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村范氏

槎村范氏

提要:槎村范氏,槎村,不少地方有此名。有深珠高速麻涌口的川槎村,务源县的汪槎村,有高要市的黎槎村
槎村,不少地方有此名。有深珠高速麻涌口的川槎村,务源县的汪槎村,有高要市的黎槎村,佛山市的奇槎村,还有福州市的横槎村等。不过,这里所说的槎村,却是中华大地中范姓的著名发源地之一---江西丰城市槎村。
看槎村图。明天顺五年辛巳,进士出身、时任中宪大夫、广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奉勅提督军务的槎村范氏后裔、衷公之子镛公,持槎村图求题。赐进士翰林国史编修,同行友好南昌郡人张元桢写序又诗。
    题槎村图并序:秋官员外范君彦声,持其槎村图,求题。槎村,君所居地,在丰邑尽处,其地山水明秀,林木蔚茂,市镇所不及,君府尊太守公,致仕归,葛巾野服曰:相羊于此,甚乐也。予虽未造其地,观斯图,可以想像其幽胜,辄援笔以赋,时天顺辛巳(1461)仲秋也。
    槎溪自昔佳山水,翠壁清泉白云裏。
    盘石垂萝尘不飞,洞门对竹秋如洗。
    范家此处有幽居,太守归来乐有余。
    闭门不省山华落,隐几从教时辈疏。
    药栏花径多潇洒,乔木连延碧峰下。
    曲巷频迂长者车,柴荆隔断将军马。
    君家世泽更绵绵,冠冕蟬联照后先。
    二凤天边呈五色,灵椿林下乐长年。
    一门荣贵已如此,还课儿孙力经史。
    中酒垂帏梦不惊,弹棋展卷心常喜。
    槎溪之乐乐无涯,鹿鹿红尘那得知。
    披图无限田园兴,欲共山中薜荔期。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户部郎中,江阴卞荣,也于天顺五年辛巳岁冬十月,题槎村图:
四天无壁身世闲,今古焚魚双碧山。
槎溪一室廊如许,何必大厦千万间。
花封三度飞凫舄,回首汝洲如过客。
宝函五色之鸾书,北斗黄金买不得。
平生教子以义方,翩翩两凤皆文章。
曲江宴处醉春色,白云洞里飞秋霜。
窦家椿桂钟灵秀,南山桥梓何其茂。
槎溪风景擅清奇,白石罗星环左右。
由来具庆世所稀,况乃进秩增光辉。
玉壶注玉旋呼酒,宫锦裁云新制衣。
酒酣击节懽声动,浩歌多是丰年颂。
觞令时凭击皼催,马蹄毎倩飞花送。
槎溪之乐乐陶然,懒从蓬岛寻神仙。
画图半幅森万象,紫气南极遥相连。
依图看槎村,“槎村四环皆山也,距剑江东八十里,吾家居于此最久”(录自彦声公序)。槎村现隶属淘沙镇,位于淘沙镇西南,约三点五公里。
槎村是个总地名。从来水分析,槎村东部有南北高山群,名为尧山。尧山往西分水四路,三路交汇于槎溪,一路交汇于古溪。而槎溪古溪又相交汇,向西流去。故以槎溪为主而名的槎村,可包括殷墟老址,现前坊、后坊、桥亭(含石井)和上郊四个村委会管辖范围与地域。
按坐山景点分析。现后坊,面东南坐西北,其左后背绵延北东是伏仙山,高山岭为鹄山,曾建有鹄山亭。鹄山下为超山,超山山腰处有晋登云白石墓,墓左侧,曾有大片槎树之林,墓右下侧也曾建有灵槎庙。
在这里,不妨叙述一下有关白石墓的故事。谱载:通,晋时槎村人,滂之曾孙,字智略,一字若虚,父伯茂,任东郡太守,母梦电光绕室,觉而有娠,怀十三月始生。少时,遇老翁,授以大丹紫龙杖,扶之登云,瞬息千里,故登云之名最著。公居已庄,而适接人和而恭,别贤愚如冰鉴,烛诚伪如神明。初任益州护军,尝敷陈忠义,以讽时政,曾平吴封功典擢黄门侍郎,寻迁仆射,见郭钦徙戎,疏不行必兆胡乱,遂称疾罢归。匾其斋曰:“一清如水”。元康元年旦日,语夫人李氏曰:“元宵与尔偕去”。如期后,先蜕化,将窆公于大顺超山古槎树侧,舁柩至此,雷雨暴作,众恐归。翼日视之,白石掩棺。遂号:“白石墓”。成帝营宫室,取木豫章,伐墓侧古槎,运次独槠津再三推之不去?曾诏罢,役止越木。元间木自逆流而上,万魚拥之,人以灵异申官。太守范宁上其事,勅以木刻像建庙,并勒石墓侧,封故县灵槎。朝王至宋,封故县灵槎“忠显广泽善应福昌侯王”。登云所生二子同封王,三女益、添、胜俱得仙道,号三姑佛。宋英宗朝,以三姑灵迹改“瑞相院”。白玉蟾题诗曰:“白石巉岩浪叠危,登云圣迹具前碑。我来倚槛春风里,为爱灵槎一段奇。”
从这可看出,登云和白石墓的故事在槎村一带广为流传,意在为槎村张名。晋时登云,唐代履冰,均为范滂之后,故登云也即范氏祖先。登云居槎树之所,宋敕封“灵槎庙”额,设“瑞相院”,有仙则名。槎村、仙槎之名也许缘于此吧!尽管白石墓的故事只是传说,古迹“灵槎庙”、“瑞相院”等,如今都已消失无存,但都记载和保存在槎村《范氏族谱》之中。尽管登云和槎村范氏的联系,在此说得比较勉强,但槎村后坊左背后的伏仙山上的鹄岭,超山的“白石墓””和“槎树之所”却依然存在。由此,槎村也可指包括后坊、前坊(含新基址等)、殷墟老址等地域及十几个村庄。
如果你去过槎村,你会对这里的自然景致和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赞叹不已!
    明天顺年间状元,敕太子少保、翰林学士,官至工部尚书的著名大臣,南昌新建人王一夔于成化丁未年,以诗的形式描写了槎村景点。
    后坊书屋:
    接屋连薨比若云,世人传说后坊村;
    也知范姓诗书泽,一脉流香遗子孙。
    白石仙跡:
    莪莪白石耸晴空,上有灵湫好卧龙;
    说是登云拥棺处,至今尘世慕仙踪。
    槎村春雨:
    槎木能灵溪上春,恒施霖雨利斯民;
    时人惜少张骞志,何不乘之一问津。
    秋坪夕照:
    渺渺平田接远冈,茫茫衰草带啼螀;
    伤神更有沙头雁,乱起联翮向夕阳。
    鹄岭朝阳:
    骑鹄仙人去不还,独留余迹在空山;
    于今日色蒼凉外,环佩如闻杳霭间。
    瑞相晨钟:
    瑞相楼台接太清,钟声时为报阴晴;
    惊回枕上千家梦,深省三姑去有情。
    尧峰耸翠:
峰头晴翠每参差,峰下人家尽土茨;
世务纷华都不识,至今风俗似尧时。
    罗星钟秀:
十丈淸莲拥气开,罗星郧地化胚胎;
应知灵异钟人杰,不比寻常土一堆。
    槎村出名,在于槎村很早立有《范氏族谱》,并续修于今。这部族谱的特点是:
     一、它囊括了全国范氏主要支脉。据1229年范应铃主修的丰城《范氏族谱》所载,该谱收录的自唐履冰公所属范氏就有四大支脉,包括徽州世系、苏州世系、长安世系(即四川华阳世系)、丰城世系,尤以丰城槎村世系比较集中而又比较全面。
    二、范应铃主修的丰城《范氏族谱》,其体例或格式基本釆取欧式,但其独特之处是,世序以“别” 为类世次,一“別”含五世,上下“别”衔接重复一世,实际上一“别”仅四世。如五别,也即二十世。以数为排序列前,真名在后。这样既维护了古时礼节,不先直呼其名,也符合为官者口味。但却为后来人尤其是其外迁后裔留下了难以宽恕的迷团,真名难辨,真人难找。
    三、丰城《范氏族谱》的修撰,紧紧遵循和围绕着范仲淹在<续家谱序>中的原则和思路而展开的, 均以唐代履冰公为主线, 以履冰公的第五代为第一世, 也即徽州以陟为第一世、华阳以隆为第一世、丰城槎村以逢为第一世。这完全吻合文正公创修范氏家谱“以隋为第一世”的原则,为后来范氏谱的修缮提供了清晰的世次排列和比较的依据,有利于范氏谱的编修和发展。
四、突出本族迁徙记载,是丰城《范氏族谱》的又一特点。不独写迁徙,这是许多族谱所存在的一个致命缺陷。丰城《范氏族谱》对本族支脉变动居住地的记载,篇幅占用量较大,且清晰明确。既方便外迁支寻祖溯源,又可达到收族明流效果。其他特点,请恕不一一赘述。
经公元1292年范之齐再修时,丰城《范氏族谱》更趋于完善。至此,丰城范氏谱集成了自文正公续谱序以来至宋末元初的全国各支范氏之精华,被称为“范氏大成谱”。
丰城《范氏族谱》清楚表明,槎村是全国范氏著名的发脉地之一。
槎村范氏始祖,是平公。平公又是唐相履冰公的曾孙。履冰公生三子冬芬冬倩冬昌,冬昌公生子从温,从温公生子平。谱载:平,唐宪宗元和宾贡,因乱离,迁豫章古丰。明嘉靖十九年(1540)庚子冬十二月,殷墟廿三世孙,表(谱名,博六,名表,字朝仪)敬题《始祖平公墓碑文》如下:
    公讳平,唐宪宗元和间宾贡,避蜀乱,徙丰城之槎村,家焉。历五季宋元迄今。圣朝明,子姓科甲,显达者不胜计,公生一子,曰俊。俊生子三,曰暹逢进。逢生三子:克昌、克宽、克仁。昌生处仁,仁子六,曰隽、延、琎、暹、聪、英。隽为殷墟等处祖,延为上郊等处祖,琎为槎村等处祖,暹为谷富等处祖,聪分铜门,英分赤塘。宽生子二,曰宣,曰宰。宣为固庄等处祖,宰分东泽。仁生一子,曰八,为长安等处祖。即今流派繁盛,莫不以公为本源也。记曰:孔子葬母,语诸徒曰,某东西南北人也,当高厚其封,盖欲誌其所在而不忘也。公之墓虽世厚其封,而碑文詎可少哉!因率众置石镂之茔前,若夫子姓显盛,则历代仕宦传可考,而侈其辞,以昭人耳目,非立碑之意!惟公之事实,谨述其概,以垂不朽!公卒于唐穆宗长庆二年,葬东泽丑山未向。祖妣甘氏,葬杨湖庄午向,俱以铁为塚,凡属子姓,虽若星布,无不动追溯本源之思,祭扫而修筑之第,未必尽知颠未,故敬述其概,以谕后之观者。
    解析:平公“因乱离”。此“乱”为内乱,直至藩镇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始于唐代755年12月16日,终于763年2月17日,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但这场政治叛乱对中国后世社会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在此乱的影响下,平公于唐宪宗唐穆宗时候,迁徙豫章丰城(富州)。
平公之孙范逢,也就是与苏州范氏祖隋公同辈的逢公。谱载:四十二,名逢,因五胡乱,举族依钱塘宗,三十年归故里,卒于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娶罗氏甘氏, 三子克昌、克宽、克仁,居槎村。
解析:逢公,因五胡乱,举族依钱塘宗,三十年归故里,卒于唐昭宗天祐元年。“因五胡乱”,此“乱”是指五代十国期乱。举族依钱塘宗,整个家族到钱塘和其他范氏一起求业生活。有三十年之久。祖父平公入籍豫章古丰,并创立家业。逢公“归故里”,也即唐昭宗天祐元年之前或至904年回到古丰。逢公居槎村,有两种可能,一是逢公确实居住了槎村,二是逢公子孙辈大部分居住在槎村。推测,后者可能性更大些,其时约为唐末。
范氏居槎村以逢公为首。逢公之长子克昌公。谱载:三十,名克昌,娶刘氏,一子:九。按嘉定八年(1215)《重修处仁公墓记》载:九府君,讳处仁,娶黄氏,生六子二女。“长子雋分殷墟,二延分上郊,三璡居槎村,四暹分谷富,五聪分铜门,六英分赤塘”。
    逢公之次子克宽公,谱载:三十一,名克宽,娶黄氏,二子五\七。五,名宣,宋开宝八年进士。分固庄。娶王氏,一子十。七,名宰,分东泽,娶李氏,一子十三。
    逢公之幼子克仁公,谱载:三十二,名克仁,娶丁氏,一子八。八,名贲,分长安,娶甘氏,三子:大\二\三。大,名问. 五子: 长十二次十三三十四幼十六俱止,十五;二,名涓,下梅上保祖;三,名芾,为下梅下保祖。
下面,我们仅以图表形式,介绍丰城槎村《范氏族谱》所载范氏主要支系(从略),详情仍见族谱。
槎村《范氏族谱》,以北宋皇佑三年辛卯(一〇五一年)文正公《修族谱序》为首修时间。随后,十三世孙补大学进士伯珍公于南宋嘉定四年辛未(一二一一年)二修;十四世孙守大理少卿中奉大夫应铃公于绍定二年已丑(一二二九年)三修;十六世孙抚州路崇仁县学教谕之齐公于大元至元二十九年壬辰(一二九二年)四修;二十一世孙金华簿正芳公于大明永乐八年庚寅(一四一〇年)五修;二十三世孙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广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奉勅提督军务彦声公于成化十三年丁酉(一四七七年)六修;二十六世孙迪功郎平湖县尹来诚公于万历六年戊寅(一五七八年)七修;清雍正五年丁未(一七二七年)八修(因修谱序缺失仅存谱引也不全,故不书名);应桂公于清嘉庆八年癸亥(一八0三年)九修;三十三世裔孙礼部进士即选儒学教谕思乐公于皇清光绪元年乙亥(一八七五年)十修;三十八世裔孙国初公于公元一九九0年庚午十一修。
值得提示的是,六修前,二十二世孙赐进士河南汝州知州奉政大夫恭肃公,请少保大学士商公辂为序;七修前,二十四世孙文林郎仙游县知县自珍公,请闽尚书林公瀚为叙。此两序均摆放谱序之首。
在这里,我们选辑两篇续修族谱序,供族人宗亲欣赏。先请阅,绍定二年已丑,大理少卿、中奉大夫,十四世孙应铃公所作的序:
尝观吾族,盖自晋人所举。乃虞以上为陶唐氏,夏曰御龙,商曰豕韦,周曰唐杜,而晋大夫士会食釆于范县,因以为氏,始于此。可见唐高宗朝履冰之旧谱,太平兴国中子孙遗失无存,自宋皇祐中仲淹遂守钱塘,乃至此。三历州县稽考,而明远祖,讳平,元和宾贡唐穆宗长庆二年壬寅,沒葬东泽,以铁塜。距至四十二,居士逢。兄弟三焉,曰暹,曰逢,曰进,今十四世孙应铃修谱之作,立此为第一世。清标粹美,照映千古,可谓盛事,然吾祖宗之先世有积德以来,子孙蕃衍,而致仕宦于四方者,皆阴騭之感应也。吾勉旃尔等之于前,各宜力学,继志培之于后,敢自违命而返,习工匠辱先之軰,不在于宗之集,致被道之不明,而异端害之也,怒。此忝玷厥绪,示以后生知之,既能发愤弃匠,奋彼升天之翼,不以燎毛之间则能笃志,而及进于仕塗,然此泉源而流,豈无接派尊卑親疏乎!虽已枯竭,而湧沸者则可与之集矣!所以序昭穆,明親疏,别长幼,历千万载而不乱者,皆谱之力也。谱其可无,因书以识。
    再看明永乐八年庚寅二十一世孙正芳公所作修谱序:
按家谱,唐有履冰为丞相,宋有仲淹谥文正,纯仁封太师鲁国公,应铃谥清敏公,其器业显著者,不可枚举。至今昭人耳目,赫然若前,日事后之子孙继踵前修者,绳绳蛰蛰,不亦盛与仲淹,念其宗支蕃衍,故作家谱,述前代祖宗之所由来,合后世子孙有所徴考。至应铃复修前谱,长幼秩然不紊,尊卑灿然有伦。豈小补哉!近有二十世孙尚名,重续家谱,其秉心固亦难矣,然不询众谋,而专已之见,遂致是非颠倒,次序混淆,有若真伪不分,親疏难辨。尚英等念其祖宗积德之艰,咨之于众,询谋佥同,因执旧谱为徴,考其枝派,不分贵贱贫富,有字号嫡派者编之,无字号妄续绝嗣者斥之。遂倣欧阳谱式编集成帙,刋成全书,立定谱本,编二十八宿字号,会众印刷,计二十八本。一散各处子孙收贮外,即毁其板。庶得合乎公议。凡收斯谱者,各宜珍藏,俾传之无穷,亦尊祖敬宗之心至矣。若轻视斯谱,甚者若有转贷非族者,即忘其先世积德之难,必取覆家绝嗣之报,且沒身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乎! 其非族者豈不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但积德长久,使子孙读书显宦,即异日之,故家乔木如反掌耳!何必重其资贿,妄绍他人祖宗为已之祖宗,使已之祖宗无其嗣,亦不孝之罪莫大焉,可不惧哉呼? 吾族显宦,著于前代可知矣。后之子孙,宜乎,思其前人积德之难,互相劝勉,孝弟慈良之心,油然而生,骄惰委靡之习,冺焉而息。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其必有继先世为公相,器业显著者,不难矣!苟能如是,豈不荣厥躬,而光前启后者乎!宗人其世勉之哉。
 本次改修族谱二十世孙尚英、克修、能敬、炳辉、炳文和二十一世孙奂伦。本次编集族谱二十一世孙正芳、原善。
    槎村范氏共修族谱十一次,最末一次共八十五集;每集十八本,计三千六百九十五谱页。
 综观槎村《范氏族谱》,长期以来,本族世序以别计,每别按子孙曾元排,未设立堂号。字辈还是十一修时新立。从三十一世起排到六十世。现列于下:
   31-35世   嗣南宗必达
   36-40世   廷显任芳宏
   41-45世   继世开昌福
   46-50世   君嘉兆圣贤
       51-55世   文明光耀启
    56-60世   道泰永乾元
 上述应铃公序载,以逢公为首世,何以也?文正公首创范氏续谱序,以隋公为一世祖,公布于众,得到其他范氏的赞同和尊重。与隋公同时代同辈的范逢公,不可逾越也不宜另立,而只能依规论首世次。其次,望族或迁徙立首世,是各族姓通用准则。槎村范氏自逢公始,繁衍发展成钜族。平公迁豫章古丰,是指入籍丰城(富州)一带。逢公居槎村,清楚地点明逢公定居地点。所以应铃公自谓“立此为第一世,清标粹美,照映千古,可谓盛事”。
    丰城范氏,以逢公为首世,其三子克昌、克宽、克仁及其后裔逐渐分居,遍布丰城和江西以至全国各地。假如有人对槎村范氏位于何地居于何处,有疑而问时,槎村人会自豪地说:老祖宗只是随便用手伸开抓一下的地域,就是槎村范氏所居地。尽管说法依据不足,不尽准确,但其如此形象地表达了槎村范氏三大派系各自分居点,却是勿庸置疑的!由此,讲丰城范,是指唐履冰公第三子范冬昌家族迁居江西丰城,繁衍生息,枝广叶茂,其后裔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南各省并成为全国范氏发源地之一。丰城范,实质就是以逢公为首世并初居槎村的范氏。如果除迁外地支脉,仅以丰城市内为计的话,槎村范氏现有人口约六万人。
槎村范氏之所以著名,还因为这支范氏发展成望族,出了许多显宦人物,保留了一批明淸以来的古式建筑。所有这些将在三大派系和各支脉叙述中介绍,详情见族谱。 
    先从逢公之孙克昌公之子处仁公讲起。处仁公,生六子:隽延琎暹聪英。请阅《重修处仁公墓记》:苏门风水相传为寒牛出栏形庚向正葬。
    九府君,讳处仁,生子六人,孙枝蕃衍。坟后东南标识,仅有苍松,径五尺,余枝柯怪异状,如虬龙真堪爱惜,足比庙栢甘棠。嘉定七年秋,有孙弗念厥祖,深亱盗砍蹂践,可为寒心。率族愤怒,佥状诉官,乞行惩戒,义举一倡众心悅。随后以淮西总干应铃,清江主簿之巽评议,焚燬其木,少舒众愤。再奉安丰郡守亲兄允文即清江主簿之父也。就委伯光遍帅六位,承派子孙,共出募工运石之费,结砌旧塜以为不朽之传。遂,刻日以成其事。今安丰郡守仲武,同伯光各有状上,官出立榜,禁约偷盗作践,以为一切坟墓不朽之戒,仅叙事始末,而为之记。
    公娶黄氏,长子隽,分殷墟;二延,分上郊;三琎,居槎村;四暹,分谷富;五聪,分铜门;六英,分赤塘.户计二百五十七口.计一千八百七十税,计三百七十贯。登科四人,推恩四人,正举八人,覃恩三人,锡封二人,女孙二人,长适都官郎中何延世封仙源县君,次适兵部尚书黄畴若,封令国夫人再楚国夫人。
    时
嘉定八年十月望日
              嗣孙待补太学进士伯光记,廸功郎清江簿之巽书,大理寺少卿应铃题盖,进士奉议郎仲武立石。
    处仁公六子,按谱载,分为六大支脉。其中英公支脉另列,详见秀市黄栢界范氏和南昌尤口范氏。现将五大支脉分别叙述(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0)

相关推荐

  • 【方志于都】于都黄氏各房老谱序选录(一)

    黄氏宗族源流歌 雩都城西黄氏宗族,原居贛县下横.唐朝开元年间,远祖名十万郎者来 此定居,十万的儿子名风六郎,是他的第六个儿子,随他定居于此.从唐代 开元年间至元朝,在下横的井头繁衍了几十代,但因年代久 ...

  • 各地符氏辈份的搜集与整理(征集意见稿)

    各地符氏辈份的搜集与整理(征集意见稿) 各地宗支.宗贤,<符氏文化>会刊第五辑印刷在即,依惯例我们将搜集来的各地班辈重新作了梳理,但本次资料搜集多来自网络或各地宗亲供稿,部分班辈信息不明. ...

  •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里范村范氏迁入,均为范仲淹后裔.厚范鸿范氏始祖范仲淹.兰溪"龙门范氏"."虎丘大学士,龙门宰相家",说的是北 ...

  • 【龙门范氏】堂庵头村范氏

     堂庵头村范氏 堂庵头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面1000米.村中世居范姓.双季茭白为特色产品.据<龙门范氏宗谱>,山后唐堂庵头范氏始祖为宋朝的范仲淹:宋朝范仲淹之孙范正路自姑苏迁兰溪龙门,范仲 ...

  • 社溪村范氏的人文历史

     社溪村范氏的人文历史 社溪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3300米.属丘陵地.村始建于宋代,因在社溪之旁而得名.朱家溪.庐溪汇合后为社溪,村座落于社溪西岸,以溪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96平方公里,耕 ...

  • 堂庵头村范氏

     堂庵头村范氏 堂庵头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面1000米.村中世居范姓.双季茭白为特色产品.据<龙门范氏宗谱>,山后唐堂庵头范氏始祖为宋朝的范仲淹:宋朝范仲淹之孙范正路自姑苏迁兰溪龙门,范仲 ...

  • 走进游埠镇坭桥村:连畈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走进游埠镇坭桥村:连畈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坭桥村位于兰溪市游埠镇政府驻地西15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坭桥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三江平原,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08亩,山地575亩.下辖 ...

  • 走进游埠镇范院坞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走进游埠镇范院坞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范院坞村位于游埠镇的北面,据游埠镇5公里,东临游埠溪,南连本镇倪家村,西靠七里坪农场,北接水亭畲族乡下方泉村.村民委员会驻地范院坞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系畲族聚居 ...

  • 芷芳岗村:龙门范氏代不乏人

    芷芳岗村:龙门范氏代不乏人 芷芳岗村位于兰溪市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7500米.村民委员会驻芷芳岗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有耕地579亩.水面13亩.辖芷芳岗.前刘2个自然村,16个 ...

  • 魏城镇铁炉村观音堂范氏

    魏城镇铁炉村观音堂范氏.范氏居住在魏城镇铁炉村观音堂下.李河沟口范家塆,原属油坊村8组. 范氏祖籍梓潼县大连沟斑竹槽范家沟,即现梓潼县定远乡同心村大连沟一带.沟上游为前锋村,中游同心村,下游是盐亭县剑 ...

  • 【金华乡愁】范宅村传承《瀫西龙门范氏宗谱》之《家规》

    范宅村传承<瀫西龙门范氏宗谱>之<家规> 范宅村以范氏家族聚居而名.据1992年<兰溪编志补余>记载,范氏家庭自北宋未由江苏苏州迁入兰溪龙门,南宋分迁后仁.里范.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