觉得余秋雨怎样,在这期间余秋雨顺利完成了文化苦旅,名声大噪,什么都有了,但李红却难过了。

那是1991年余秋雨率先回去了老家,李红还留在厂里加班,快到回家的时候,她却病了,只能打电话告诉余秋雨,自己怕是回不去了,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她心中想的当然是余秋雨来接她回去,或者只是在电话里说几句关心的话也可以,但都没有,余秋雨只是同意了她这个决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家里面打扫的时候,她无意间扫落了一本书,书里面的信掉了出来,那是余秋雨写给别人的,1992年她等到了余秋雨的离婚通知书,和一句“女儿读书的钱我出,有事也可以来找我”的话,同年余秋雨就娶了马兰,这段爱情竟然只是她一个人始终如一,竟原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