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邢台杨庄村的“弭盗碑”
刍议邢台杨庄村的“弭盗碑”
杨庄村是邢台西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庄。原是邢台县杨庄公社所在地,后合乡并镇隶属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
据《邢台县志》记载:杨庄村是明朝万历年间,由杨姓四兄弟从山西左权西由直迁徙而来,以杨姓命名始建村庄。距今约五百年。
这是杨庄村的部分景色……红石小楼、南山晨景、村前碧水倒影
在杨庄村东阁楼水井旁南边有一块“弭盗碑”。
碑记原文如下:弭盗碑
且自圣今治鲁以来路不拾遗之風久矣传闻於天下矣後世之学人君子未嘗不思當年之盛而歎晚近之展微者也若予也生於大陆避处山林贺坪设教情若隐居豈非为避世而来哉近时杨家庄村爲弭贼匪属予作文正合吾生絜身淑世之志崇正黜邪之心耳 呼贼匪之為害也夜聚晓散形同鬼魅明劫暗偷性如豹虎又有搆引结黨藏贓藏财此诚王法所不宥中国所不容者也大而為害於国上有劓刵㭬黥之典小而為害於民下有缉匪聯庄之約為恶已極矣是诚衆恶馬爾村中果能嚴防匪徒啟蔭良善则見风近上古兮百姓親睦俗若敦寵兮家室和平教以诗书兮穿窬鑽穴之心自啟道以礼樂兮攘雞攘羊之念不生夜不闭户途不送行刼掠無闻礼義可舆虽不能遽臻於路無拾遗之状亦见其風俗之丕變而人心之顿更也欲為善者莫不有感於斯文
任邑吴永安為文並書
大會首 杨進顺
总會首 杨贵亮
杨贵★ 等建
楊★★
石工 靳長贵 郝 起
咸豊八年岁次戊午孟冬上浣之★日立
下面是我对弭盗碑粗浅考据和翻译
弭盗碑……弭:平息。盗:盗贼。弭盗碑乃平息盗贼碑记之意。
弭盗碑通体高130cm,宽63cm,厚 12cm。碑文共计357个字。
从碑文落款可知:此碑立于咸丰八年孟冬上浣之日,即公元1858年农历十月上旬。距今163年整。该碑是由杨庄村杨進顺任大會首,由杨贵亮等三人为总會首倡仪,为教化村民,正风肃纪,改变当时社会风气而刻立。碑文是聘请任县人吴永安撰写,此人当时在贺坪村做教书先生。杨進顺,杨贵亮等一行四人,身为当时杨庄村负责人,看到杨家庄村时下被盗贼匪属所困,盗贼为害猖獗“夜聚晓散形同鬼魅明劫暗偷性如豹虎又有搆引结黨藏贓藏财”。忧心重重,与国与民与村不利,民俗民风,每况愈下,于心不忍。这些所作所为是国家王法所不能宽恕,中国所不容忍的。从大处来看危害于国,上古时代对杀戳盗贼者有劓刵椓黥的刑典。具体而言,劓(yⅰ)就是割鼻子,刵(er)就是割耳朵,椓(zhuo)就是男子奄割睾丸 ,女子幽闭阴户,黥(qⅰng)就是用刀在额颊刺纹涂墨。这是古代《吕刑》法典中四大虐刑,一说源自蚩尤,一说源自夏代苗民刑法。从小处来说,这些盗贼所作所为危害乡民,基层村里有缉拿匪徒联庄民约(相当于现在村规民约)。危害极大者必然受到严惩。为使盗匪弃恶从善,整治民风。古代历来就有百姓和睦相处,为人敦厚,诗书礼仪传家的良好风尚。改邪归正,形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优良传统。为使民俗有变,人人从善如流,这正是写此文立此碑之所在!
碑文的开头从历代国家所倡导社会风清正气和撰文者的平生志愿谈起。从孔子治理鲁国形成路不拾遗的良好传统,传至天下很久以来,后代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都在传承古代良好风气。我辈虽出身寒微,生在僻壤山野,现在贺坪教书不是为了隐居避世。我辈平生就有修身治世的志向,有崇尚正直,斥退奸邪之心愿,痛狠匪贼的危害。
碑文从道德礼义教育和国家法治以及乡规民约两个层面来阐述平息盗贼之法。从国家社会风气大的层面和基层民俗民风小的方面来阐释弭盗的重要。从树立国家正气和个人夙愿两个层面来阐明弭盗的原因和决心。层次分明,立意深远,意义非凡。
此碑是古代山乡村民自治的光輝典范。对现实社会有借鉴意义。丰碑永存,对教育子孙后代,除暴安良,框扶正义,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利国利民都有借鉴意义!
★注解:文中之★号处由于碑文石破损字迹辩认不清,故用★替代。
碑文用典很多。三百多字的碑文用典达七处之多。足见撰文之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诸如:1.圣人治鲁 2.劓刵㭬黥之典
3.攘雞攘羊
4.穿窬鑽穴
5.崇正黜邪
6.亲睦敦寵
7.夜不闭户,路無拾遗
这是杨庄村东阁楼水井旁的弭盗碑……近观碑文清晰可辨
潇湘神· 弭盗碑
弭盗碑,石刻显,
整肃民风意非凡。
引经据典流芳名,
村民自治树典范。
有感于邢台杨庄村的弭盗碑而填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