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林 盛/重庆/追忆恩师郑临川先生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90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林 盛,原名林木森,1988年7月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担任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子弟学校副校长、重庆市渝北区笃信实验学校副校长、渝开学校工会主席。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师大《中国教师》、山西师大《语文教学通讯》、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重庆教育》、西南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另有1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
追忆恩师郑临川先生

  2008年国庆节,我回到母校西华师范大学参加毕业二十周年同学会 ,本想趁机拜会郑临川教授 ,以感谢我读大学时,他对我的教育之恩。殊不知,先生三年前便仙逝了。顿时,我悲从心起。一直想写一文而未果。前几天,学友训哥儿说起《西南文学》杂志“贾门”“赵风”两个栏目的设置,让我想起很多往事,便提起笔来,以了却这桩夙愿。

  1984年9月,我考入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被分到四班。我们寝室住七人,其他六名同学是罗建、刘臻、向国华、王礼明、张克明、邓泽民。

  罗建的哥哥前几年从我们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广安县党校。他出差到南充市,来到我们寝室看他弟弟。他几乎把中文系的教授们都给我们做了介绍。于是,我们知道了中文系各位先生的大致情况。郑临川、周虚白、周子瑜、杨世明、汪坤玉、刘廷武这些大师的尊姓大名早已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盼望上课时目睹他们的真容。其中郑临川教授名气最大,因为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闻一多何许人也?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高度赞扬过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闻一多 视死如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这群刚从高考场上拼搏下来的文科学子,谁人不知闻一多呢?郑临川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入室弟子!我们立即崇拜郑临川先生。

  随后我们还详细了解郑临川先生。他是当代著名学者、古诗词专家。对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文艺理论、美学以及英美文学等都有造诣,在诗歌与散文创作方面颇有成绩。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师从闻一多、罗庸 ;同时受教于朱自清、沈从文、罗常培、吴宓等。最后在闻一多、罗庸直接指导下撰写完成毕业论文《孟浩然年谱》,受到闻一多先生高度赞赏。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54年入四川师范学院任教,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著有《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等著作。他的成就令人高山仰止。

  

  

  

  我们上古代文学课时,首先认识的是周子瑜教授。他幽默风趣,《关睢》的诗情被他吟诵得意趣盎然。随后认识了杨世明教授,他上课严谨,出神入化的演绎出了屈原的伟岸风骨。大二时,赵义山品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让我们如痴如醉,沉醉在唐诗的繁华意象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唐诗的魅力。在课间休息时,罗建神神秘秘的问道:“你们猜,给我们上课的赵义山老师的研究生导师是谁?”大家面面相觑:“赵老师没有介绍。猜你罗建个铲铲。”罗建只好乖乖告诉大家:“就是大名鼎鼎的郑临川教授。”大家打趣说道:“怪不得赵老师功底深厚,原来是大师出高徒。那现在我们是郑临川教授的徒孙、闻一多先生的徒重孙啰。”按照中国文化传承规则,辈分这样排,大家欣然接受。在唐宋文学课程结束时,我们万分崇拜的郑临川教授,一直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讲台上。我们打探到,郑临川教授年届七十,正做董天策的研究生导师。系上不会安排他给我们上唐床文学课了。我们感到失望。

  在大三开学后不久,我遇到了我的老乡杜学元同学(现任乐山师院副院长),他建议我考研究生。于是我结束了中文系学生悠哉的逍遥游生活,开始做研究生考试的准备了。

  一天晚饭后,罗建告诉我,他要去郑临川先生家。他想让我陪同,我欣然接受。我与罗建来到了先生家里。我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先生。先生让我俩进他的书房坐下。只见先生的书房里,靠墙的两个大书柜装满了书,书桌上放着一些正在写的书稿。在我先前的想象中,猜想他如他的闻先生一样,高大而带怒目似的严肃。见着他真人,才知自己误猜了。他与鲁迅先生一样,中等身材,精神矍铄,儒雅慈祥,我一下子消除了拘束感。他先问我的姓名。我告诉他我的曾用名是林木森。先生说:“独木不成林,你比林森还多个木,六木聚成大森林。努力吧,日后堪为栋梁材。”先生这番释名,让我完全轻松起来。先生没有大学者的架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随后他询问了我们的学习情况。我对先生说:“我们一直就仰慕先生,想听先生上课;可最终没如愿,感到很遗憾。”先生说,他年纪大了,正带着研究生。系上不安排他上大课,但他以后也许要开一门选修课,大家有机会交流。先生说话很客气。他热情欢迎我们课余到他家,交流探讨学习心得。我准备向他请教报考唐宋文学研究生相关事宜。一个电话打进来,先生似乎有事了,我与罗建起身告辞。先生把我们送到门外,返回去继续接听电话谈事情。

  隔了一个星期,在周末晚饭后,我独自一人,敲响先生的家门。先生开门说道:“我还记得你名字有六个木。”先生引我到书房坐下。我先向他汇报了我正在研读《闻一多论古典文学》。他让我汇报了心得后,接着说道:“我们研究闻先生,首先要学习他的骨气,学习他在国家危难关头表现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节操;然后学习他的治学方法与精神。臧克家的文章就写出了闻先生的品性。他还谈了闻一多先生一些独特的研究视角:“闻一多说,一般人爱说唐诗,也他却要讲成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我知道先生对宋代辛弃疾词颇有研究(《稼轩词纵横谈》为先生遗著),便谈到了辛词。先生更是兴致高涨,站了起来,吸了点茶水,清润了喉咙,踱步吟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接着吟唱《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便戛然而止,倾述着辛弃疾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先生再喝了一口茶水,对我说道“宋词跟唐诗一样,要吟唱。通过吟唱,你会自然品味词人的复杂情感。”先生一席话让我醍醐灌顶。

  随后我告诉他,我正在复习,准备报考唐宋文学研究生。最近在看黄庭坚的诗作,根据自己的感悟,结合当前的一些研究文章,写出了两篇文章;希望能够得到先生的指教。先生叫我下次去他家时带上文章。

  我随后找了一个没有课的下午,把《创新,诗人的天职——谈山歌诗歌的革新》《论黄庭坚诗歌的现实性》两篇文章送到了先生的家里。两篇文章共六十几页,大约两万四千多字。先生叫我把稿件给他,他抽空细看。大约隔了三天,罗建有事去先生家。先生怕我着急,把稿件及一便签装在一个大信封里,让罗建转交给我。我打开信封,取出稿件及便签。我感激万分,同时惭愧万分。这个时候,先生七十来岁了,视力已不很好,还在写自己的书稿;却还要挤时间,细看审核我的文章。先生随文改正我文章中的错别字,修改语法不通的病句,纠正诗句的出处;在稿纸旁边指出文章段落结构的问题,并对文章的结论提出修改意见。先生在便签上,简洁指出我文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自己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文章中居然还出现了这么多的错别字与病句,令人汗颜。对照先生工工整整的字迹,自己书写潦草,太浪费先生宝贵的时间了。先生对我这样籍籍无名的后昆的习作,尚能如此细致修改,让我感受到了先生慈祥中蕴含的师德光辉。先生治学严谨,率先垂范,耐心细致培育后学的师德可见一斑。高山仰止,泽被后学。

  先生的教诲,让我对做人为文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是我收获到的巨大财富。先生修改的稿件,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珍藏到现在。

  

  

  

  到了大四,郑临川先生不招收1988级研究生,但在我们1984级开设了选修课《辛词研究》。杨世明老师招收1988级唐宋文学研究生。我报考了杨老师的研究生,于是放弃选修郑临川先生开设的《辛词研究》。当然,训哥儿、徐潋、李统凤等同学选修了郑临川先生的《辛词研究》,成为了先生的学生,圆了做先生的学生这一梦想。

  在毕业时,先生对我的临别赠言:“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旧学要加新学养,今朝不与昨朝同 。”在中小学校管理工作中和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谨记着先生的教诲,坚持阅读《人民教育》、北师大的《中学语文教学》、山西师大的《语文教学通讯》、陕西师大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华中师大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教育教学刊物,提升自己的素养;并不断思考,践行做一个思想者。虽然成绩菲薄,但我一直前行着,争取成为先生希望的栋梁材。

  先生已逝 ,音容宛在 。师恩浩荡,惠泽后昆。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郭宪伟、何永康
名誉总编:张人士、梁 爽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张永康、李顺治、周晓霞、华 尔
总编助理:
  杨爱民、吴贤碧、齐眉儿、吴雪莉
执行主编:
  胥树东、梁冬梅、张联芹、李朝艳
编 委:
王晓蓉、贾秀全、况永夫、曾宪敏
李 博、褚福海、董庆月、陈慧琼
周小平、吴 玲、张诗彬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资中县郁树船香教育集团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西南文学》微刊
有酬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地办好《西南文学》杂志纸刊,进一步将《西南文学》微刊打造成《西南文学》纸刊重要的选稿基地之一,继《西南文学》纸刊给付稿酬之后,《西南文学》微刊也将试行给付稿酬制。
  凡是按照要求,在《西南文学》微刊发稿的作者,我们将对其中的优秀稿件发放一定金额的稿酬,以资鼓励。
  
  具体要求如下:
  1、《西南文学》微刊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文学》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0)

相关推荐